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的追求
1985-11-01黄志坚
黄志坚
当代中国青年最关心的事情,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关心四化建设,关心各项改革,关心求知成才,关心生活美化,关心社会风气。我认为,这就是当代青年的五大追求。
一、关心祖国富强,愿意为祖国的“第三次腾飞”一展宏图
如果说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动乱年月留给青年的种种创伤,曾经使他们愤懑、不解和迷惘;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已经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沸腾生活所吸引。他们内心世界的聚光点,从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凝视,转移到了对祖国前途的关注和奋斗。他们不断地努力超越自身的荣辱、得失和沉浮,于严肃的思考中加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行列。
“歌咏情,诗言志。”从青年人的诗篇中,可以窥见新一代内心追求的变迁。据上海某大学的了解,当青年人还没有从动乱年月的创伤中复原时,诗中比较多的是“一条老黄牛在荒野中”,“我象一朵孤单的小花”,调子低沉,朦胧。近年来,诗中比较多的是“生活在召唤着我”,“我旋转的圆心是中国”,“平凡的升华”,“向二○○○年进军”,反映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关心改革,勇于创新,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青年人接受新鲜事物快、保守思想少、富有革新精神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拥护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各条战线的改革非常热心。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信息来源多,思路开阔,站在历史阶梯的新高度,思考着祖国的前途,世界的风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人类生活的新趋势,探讨中国为什么落后,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等等。许多青年在思考和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日益成熟。有一位青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和心理作如下的刻画:
“当代青年人最关心改革成功,四化实现,最怕失望的叠加,最喜爱理解、信任他们的人;最苦恼的是随意被社会指责,最渴望的是多层次、多线条、多色彩的画面;最厌恶的是虚伪,最痛恨的是社会弊病。”
三、渴求知识,渴望成才
身负四化重任、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中国青年,深深懂得四个现代
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青年中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的积极
性,空前高涨。
广州市南方大厦百货商店的职工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发展自己的智力。”
浙江省海盐县的青年农民,认为“当农民需要知识”的达71.78%。他们说:“五十年代,农业生产处于‘种子+自然条件阶段,六十年代是处于‘种子+物质(化肥、农药)+自然条件阶段,八十年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农业生产进入了‘种子+物质+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的阶段”。
求知,当代中国青年的这个兴奋点,激励着各行各业的青年从知识中获取力量。迎接新技术革命,已成为广大青年的热门话题。“不学无术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已成为青年们互相勉励的警语。
四、关心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向往美好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城乡实行的一系列富国富民的政策,深受青年拥戴。他们摒弃那些“穷过渡”、“富则修”的“左”倾思想,从祖国的盛衰中深切懂得人民的富裕同国家的富强不可分离,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关心个人的经济收入。求富心切,这是当代青年的又一兴奋点。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多起来了,不再满足于“干活——吃饭——睡觉”三部曲,要求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少地方青年的业余生活出现了几热:读书热,旅游热,音乐热,集邮热。中学生中还有一个武术热。
青年人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活动场所,他们向往“干就扎扎实实地认真干,玩就痛痛快快地尽情玩”的生活,不喜欢那些不了解青年求乐求美心情的种种限制和束缚。
五、关心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自身道德水准的提高
当代青年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在上海市组织的一次讨论中,青年们认为应当按下述形象来塑造自己:
“雷锋、张海迪的高尚品质,许灵均的爱国思想,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大庆人的创业精神,陈景润的刻苦钻研精神,乔光朴的工作魄力,陈爱武扶正祛邪的胆量,蔡明的青春和活力……”
“一山两湖”等青年英雄集体的接连出现,最有力不过地说明了当代青年在树社会新风方面的追求。他们摆脱了动乱年月遗留的阴影,正在冲破种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加紧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修养。越来越多的青年,从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等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展现出八十年代青年火红的年华。
(摘自《团校学报》1985年第1期)
(题图:崔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