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宫第一幅中国画的作者

1986-11-01何丙仲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7期
关键词:画集用笔花鸟画

何丙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1941年,由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张书旗先生创作了一幅题名为“世界和平的信使”的巨幅中国画,作为表达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情意和表现广大人民热爱和平愿望的礼物,送到美国。此画被珍重地悬挂在白宫的一个大厅里。它是悬挂在那里的第一幅中国画。

这幅巨画三米多长,绘有一百只千姿百态的鸽子。它们围聚在一株枝叶繁茂的橄榄树下,和数从烂漫可爱的杜鹃花间,飞翔、嘻戏和憩息。这幅生动、传神的中国画在美国轰动一时,连作画的颜料都被诧为“秘方”,多方探讨。

张书旗(1901一1957),本名世忠,浙江省浦江县人。他年轻时候,是国立上海美专的高材生。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学习,深深受益于徐青藤、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师的传统技法,因此早期的作品就已初露锋芒。

1926年春,他应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之聘,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教授美术。不久,他的作品大受徐悲鸿先生赏识,徐先生誉之为“自得家法,欲与古人争一席地”的青年画家,延请他到中央大学美术系当教授,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山明水秀的海边小城市。他在南京与画家潘天寿、吴茀之、诸闻韵等组织“白社”,切磋画艺,一方面努力继承我国高超、独特的花鸟画技法,一方面有机地吸收西方美术的优点,逐渐形成自己华瞻典雅、明丽俊逸的花鸟画风格。他也因此蜚声大江南北。

张书旗先生在集美学校任教,时间虽然不长,但对福建,特别是闽南的美术界却颇有影响。教学之余,他除了孜孜不倦地练习作画,还指导许多闻讯赶来请教的青少年美术爱好者。由于求教的人太多了,一时应付不了,于是他于当年夏天,在厦门自费出版一本石印的画集,分赠给有志艺术的人。限于印刷的水平,

(下接P59页)(上接P52页)画集里的画只能看出张书旗先生作画的布局和大体用笔、造型。画集的前言,却有一段十分精采的关于国画布局的理论:

“作画要点在布局与用笔。用笔难而布局更难。布局之法虽无一定之式,自有一定之理,理之所存,法于是定,万变无穷而一理不移,古人所谓‘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如此而已。一画有偏有正,有开有合,有虚有实,有疏有密,学者知此,则作画之道,思过半矣!今世画谱多矣,然山水只于方册,花草不过折枝,不可施诸巨幛大幅。学者恒卷小为大,伸短为长,东凑西拍,漫然填补,不失之散则流于乱。故笔气墨韵或有足观,而布局之合度者则寥寥莫睹也!”

张书旗先生绘画之外,结合讲学还写出了《中国美术史》、《中国传神说》、《中国花鸟画画法》等著作,可惜现在已很难看到。这段画论是他的经验心得,尤其可贵的是留下他培养青年美术者的一片心血。

1941年,张书旗先生随画到美国,深受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美术家的欢迎。从此,他便在美国定居,并在美国各地讲学、举办个人画展,为中美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1957年他病逝于旧金山。临终前他将自己的画集寄回祖国,并表示这是“在世一番,对祖国作最后一点贡献”。

(摘自《厦门日报》)

(题图:张全玲)

猜你喜欢

画集用笔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