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青年的一本好书——《历代名篇选读》
1986-11-01璞镒
璞 镒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东坡这首杨花词,摆脱了前人描摹物态的窠臼,从惋惜杨花飘坠、艳春将归的角度落笔,反用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意,点出“抛家傍路”无人可惜的杨花,看似无情,实含深意,它向人间透露了春归的消息。然后用拟人化手法描绘闺中思妇情怀幽怨、莺呼梦醒的生动形象,比拟柳丝、柳叶对杨花的眷恋之情,洒出伤春惜别者的斑斑眼泪。
上面介绍的是青年自修读物《历代名篇选读》(华东师大陈谦豫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梓行)的一篇解题举隅。在近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级选注本中,此书之所以为全国自修青年读者格外瞩目,主要因为它具备四大特点:
文备众体。选目力求体现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流派、艺术情趣的多样化。既有浩气纵横的《过零丁洋》,也有表现高洁品格的《爱莲说》;既有壮怀激烈、怒发冲冠的《满江红》,也有情意缠绵悱恻、低徊欲绝的《沈园》诗;既有豪放风格的“大江东去”,也有婉约派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至如沙张白的《市声说、汪容甫的《汉上琴台之铭》等,历来虽有争议,但鉴于别具特色,也都一并入选。全书上下册共选录神话、寓言、诗、词、赋、记叙文、抒情文、论说文、戏曲、小说等三百四十篇(首)。
注释详密。编者注意到,近年来参加自修深造和业余学习的读者越来越多,决心为这些同志贡献一本无师自通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全书上万条注释、串讲、语译,条条都融会了编者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能针对读者困惑不解的难点,不惜笔墨,详为解说。
如释《过秦论》“赢粮而景从”的“赢”字,曾广考同类选本,或释为“担负”,或释为“携带”,还有释成“攫得”的。编者认为,这些显然都是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因查《说文》:“赢,贾有余利也,从贝,赢声。”又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孔颖达疏:“赢,读为盈,盈是满也。”由此义引伸出“装足”,早见于《荀子·议兵》:“赢三日之粮,日中趋百里。”可知“赢粮”者,乃装足粮食也,编者以为,注释非如此,不足以启迪后学。
评析得体。全书共编写作家与作品评介文字五百余篇,篇篇字斟句酌,措辞严谨。如李白《蜀道难》的立意,宋以后众说纷纭。明胡震亨云:“《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今人苏仲翔《李杜诗选》则说是“为明皇避幸蜀时作也”。分歧若是,何所抉择?编者考虑到中级选本不宜多所铺陈,即在肯定正面意义的同时,着重点出本诗“从侧面反映了对时局动乱的感慨”,这样的提法就比较稳妥。又如评析龚自珍《病梅馆记》艺术手段的高妙所在:“文章表面上句句讲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但实际上都有议政的寓意,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措辞不露形迹;此因作者1839年被迫辞官南归以后的特殊处境,使他不得不用曲笔,借梅以喻人,揭露了封建主义窒息生气、摧残人才的罪行。”如此画龙点睛之笔,扫除了读者心有会意而口不能言的障碍。
指导习作。本书能针对日常习作中的难点,处处结合范文循循善诱,弥补了寻常选读本管读不管写的一大缺陷。如针对一般习作中层次不清或平铺直叙的通病,联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特色,加以引导说,其上片“乱石穿空”,写仰视中高山的陡峭形象,重点突出姿态;“惊涛拍岸”,写俯瞰之下大江奔腾气势,重点突出音响;“卷起千堆雪”,写江涛汹涌,波澜壮阔,重点突出色彩。这三句意态纵横,撼人心弦,为下月所追怀的英雄渲染了环境气氛。
又针对习作者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主题的弱点指出:泰山,自古称五岳之首,千崖万壑,气象万千,值得描写的景物很多;但姚鼐的《登泰山记》,则经过严格选择,紧扣冬令特征,围绕风、雪、云、雾、冰这类深冬景物描写,又着力铺叙日出前后的绮丽景象,文字简洁凝炼,不假渲染而清晰如见。小说,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介绍时编者便引导读者向这方面多作探索。如指出《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能区别人物的不同类型及个性:沈耿直,贾石远虑,闻淑女机智,冯主事沉着,严嵩父子骄横,杨顺残暴。又指出本文善于通过具体行动揭示人物,长于从正面人物对比中显露性格特征。跟寻常选注本相比,本书独能立足于写作指导,以写作促阅读,熔阅读和写作于一炉。
(摘自《博览群书》198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