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小史

1986-11-01周瑞金杨忠华刘文峰周稼骏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
关键词:系统论整体理论

周瑞金 杨忠华 刘文峰 周稼骏

系统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由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目前,一般认为它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如控制论、信息论、集合论、图论、区隔论、网络理论、对策论、自动机理论、判定论、排队论等)、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以及系统方法的应用。

系统论目前正以一种时髦的理论和科学哲学流派活跃于国际学术界,已成为西方五大科学哲学流派之一,也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从揭示系统的整体规律上,为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新理论武器。

贝塔朗菲于1932年和1934年接连发表《理论生物学》与《现代发展理论》,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概念,这是现代系统论的萌芽。他正确地指出生物学中机械论的三个错误观点:一是把有机体分解为各要素,又用简单相加来说明有机体的属性;二是把生命现象简单地比作机器,认为“动物即机器”、“人即机器”;三是把有机体看作另外受到刺激时才作出反应,否则就静止不动。与此同时,贝塔朗菲概括了机体论发展的成就,提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系统观点: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生物体的各部分离开整体是不能存在的。他把“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作为“系统”这一概念的定义。

动态观点: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任何活动的系统是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

等级观点:认为各种有机体改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生物系统分层次,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聚合体,层次分明,等级森严。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概念。1945年,他发表了《关于普通系统论》一文。1947年至1948年,他详细阐述了系统论思想,于是系统论作为一门新学科初露头角。1954年,贝塔朗菲同一些经济学家、生理学家、生物数学家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并出版了自己的机关刊物《行为科学》、《一般系统年鉴》。当然,贝塔朗菲等人为发展和倡导系统论作了巨大的努力。

自从贝塔朗菲在四十年代正式提出系统论以来,近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四种一般系统的理论:

1贝塔朗菲首先创立的类比型系统理论。他从理论生物学角度,运用类比同构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提出了生命现象的有组织性、有序性和目的性。

2比利时物理学家提出的“耗散结构”学说的系统理论。他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提出了开放系统的非平衡态热力学。他把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的物质结构叫做“耗散结构”,回答了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问题。

3联邦德国科学家提出的“同学”系统理论。他从物理学角度,运用导、铁磁理论、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和突变论、集合论等现代数学理论,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

4苏联学者提出的参量型系统理论。运用参量型系统论“可以在电子计算机的参与下把系统参量联系起来”,从而确定出系统的全部规律。

系统论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它从全局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并定量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

系统论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整体性就是把对象作为整体对待,从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就是把任何整体都看作是以诸要素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综合体;要求研究任何对象都必须从它的成份、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最优化就是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阶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整体最佳。

(杉舟摘自《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

猜你喜欢

系统论整体理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盛满理论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