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的心在交融……

1987-08-24王彦君

中国青年 1987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同学

王彦君

寒假里,小锐和小领的父母去南方看望外婆,留下他们兄弟俩在家过节。年三十,小锐跟哥哥商量好,把班主任罗伟老师请到家里来,一起包饺子。说干就干,三个人一边剁菜、和面,一边聊天儿。不知怎么,话题就扯到师生关系上来了。

小领:罗老师,我看你们学校里老师跟同学们的关系挺融洽,这肯定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好处。我上初中时,可不象我弟弟这么“放肆”,在我们老师面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罗老师:有那么厉害?如果是这样,我想那位老师的心情也舒畅不了。我算过一笔帐,一个人的整个学生时代,跟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跟父母相处的两倍。老师的人际关系中则有80%以上是跟学生的关系。这样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个良好的关系,那对双方都不啻是一场灾难!

小锐:你们老师到底怎么个厉害法?

小领(一边拌馅一边说):比如,她批评了你,你绝对不能辩白,只能唯唯诺诺地承认。可事实上她批评的并不是每次都对,但只要你稍作解释,她就会大发雷霆,批评也随之升格为训斥。在她的逻辑中,老师说你,你只有听着的份儿。学生一“顶嘴”,那师生关系就彻底被破坏了。

小锐:那种维系于训人的师生关系不大正常吧?

罗老师:说到底,这是一种不平等的意识在作祟。老师、学生在年龄、学识上当然有差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那种用侮辱性语言来斥责、奚落学生甚或施以体罚的教师,就因为他从内心里把师生看成两个等级的人。

小锐:听爸爸说,他小时候上学常被老师打手心,手肿得拿不了筷子。

小领:我那老师也经常以她小时候挨打的事例来“开导”我们。似乎想证明她对我们训斥的正确。

罗老师(挽了挽子,麻利地擀起皮儿来):公开地把不平等当作一条原则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那时人与人的关系,在垂直方向上有三条线:血缘上的父母子女;政治上的君臣、官民;学业上就是师生。为了从思想上征服整个社会,统治者杜撰出一种比附:拿自然的血缘关系来说明后两层关系,这就产生了“君父”观念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

小锐:但是,即使是父子之间也应平等呀。

罗老师:那时可不跟你讲平等。“尊卑有序,贵贱有别”是封建社会得以延续的思想根基。

小领:可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为什么还会这样?

罗老师:事实上等级观念在我国处于被否定、被清除的地位。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漫长的。譬如你初中老师的做法,有意无意地把“师徒如父子”的观念灌输给了你们。这种观念对于建立健康的、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师生关系不正常,就会影响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领:您说今天要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罗老师:我倒想先听听你们的高见。学生对我们当老师的有什么要求?

小锐:我记得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时,同学们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意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老师,父母,少干涉一点吧。你们得尊重我的意愿。但同时又感到中学老师比小学严格,真难适应。到了入团的年龄时,又萌生出更强的意识,希望就人生、社会问题跟老师“对话”,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

罗老师(不由得敲了一下面板):好!讲得好。咱们学校里,缺的正是以师生为朋友的气氛。看来,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是创造这种气氛的关键。

小锐:我们最烦的就是有些老师批评起来连挖苦带损,让人在全班同学面前无所措手足。明明我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可他依然不给留面子。另一种情况是,是非曲直还有待讨论,可老师不允许与他不同的意见发表出来,或者随便打断我们的发言,让人觉得委屈、憋闷。

小领:对,这是一个方面。而我想还有另一面。比如,要人尊重,首先要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外界的尊重。还有,不但要把学习搞好,而且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如果连起码的学习任务都完不成,还硬要交朋友,这对双方都勉强。蜚声海内的女神童田晓菲,交的大朋友是臧克家,两人的年龄差着67岁之多,可能是“忘年交史”上最悬殊的例子。田晓菲8岁写诗,10岁出集子,14岁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跟大诗人交朋友的条件,纯粹是她用自己的勤奋创造出来的。与朋友交,总要讲个互有补益吧。

小锐:这个侧面可不能强调过分。不然的话,恐怕全国的师生也难得交上几对朋友。

罗老师:这里有个层次的区别。就个别的“莫逆之交”而言,确实要建立在互相佩服的基础上;而就普遍情况而言,为人师者应该悉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诚恳地把学生当朋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过多年班主任的刘心武说:“我喜爱每一片绿叶。”

小锐:说到这儿,我想可以举出尊重人的第二个条件了:公平。同学们十分讨厌的就是人为地把我们分成三六九等,升学有望的几个人如同老师的“嫡系”,等而下之的则归人“杂牌”。得意门生吃“偏饭”,开“小灶”,满耳朵听的都是鼓励的言词;芸芸众生则被冷落一旁,本来可以学会的知识也学不会了。这种偏心眼儿的行为,不仅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连同学间的团结也给毁了。

罗老师:正是这样,有失公允的人找不到纯洁的友谊。事实上,轻易把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说得很绝对,其效果是不好的。上个世纪末叶,在慕尼黑的路提波德中学里,一名15岁的学生被训导主任解除了学籍,原因是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成绩不好。他只得离开慕尼黑,辗转来到米兰,后来又到了苏黎世附近的劳阿镇。重新踏入中学校门时,他16岁,跟他的老师成了好朋友。若干年后,他着手对当代哲学和科学学中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进行艰苦的研究,终于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说—相对论。不用说,这位当年曾被视为“迟钝”的伟人,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并不想预言被某些教师划定的“差生”里蕴藏着未来的明星,而是说,即使他们真的成绩不佳,也不允许用那些伤害自尊心的手段对待他们,这已经不是善于不善于交友的问题,而是具备不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了。

小锐(起身去烧水):我想,尊重人还有第三个条件:谅解。说实在的,同学们不怕老师一时发火,最怕老师对自己抱上成见。朝夕共处,谁知哪句话把老师得罪了,往往被他一记几个学期,如此胸怀,难于相交。

小领:学生的缺点有两类,一类是妨碍他成长的。老师对此进行批评,完全应该,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严师出高徒”嘛。另一类则属于对老师不够体贴,不够敬重。这种情况当然需要指出来,但不宜过于计较。靠计较,换来的是敬畏而不是爱戴。我想补充的是:谅解,从来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罗老师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老师对学生们,期待着什么样的谅解?

罗老师(擀完最后一个饺子皮,抖了抖手上的面粉):今天你们哥俩可算是敞开心扉诉衷肠,看来我们已经是朋友,而且是诤友了,我感到很荣幸。正因为如此,我也说点心里话。可以肯定,今天的绝大多数教师是十分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的,心情之迫切,并不亚于你们。问题同样是缺乏理解、尊重与体谅。比如,你们刚才说学生怕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说真的,教师更怕。因为整个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的。有的同学对这一点理解不深,片面追求“敢于公开反驳老师”,在有些时候就不适当。足球场上,只能以主裁判的判断为准,否则比赛就无法进行。这两件事虽不完全等同,却能帮助同学们了解老师的职责,体谅老师的处境。师生之间,还要善于和解,有时,老师态度过于生硬,或者错怪了你们,事后解释开了,他拍拍你的肩膀,来段小幽默,事情就算过去了。古之贤者能“一笑泯恩仇”,今天,我们更应该建立起美好的,令人终生受益的师生之谊。

正好,这时锅里沸声大作,圆鼓鼓的饺子“劈里啪噜”扔下去。热气弥漫了整个房间……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同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