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人生
1987-11-01张海潮
张海潮
时间之谜
在人类社会,在自然界,在整个地球,在浩瀚的宇宙,有一奇妙的东西贯穿其间。
它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无处不在,又与一切相关。
它在老人饱经苍桑的皱纹和姑娘甜润的脸颊上;它在万里长城的峰火台与凌空而过的飞机上。
它到底是什么呢?
它就是——时间。
时间是最长的。它的总体无始无终。是系崩溃成星云,地球出现了江河,大地萌发了生命,原始森林里走出了人类,时间依然年轻。
就时间的过去而言,不知流逝了多少。就时间的将来而论,它永无止境。
时间又是最短的。此时此刻,我们刚说了几句话,一分钟便消失了。吸一口气,又花了2秒钟。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时间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它对整个人类亲如儿女。无论是谁,每天都有24小时,它不为人们的喜爱而延长,也不为你的厌倦而缩短。
严肃的生命时钟
面对生命的时钟,朋友,您可曾算过人生之帐?
一名记者以青工为对象做了一个调查:
他们的少儿和求学期占十八年。从十八岁工作到六十岁退休的四十二年时间里。睡眠需十四年;吃饭用去三年;看书二年;闲聊、无所事事三年;文体娱乐四年;家务劳动二年;上下班途中还要花去三年,真正为社会工作的时间仅仅才有十二年。
比之时间长河,人的一生是那样短暂,然而,就在这流星般的一瞬,有的人如日月生辉,光焰回射;有的人却混混厄厄,默默沉沦。
假如生命只是匆匆过客,在世上徬徨一些时日。
倘若活着只是消耗人民财产,享受社会积累,
这样的生命宝贵吗?
生命的宝贵,在于它的价值。而价值的标准,就在于为社会付出劳动多少。
一个人所能做的,比他已经做的要多得无法计算。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达到自己限度的一半。
人类巨大的潜力,正待我们去开发,而人的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又取决于时间潜力的挖掘。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追求永生,又有多少人渴望不朽,然而衰老和病死是谁也逃避不了的。
但是,献身社会,投入到大众的事业中去,就能使短暂而有风险的一生放出灿烂光华。
热爱时间吧!每一个人。
无论你正当青春年少,还是已经须发斑白;
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正遭不幸,请无论如何别放过时间,冷漠时间!要用生命去拥抱它,直到最后一刻。
努力请从今日始
一个接着一个,和我们擦肩而过。一转眼,就只见他们远去的背影。
这就是今天。
时针两圈是它短暂的行程,日历一张是它薄薄的履历——
在熙熙攘攘的时间队列里,“今天”孑然而行,带着它转眼就会被遗忘的姓名。
在生活中,唯有“今天”正在我们手中,真正属于自己。
然而,许多人由于惰性心理,往往今天得过且过,把一切决心的付诸推迟到“明天”。
世上的事,有多少坏在了拖拉,等待,迟疑。
古往今来,立志者芸芸,逆志者寥寥,岂不悲哉。
所以,今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虚度今日,就是毁了昔日成果,丢了来日前程。
一个人即使再忙,每天可支配的零星时间至少也有两个小时:如果从你二十岁工作,到六十岁退休,每天拿出两个小时来有计划地从事某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加起来就有二万九千二百小时。等于三千六百五十个工作日,整整十年,足以干一番事业。
如果你每天学习五个外语单词,一年就可记一千八百二十五个,坚持十年呢,你就可掌握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个单词。
同时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无论一个人的年华还剩多少,从你认识到时间宝贵的那一天开始,也就是明智地驾驶了生命的开端。
青春万岁
人世间,比青春再宝贵的东西实在是没有了。
青春是时间和生命的骄傲。
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十至十七岁,是人生的感觉、知觉。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间。
人才学家们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杰出科学家的成名峰值年龄约三十二岁。
把人生比喻为一条金链。青春时期就是镶在这金链上的宝石。
如果说,人生有播种与收获期的话,那么,青春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是播种也是收获的季节。
燕子去了,还会归来,桃花谢了,还能再开,而青春一去,却永不回还。
今日的中国,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就有六亿三千多万,他们是共和国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的事业必将兴旺发达的希望之所在。
腾飞吧,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去创造世界,征服历史吧!用你青春之勃勃生机,谱写那壮丽的生命诗篇!
(北京电视台徐志推荐,本刊作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