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业基于年少时

1986-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7期
关键词:才干先贤治学

金 星

一提诸葛亮,尽人皆知他是三国时期最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会很自然地把他和《群英会》、《诸葛亮吊孝》等剧目联系起来。由于舞台上诸葛亮总是长髯遮胸,而周瑜又总是粉面小生,因而,人们又多把诸葛亮看作老谋深算的长者,把周瑜看成血气方刚的弱冠青年。其实,诸葛亮当时却是比周瑜还小七岁的青年奇才。

诸葛亮(181年—234年),瑯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作为出将入相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前后从政共28年,但他的主要功业却是在二十六岁到三十出头这一段建立的,而他之所以能建树宏业伟功,又是和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早孤”,“少有逸群之才。”他在青少年时期治学生活之道,是很值得青年一代借鉴的。

少年孔明在生活治学方面有那些特点呢?

一是,志存高远,慕效先贤。诸葛亮在《诫外生书》中曾写道:“志当存高远,慕先贤”。这句话恰是他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写照。年方二十的诸葛亮,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三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并不畏时人的卑视嘲笑,“自比于管仲、乐毅”。由于少年孔明有慕效先贤的高远志向,因此他的治学态度就不同于常人。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本末不分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以便捞个一官半职;而诸葛亮读书却是务大略,去细碎,追本源,忌庸俗,从年轻时就培养了自己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高尚气质。

二是,博览群书,藏器待用。少年孔明对当时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十分酷爱,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法典,从图阵兵法到诗文书论,从哲理算术到机械制作,从经济食货到抚乱安民之道,他都无不广泛阅读,潜心研究,做到了博采众长,融集一体,贮才于身,待时而用。一旦形势需要他并赋予他施展才能的机会时,他能立刻把积累于身的才学化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立法施度、整饬内政、开发生产、开发边疆、文武兼治、立国安邦的才干,并创出了非凡的功业。如他写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早已成为历代传颂的文学名著,他所著述的《兵要》、《将苑》、《便宜十六策》,至今仍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精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之战时,他才仅仅二十七岁。由于他成功地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蜀抗魏,并帮助周瑜出谋划策,才使得孙权刘备打赢了赤壁之战,大破魏兵,促成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局势。

三是,躬耕田亩,心怀天下。二十五岁以前,诸葛亮曾躬耕南阳。但年轻的诸葛亮并未因位卑而消沉,相反地,这段田垄布衣生活,倒养成了他坚强毅力和紧张简朴的生活习惯,并一边耕作,一边读书,一边体察民情,按照客观世态洞察天下,审时度势。也正因为这样,当刘备三顾茅庐时,年仅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就能了如指掌地指点江山,纵谈天下大事,为刘备提出了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东联孙权,共拒曹操,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北取秦川等一系列复兴汉室的精辟韬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隆中对》。

四是,他选择配偶注重才干,因而得到了一个好“内助”。据史家所载,当别人向诸葛亮介绍黄家之女“黑面黄发”但才干出众时,他欣然娶黄氏女为妻。婚后,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一转眼黄氏就把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饭款待客。诸葛亮奇怪地去偷看,发现几个木人“运磨如飞”,在帮助操劳家务。诸葛亮喜出望外,立即拜妻为师。由于黄氏传授,才得诸葛亮更“长于巧思”、精于制作。后来在出兵汉中时,为了解决运粮之难,制成了有名的“木牛流马”,堪称我国运输机械化的一代先驱。

(摘自《青春岁月》)

(题图:刘江宁)

猜你喜欢

才干先贤治学
施明敬
西江月·端午咏怀
学会闭嘴
吟三八妇女节
分期付款
海南人民的一面旗帜
先贤
KW俱乐部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