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1987-12-30张东甫
张东甫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积极心理能预防、治疗疾病,而心理调节不适,情绪控制不当,致使忧虑、烦恼,无望等,日积月累超过身体机能耐受的限度,就容易致病。
人到老年,特别是离休退休以后,由于自然、社会环境和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必然产生种种变化,甚至发生某种程度的偏离。个别同志还会出现主体意识极端化——心理失调的现象。从偏离程度上看:休息前为行政,政工干部的变化大,专业技术人员变化小,历史上受过委屈的变化大,一帆风顺的变化小,子女未成年的变化大,已成家立业的变化小;气质属于“急躁型”的变化大,“活泼型”的变化小。从对间和心理特征上看,休息后的一年内为变化活跃期,一年以后为基本稳定期。活跃期又可分为偏离上升期和偏离下降期,一般以半年为分界。也就是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最初半年。心境明显变坏,半年左右达到顶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是多疑烦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冷静,爱发脾气,易计较小事,半年后,逐渐转向冷静,开始思考和安排晚年生活。所谓基本稳定期,就是说心理变化虽然仍有起伏,不过其幅度渐小,趋于稳定。
造成上述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是;①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习惯。老干部老工人在职时工作一般都比较繁忙,休息后突然变得闲散起来,似乎自己已经“没有用”了,致使精神上失去依托,有“空虚失落感”。②对环境突变不适应。大部分老同志在职时都是领导或负责人员,客观上有一种心理优势,加之社会上有些人“势利眼”,台上台下不一样对待,老干部休息后就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感。③更年期生理因素。56岁~65岁左右为生理和性格的更年期。一般地说,大多数人在这个时期都会出现性格上某些方面的变态,只是出现的早晚、持续时间长短、变化的显著与否不同而已。
保持老干部心理健康的途径很多。一方面老同志本身要培养乐天愉快的性格,豁达大度,告别中年生活模式,重新编排晚年生活。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置“缓冲期”目前,我国干部退休年龄男为60岁,女55岁。军队干部分别小5岁。此时,不少给精力尚很充沛,不愿休息。个别人甚至把退下来看成是“失败”,是人生晚年的不幸事件。这科保挣老干部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在退休前设置一个“缓冲期”,以增强适应性。
(一)严格控铷提前退休。只要健康状况允许,一般不要采取强制性的方法让未到退休年龄的干部退休。工作中的某些不适应,可采取调整工作的方法解决。
(二)弹性掌握工作职务的退出年龄。如因年轻化的需要,可先免职,再根据能力、精力等情况,给予一些或一项具体工作。作为退职的一种补偿。如当调研员等。
(三)逐步减少劳动时间。对专业技术干部可采取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的方法,使其造福社会,欢度晚年。
二、充分发挥“余热”工作给人们提供交往,施展才能、发挥个性的机会,同时,给人们带来欢乐。老干部从事适度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对社会发展有利,而且于老千部的健康长寿也有益。老干部贡献余热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自管型。即自己管理自己。主要通过建立“离退休干部管理委员会”来协助有关部门抓好政治学习、息想建设,生活供应,医疗保健,庭院绿化,增收节支、文明建设、文化娱乐等。
(二)社会型。即继续参与社会发展。如进行调查研究,为各级领导献计献策,协助街道、工厂,学校,部队做好工作,提供技术,教育、医疗服务或咨询;重返工作岗位,直接参加生产的指导;参加社会其它公益活动等。
(三)家务型。包括从事部分家务劳动,培养教育第三代等。
(四)文化型,如进行学术研究,撰写回忆录、从。事文学、书画创作、撰写历史,收集文物史料等。
从目前情况看,参与社会发展(社会型)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缺少“牵线人”,各级组织应积极做好“铺路搭桥”工作,使老干部在为社会做些有益工作的同时,增进身心健康。
三、造就多种兴趣“脉冲”人在一生的活动中,不仅需要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而且还需要不断有新的兴趣,彖“脉冲”一样给人以刺激、维动。这样人的生命才会充满活力。
(一)建立一个好的活动中心。老干部集中的单位和地方,都应建立各种文化活动中心或俱乐部,设置阅览室、棋樊活动室、书画室,健身室,录相室等,作为培养老年人各种兴趣的基地。
(二)就地就近参观游览。参观名胜,游览山河,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陶冶情操。
(三)适当参加音乐茶话会、影剧招待会等娱乐活动。现代科学证明,音乐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对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起良好的医治作用。看一场喜剧片,在轻快的笑声中,可以医治许多轻度的身体不适,如疼痛、皮肤痒等,也可解除紧张综合症。
(四)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实践证明,学习或从事书画创作对老干部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五)创办老年大学。目前,不少地区都创办丁老年大学,为老干部造就多种兴趣“脉冲”创造了条件,要动员老同志尽可能地参加学习。让更多的老同志在学习中更新知识,永葆青春。
四、形成温暖的社会气氛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环境的改善必然促进心境的调节。老同志心理健康与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形成温暖的社会气氛,是保持老同志心理健康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老同志,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的良好风气,并切实关心解决老同志的医,食、住。行、乐等问题,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活动,创造一个舒适,宽松、和睦的家庭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