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的时空艺术

1986-11-01陈燮君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
关键词:书橱时空空间

陈燮君

读书的时间艺术

有一段时间,我是很注重精读细咽的,搞文摘,做札记,为了啃下一些理论难点,还千方百计查找有关的参考书,这对于学习基础课、训练基本功来说,当然有益无害。可是,当今社会,信息涌流,知识“爆炸”,各类书报杂志如决堤的江河汹涌而来。于是我又要求自己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在时间上要兼顾慢看细嚼与快速阅读。慢看细嚼法,无须赘言。快速阅读法,今人正在探索之中。如“无声阅读”,避免作出发音动作,不出声,不动唇,也不“默诵”,自可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视野”,从“点式阅读”发展到“线式阅读”,又进一步发展到“面式阅读”,象观赏一幅画,投一瞥以见整体,又如看影片上的字幕,扫一眼而见其意,目光移动一次,视野移动一片,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材料中有“信息的”和“非信息的”之分,有“一般信息”和“关键信息”之别,理论文章的开段语比较重要,科技文章的结构和句式相对稳定,“信息中心”容易识别,一些“关键词句”抓住了,阅读速度就不难提高了。有的读者可能会说:“来回阅读”,反复咀嚼,不是可以理解得深刻一些么?其实,有时如此,有时未必,道理一点就穿,就是“急流而下”,不仅节省了阅读时间,而且由于阅读欲望强烈,精力集中,往往更易把握文章脉络。当然,切切不要把提高阅读速度绝对化。

在读书中巧用“时间效应”,也会积极影响读书效果。有些经典著作读了一遍,暂搁一个时期,过后重新翻阅,又有新得。这是因为在“暂搁”期间,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理解力,思维的潜流经过孕育、汇集,奔放出来了,我们不妨称它为“时隔效应”。读书活动有时也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基础性的阅读要求循序渐进,专题性的阅读不宜过于分散,著述时的参考性阅读更要求思维的连贯、时间的集中,需要“废寝忘食”地工作,以求“持续效应”的到来。

读书的空间艺术

一天晚上,我正在读一本有关系统论的书,读得时间长了,合卷稍作休息。猛一回头,并排而立的几个大书橱映入眼帘,书橱中漆成白色的搁板格外显眼,刚经分类的一本本图书整整齐齐地竖立在那里。顿时,灵感萌生,把一个书橱的书看成一本专业辞典如何?把几个书橱当作一本综合辞典如何?进而让思绪从区区小屋跳出去,步入堂堂正正的图书馆大楼,把整个图书馆藏书视为一本巨型的百科大辞典又如何?从此以后,我果真把自己的藏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来用了。分门别类,慢慢补缺,急用先补,不断更新。新买的书放到了特定的位置上,就象为这本百科全书新增了篇幅;一个课题搞完了,下一个课题动笔以前,先调整一下书籍空间结构,又象是对这本百科全书进行了改版。书籍用起来得心应手,究其所以,正是在读书的空间意识方面开了点窍。

以后,我又从读书客体的排列空间联想到读书主体的知识空间,感到要通过读书活动,自觉地调整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广度、深度、规模和速度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的这个大趋势面前,应当怎样读书,如何把选择读书类型与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型同步起来,是很值得思索一番的。有人说,现代型的人才应该是“金字塔”型的,自学者要花足够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这是为知识金字塔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要花足够的时间向专业知识的纵深发展,因为只有相当的理论高度,才能耸立起雄伟的知识金字塔。这个比喻有一定的道理。我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在理论大厦中有时即使搬动一些砖瓦,也需要多种基础知识的合力!因此,运用空间意识主动选择读书内容,积极调整知识结构很有现实意义。

说也奇怪,在读书时有了空间意识以后,一些“空间读书法”应运而生了。研究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同机能,发现了“两半球学习法”;探讨了“以中流泛舟喻学、以源头活水为贵,以胜日寻芳为佳”后,喜获“层层深化法”;摸索了以“知识点”凝“知识链”,以“知识链”结“知识网”后,得到了“点链网学习法”;在剖析学习过程,描绘学习曲线的基础上,增添了“曲线学习法”;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进而揣摸出“技能迁移法”;有时,拿到一本专著,并不挨章逐节依次阅读,干脆开拓自己的读书“幽径”,跳章越节,甚至从尾读起,颇有收益,竟然闯出了“开拓幽径法”。这些有效的“空间读书法”,帮助自己游历了更大的书林空间。

时空艺术互补效应

马克思曾经指出:“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汩汩流逝的读书时间为我们伸延着知识空间,而知识空间的伸延、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为我们赢得了有效的读书时间。读书过程实际构成了时空效益组合系统,读书时间的最优化和读书空间的巧安排,以及读书时空艺术的相互渗透,都会影响到组合效益。

读书时空艺术的不可分割性,还体现在阅读时的整体思维上。就阅读过程的总体而言,一般读者都喜欢边阅读边思考。问题是如何思考。我在读书中渐渐养成了整体思维的习惯,慢慢摸索出整体思维的连续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体现了时间性,反映了对于阅读对象的持续相连、不断深入地加以认识的规律;立体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体现了空间性,反映了对于阅读对象的立体思考、从整体内部的各个要素所固有的联系来考察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规律。整体思维的实质可以说是“时空关连思维”。

对于一个理论工作者来说,读书活动往往是和自己的专业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欣喜地发现,专业目标的正确选择,读书重点的科学确定,竟和时空互补有关!一次,在一位老教授家里,谈起治学经验。他说,他的一生最重要的治学体会是看准了研究方向后,就始终如一地钻研下去,犹如选准井址后,就一个劲地掘下去,不见井水,挖并不止。教授的这些话虽然没有涉及“时间”、“空间”这些字眼,却道出了时空互补的原理。井址选定后,有了目标,挖井不止,井成水出,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赢得空间深度;而挖井深终于出水,赢得了有效时间,又是因为选准了井地,把镢头伸向了既定的空间。

(摘自《书林》,小标题是本刊加的)

插图许壹岸

猜你喜欢

书橱时空空间
跨越时空的相遇
爸爸的书橱
空间是什么?
书橱
创享空间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书橱女巫的等候
书橱女巫的等候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