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与安妮的父女情
1987-11-01汪嘉禾
汪嘉禾
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这样形容戴高乐:“他确实象一钩新月,只是更清冷些。”显然,这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看法。实际上,生活中的戴高乐具有坚强的性格,火一样的热情,对民族、对国家有着深厚的爱。因此,戴高乐才能成为反抗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同戴高乐私交颇深,他心目中的戴高乐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英雄,二十世纪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然而,戴高乐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到过距巴黎一百二十英里的科伦贝双教堂小林园,白色大理石墓碑就可以得到证明。在宁静的墓园一角,一方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刻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戴高乐的临终遗言是:不要举行盛大仪式,不要军人护送灵柩,不邀请要人,只在科伦贝双教堂的墓地里举行一个简朴的私人仪式。遵照其遗愿,仅用了一口三百五十法郎的橡木棺材,由几位邻居和一位农场工人抬送到墓地。戴高乐从此长眠在其爱女安妮的墓旁。
戴高乐有三个子女,最小的女儿安妮先天智力迟钝,医生诊断为“永远不会说话,终身残疾”。戴高乐夫妇为此感到伤心绝望,但拒绝了好心人要他们把安妮送给福利机构抚养的建议。为了女儿,他们愿意牺牲一切,包括个人的事业和前程。戴高乐说:“安妮自己没有要求来到世上,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让她高兴,生活得幸福。”
戴高乐是一位严厉的军官,性格果断刚强,不苟言笑。但在安妮面前,只要能逗安妮高兴,他愿意作任何事情,欢乐、诙谐、唱歌、跳舞,恍若另一个人。据邻居回忆,终身残疾、智力迟钝的安妮,惟有戴高乐能逗她发出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嘻笑声。邻居们经常看到戴高乐在安妮耳边悄声细语地讲述着小安妮能理解的趣事,常常逗得安妮格格大笑。有时还同安妮手拉着手在院内嘻笑奔跑,兴高采烈地一起跳小快步舞。戴高乐夫妇就是这样细心地抚育和保护着安妮,同时又经常担心自己会在安妮之前离开人世,为小女儿可能无依无靠而深感痛苦。
戴高乐夫人在出国访问时,常常舍弃一些正式的社交活动,而热衷于参观当地的儿童医疗机构和养育福利院。后来,戴高乐夫妇决定用写回忆录的稿费和版税,建立了以“安妮”命名的残疾儿童福利基金,创办了养育院。把他们对终身残疾的小女儿的真挚的爱推及其他残疾儿童。安妮的生命是短促的,二十岁时染上肺炎而去世。戴高乐夫妇悲痛万分,安葬那一天,夫妇俩在科伦贝双教堂墓地安妮墓前,满含泪水,默默地哀悼。然后,戴高乐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回去吧,现在她和别的孩子一样啦!”
(摘自《经济日报》)
图·黄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