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琼瑶的小说

1986-11-01闻居延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9期
关键词:蒙蒙琼瑶爱情观

闻居延 张 弛

琼瑶是一位擅长描写恋爱和婚姻、家庭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琼瑶的作品,大部分写发生在当代台湾的爱情故事,不同程度地带有反对封建主义、家长专制,追求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倾向。如《烟雨蒙蒙》、《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彩霞满天》等。这些作品写的是发生在台湾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它们对海峡两岸的八十年代青年读者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在琼瑶的笔下,人物在爱情活动和感情游戏中的心理、行为的刻划是跌宕多姿、引人入胜的;对于大陆读者来说,她的作品还因为渗透了那隔绝多年的海峡对岸的人情、风俗、世态的一角,而具有新鲜感。尤其是那些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和爱情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当代台湾青年的精神风貌。从她的一系列作品里,读者不难看到她的婚姻观、爱情观既含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含有新的内容。以她笔下的女性来说,她们既非固守传统,又不是盲目崇拜西方的“新潮女郎”,《心有千千结》的女主角江雨薇、《彩霞满天》的女主角殷采芹便是典型的例子。另外,琼瑶的作品在描写男欢女爱时,既泼浓墨于男女之间纯洁、崇高的友情和爱情,又不放纵于赤裸裸的性爱描写。这是她严肃的创作态度、独具特色的爱情观与恋爱观,显然为她的作品赢得了荣誉和读者。不过这一切都不能标志她的作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审美境界。

事实上,琼瑶小说最能诱引读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郁悒悱恻的感伤情调。在她的多数作品中,那些少男少女的离合无常的感情遭遇和突兀奇变的三角关系,特别是体现在女主角们身上的那种近乎绝望的爱情追求中,那种爱与仇的灵魂搏斗中的莫可名状的、令人迷惘和惋叹的意绪,对于读腻了那些充溢着政治、道德说教或柏拉图式风范的读者,尤其是“不知愁滋味”的青少年读者来说,的确是够神眩目夺的了。然而这也正是她的局限所在。琼瑶过多地沉湎于对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观的描写,并且也困囿在自己的这种似乎一成不变的感情模式里,因此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她的小说,例如《烟雨蒙蒙》、《彩云飞》、《雁儿在林梢》、《心有千千结》、《月朦胧,鸟朦胧》等等,尽管写的都是发生在台湾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但读者却很难从中看到理应通过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显现出来的社会关系的状貌与品格即环境的变化,有的仿佛只是至高无上的爱情、爱情、爱情,——不是爱情虚妄的胜利,就是爱情空泛的破灭,不过是一群理想化了的“情圣”、“情痴”而已,几乎再也找不出更多的底蕴,也极少能传递出新鲜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琼瑶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往往局限在家庭、客厅、咖啡厅,极少呈现台湾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此外,琼瑶对她的女主角们,例如陆依萍(《烟雨蒙蒙》)陶丹枫(《雁儿在林梢》)等,多采取哀其不幸、艳其心迹的态度,她的小说格调,基本上也可用“哀艳”二字归结;这种“哀艳”,虽然也含有些许与世俗抗争的意味,但又往往被淹没在儿女情长之中,淹没在爱情折腾里,因此显得软弱无力。总之,琼瑶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

(钱忠推荐,摘自1986年6月9日《文汇报》)

猜你喜欢

蒙蒙琼瑶爱情观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家》《竹》
厨房练兵,小懒虫变身厨艺达人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琼瑶:80岁开始,每天笑着过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蒙蒙小学时候的故事
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