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中青工思想特点分析

1986-08-20毛恩

中国青年 1986年6期
关键词:青工改革企业

毛恩

在开放和改革进程中,认真了解青年的思想现状与变化,从实际出发,改善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是新时期青年工作的中心课题。本刊从这一期起,将连续发表“上海市青年现状调查”,请读者注意。我们欢迎更多的同志关注这一课题,并发表意见。

——编者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迈步之后,上海140万青工在想些什么?追求些什么?

关心企业内部改革,希望加快改革进程,但部分青工往往以个人得益多少来衡量改革的意义和得失。

据1985年对上海手工、仪表和公用事业等局的调查,“本企业责任制的试行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广大青工最关心的问题。工业局6,000名青工中,75%的人认为企业改革“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赞成“拉开分配档次”。在企业改革“四配套”试点单位上海无线电二厂,占一线职工80%的青工1985年已加过两次工资,月增资额为25元,全年奖金额也比水平较高的1984年增长了280多元。这就极大地调动了青工们的劳动积极性,该厂1985年产值突破一亿元,利润为2,300万元,和1984年相比翻了一番。

广大青工不仅是改革的拥护者,而且也是企业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据对宝钢、石化总厂等十几家大型企业近千名青工的调查,47%的人赞成本企业正在进行的改革,但同时还有40%的人认为“应当加快步子”。他们希望企业内应当继续改进的问题有:“完善管理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现象”,“保护职工求学、增资等正当权益”,“进一步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工从原来只关注单项改革,开始转为十分关心综合性改革。1985年下半年“本市青年最关心的三件事”专题调查结果表明,50%的青工认为整顿党风党纪、理顺物价体制是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60%的青工认为加快市政建设,解决住房困难、交通拥挤问题是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

但是,相当一部分青工往往局限于从个人眼前收益来认识、衡量改革的意义和得失。如部分青工对党代会实现新老交替这一重大干部体制的改革不太关心,认为“不管谁当家,只要不涨价,就是好当家”,

志在岗位建功立业,愿有更多参与机会,但部分青工缺乏足够的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据市建工、手工、公用事业局的调查,75%的青年认为“本职岗位是实现理想的最重要途径”。同时,青工的参与意识正在增强。上海航天局各企业职代会青年职工代表仅占全局职工代表总数的20%,而青年占全局总人数的36%。不少青工强烈要求改变这一现状,希望更多地了解企业的远景规划,经营管理和改革的方案、措施。据机电一局调查,青年们在回答“你认为企业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90%的人认为是“管理太差”,“经济效益低”,“人浮于事”。这个局的青工正是本着主人翁的精神,1985年以来共创造了七千多项“五小”(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小建议和小窍门)项目。青工的参与意识在一些集体企业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多灵公司,占职工总数80%的青年们在回答“您对目前从事的工作所取的态度是什么”时,回答“力争最佳成绩”和“尽力而为”的占88%。在回答“是否有兴趣参加本厂的生产管理和改革”时,77%的青年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有兴趣参加”。他们当中67%的青年在生产中经常出主意。

值得注意的是,青工中这种参与意识还表现了一种进取心。在“如果企业需要您出来挑大梁”这项调查中,61%的人表示“很乐意”,而表示“不想干”或“不愿干”的仅占24%。在“当您处于与人竞争的地位时您将如何”这项调查中,回答“根据自身条件尽力而为”的占63%,回答“尽管自身条件差也要努力去争”的占35%。他们说:“有竞争才有活力,有风险才有动力。”

另一方面,部分青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青工对职业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斤斤计较,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足。本市纺织局、建工局和环卫系统招工不足,而模特儿招聘却盛况空前。究其理由,除了认为那些单位“基本工资偏低”、“福利待遇不高”外,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单位的“工作太辛苦”,而“模特儿工作轻松、愉快”。文化学习目的欲望仍然强烈,技术业务的提高渐觉重要,但工学矛盾突出。

1985年就读于上海市各类成人教育学校的青工人数达到100多万。据对宝钢、石化总厂等十几家大型企业的调查,青工中“提高自己文化程度的愿望强烈”的占68%。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青工中学习技术的热潮正在掀起。在机电一局,今年参加技术学习的青工比去年增加了6%。在上无二厂等企业,普通工人可以通过技术考核并获得助理技师职称。

除补文化,学技术外,青工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从机电一局青工读书书目分类情况来看,比例较高的类别依次是:文艺类(43%),科技类(20%),生活类(18%),政治类(16%)。这是和上海青工“在文化生活上充实自己”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

由于少数基层领导思想不够解放,加上生产任务较重,一部分单位“工学矛盾”突出,一些参加或要求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青工对厂方怨气甚大,有的不能顾全大局。

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而部分青工依靠“超支消费”、“借债消费”来满足生活需求。

据1985年对部分工业局的调查,改革后青工的消费水平提高较快。其中伙食费增加了23%,烟酒茶的费用增加了44%,增加礼节性开支86%。青工已初步形成五大消费观念:一是饮食趋向快餐化、营养化和花样化;二是服装强调“个性化”;三是室内布置“装饰化”;四是耐用消费品高档化;五是业余生活“多彩化”(1984年是跳舞热,1985年是聚餐热)。

随着青工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同步升华。据对上海火柴厂、人民电器厂等20多家企业的调查,广大青工接触最多的电视剧中,最受欢迎的是《今夜有暴风雪》《蹉跎岁月》《女奴》和《血疑》。1985年《四世同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岸》等优秀电视剧也倍受青工欢迎,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1985年青工中还出现了“古典交响乐”热。

青工追求生活方式进步的努力,还表现为恋爱、婚姻观念的变化。据对宝钢、石化总厂和福克斯波罗公司千名青工的调查,青工择偶标准依次是:“彼此志趣相投”(占48%);“人品好、事业心强、有发展前途”(占41%);讲求“家庭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不到1%,讲求“相貌风度”的也只有9%。

与此同时,部分青工中“消费早熟”、“超支消费”、“借债消费”的观念和行为有增强的趋势,不少青工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一味贪大求洋,“没有金戒指,不做新娘子”。有的一再推迟婚期,以筹集巨款追赶“家庭现代化”的浪头。

猜你喜欢

青工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在青工中唱响雷锋精神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