APP下载

“乡下佬中的但丁”

1988-07-15

读书 1988年5期
关键词:罗兰梵高痛苦

如 一

这一本《米莱传》出自罗曼·罗兰之手。仅此一点,便足以令我生出许多喜爱了。

最早认识米莱,是在我对着那一幅《晚钟》陷入沉思的时候。它给予我的,不是视觉而是听觉的感受。那弥散在黄昏田野上的晚祷钟声,较之我听到过的一切声音都更加经久不息地留在心中。我几乎毫不迟疑地想到,能够绘出如此静穆而神圣之瞬间的画家,一定有一颗虔敬而诚实的灵魂。读罗兰的《米莱传》,证实了我的猜想并非臆断。

米莱是农民的儿子,他诞生在一个“以团结、善良和荒凉而著称的村庄”。不过当人们称他作“农民画家”,甚至冠以“社会主义”之名号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怎样深的误解。真的,如果没有忘记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区教堂歌唱班的指挥,他的祖母是一位有着坚定宗教信念的清教徒,而童年时代的米莱就对拉丁文本的圣经和维吉尔的诗歌有着特别的激情,那么,就很容易体味到,在米莱作品中的农民身上笼罩着多么深挚而圣洁的宗教情感。牧羊女,扶锄人,拾穗者,称谓的相异,不过是躯壳的不同,而共同的,则是宁静而虔诚的宗教心灵。

米莱的一生都在同穷困作斗争。“表现劳动的痛苦,同时在这种严肃的痛苦中表现生活的全部诗篇和全部的美就是米莱的思想和艺术的最终目的。”“这里没有抗议,没有使生活过得更好的愿望,生活是悲痛的,可是米莱就热爱它本来的样子。”痛苦决非人生的甘霖,但它却可以成为生命的动力——它动员起一切潜在的生命力量去反抗这种对生命的压迫和摧残。当然这种反抗并不是自觉的,惟其不自觉,它才是那样持久,深沉,蕴蓄在生命的每一刻,更往往蕴蓄在咀嚼痛苦忍受痛苦的沉默中。如同画家都有自己的模特,米莱的两个模特,就是“日常生活的天然场景和圣经”,这也是他灵感的两个源泉。因此,他的画是柔和的情调与粗野的活力的结合。

罗兰又写道:“他把他的心灵中的诗篇和情感与他所看到的每件东西融和在一起。作为一个画家来说,他宁愿通过心灵而不通过他的艺术来表现事物。”这使我想到海德格尔以他的存在哲学对艺术作品所作的分析。不过他所拈取的,是梵高的一幅《农鞋》。我以为,《农鞋》在梵高的全部创作中,可算作一个殊例,而米莱的几乎全部作品都隐含着海德格尔所阐释的那种情调:“……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面对《簸谷的人》、《喂食》、《死神与樵夫》……,何尝不可以说,这里就是世界的敞开,存在的澄明,真理的显现,人站出来生存呢?

宗教情感或许并不总是同愚昧连在一起,那种来自普通人的,由虔诚、热忱而达到的平静,也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各种版本的画史中,提到米莱的文字并不少,而罗兰恰恰不是从画家的角度来为之作传的。“啊,乡下佬中的但丁,庄稼汉里的米开朗基罗”,书中引用的罗勃特·康塔兹的诗句,正是罗兰心中的米莱吧。我所喜爱的,正是“这一个”米莱。

(《米莱传》,〔法〕罗曼·罗兰著,吴达志译,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0.78元)

猜你喜欢

罗兰梵高痛苦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闯入梵高的世界
分担痛苦
还有一只鸡
罗兰·希尔与邮票
暴力和痛苦
大臀姑娘的兴衰
2009中国CEO痛苦榜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