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罗汉

1985-11-01白化文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2期
关键词:济公罗汉塑像

白化文

在各地寺庙中,大都有罗汉的塑像或壁画,教目有多有少,形象也不相同。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善目慈眉,有的凝神沉思,有的袒腹赤脚;从外貌上看,有的似佛非佛,是僧非僧,有文有武,有老有少……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大罗汉

罗汉是佛教名词,即梵文中阿罗汉果的简称。佛教认为,修行可以达到不同的果位,好象我们现在说的有了不同的成就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学位。小乘佛教把果位分为四个阶段: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成就最高,达到了涅槃的最高境界,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不再有生死轮回,这就是罗汉果,也就是罗汉。

作为自身解脱,罗汉当然不错。但是,说穿了还是自顾自,也有问题,都追求自身解脱,又有谁去传布佛教呢。佛教故事说,释迦牟尼去世时,就对身边许多弟子中的四个弟子说,你们不必去“涅槃”了,就留在世间普渡众生吧。这就是四大比丘、四大闻声,也就是通常说的四大罗汉。天地间太广阔了,东南西北,一个罗汉管一方任务也太重,得充实力量,于是,四四一十六,又出现了十六罗汉的说法。

佛教经典中是说到十六罗汉的,但并没有具体说明,直到玄奘大师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高僧庆友的《法住记》翻译过来,人们才知道十六罗汉的名氏,但论述也极为简单。由于没有范本、资料可作依据,我国的艺术大师就凭着自己对和尚的观察,发挥各自的想象去创造十六罗汉的形象。罗汉穿着汉化僧衣,举止与生活中的和尚相近,神情却又是那样的丰富逼真。可以说,我们国家有关罗汉的画像和雕塑,从一开始就是中国的艺术形象,是我国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许多有名的画家都画过十六罗汉。梁代的张僧繇、唐代的卢楞伽、作画写诗都非常有名的王维,都画过这类题材。而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塑,出现在杭州烟霞洞。

十八罗汉

罗汉由十六位扩充到十八位,这更是中国人的创造,而且应该首先说到的是画家。有的画家在画完十六罗汉以后,还画上斯里兰卡的高僧庆友和我国的玄奘法师,原意可能是表示崇敬和纪念,但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十八罗汉了。在民间,十八罗汉的故事更是不断创造,成了神话中的角色。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与章嘉活佛认为庆友和玄奘不应身居十八罗汉之内,商定补上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降龙伏虎是两位中国僧人,事迹虽然见于高僧传,却完全是神话了的,说他们能念咒使法器,有降龙伏虎的神威。既然是皇帝御定,十八罗汉就这样钦定了。这个人选的更迭,进一步加强了十八罗汉中国神话的色彩,而且在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创作上,都因为有龙有虎更显得生动有趣。

寺庙中常把十八罗汉塑在大雄宝殿,排列两旁,充当释迦牟尼或三世佛的卫队。在《西游记》等小说和一些戏剧中,他们常是集体出动,在争斗中作释迦牟尼的先行。如“十八罗汉斗悟空”、“十八罗汉斗大鹏”等便是,可是,武艺不高,常吃败仗,最后总是请如来佛亲自出马。在这些文学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罗汉不过是陪衬和抬高佛祖的角色,没有什么光辉,倒是在艺人的腕下,在绘画与塑像中,它们形象生动,很有个性,这样的精采作品在古寺和博物馆经常可见。所以,培育出中国化罗汉的,乃是中国的艺术家。

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并不是由十八罗汉发展而来,佛教经典中早已有之,但说法不一。有说是跟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也有经卷记十六罗汉各有部下,从五百到一千不等,“五百罗汉”是其中一组。还有别的一些说法。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履历,佛经中无从查考,这又给中国艺术家提供了可以大胆创作的天地。

据《高僧传》记载,五百罗汉塑像最初出现在天台山,那是东晋时代的事。到了五代,崇拜罗汉风盛,天台山方广寺有了铜铸罗汉。后来宋太宗雍熙年间,造罗汉像五百一十六尊(五百罗汉与十六罗汉)安置在天台山寿昌寺。名画家李公麟画有五百罗汉图像。至于五百罗汉名号,可查到宋绍兴时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碑,是宋人高道素所录,从第一罗汉到五百号罗汉,名号俱全,以后各寺都沿用此碑序列排坐次,这也是中国人的创造。

五百罗汉队伍庞大,塑像在一般佛殿容纳不下,需专设罗汉堂,而一堂罗汉,耗资甚巨,所以带罗汉堂的庙,多为大寺名刹。最早的罗汉堂于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建于杭州净慈寺。以后寺院中有代表性的罗汉堂,如北京碧云寺、上海龙华寺、汉阳归化寺、苏州戒幢律寺,成都宝光寺、昆明筇竹寺等均是。

有趣的是,由于五百罗汉数目众多,难以一一对上号,有人也想趁机捞取一个果位,把自己形象塑在罗汉群像之中。北京碧云寺罗汉堂里第四百四十四尊,名为“破邪见尊者”的罗汉(有牌号),穿着很不寻常,头戴盔,身挂甲,罩袍登靴,双目炯炯,分明是戎装的帝王之身。原来,这是乾隆为他自己塑的一尊罗汉像。更有意思的是,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中,竟然有尊基督教耶稣的塑像。据说,清代,法帝国主义占领越南,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他们的传教士经常越界深入云南进行活动。云南是佛教盛行地区,但慑于帝国主义淫威,对传教士公开传教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承认耶稣也证得罗汉的果位,、在罗汉堂内为其塑像。好在佛法无边,有尊西洋罗汉也无不可。

罗汉堂中,除五百罗汉外,常有济公出现。济公是南宋僧人,原名李心远,浙江临海人,出家后法名道济。他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净慈寺。据说他不守戒律,嗜好喝酒,吃狗肉蘸大蒜,举止如痴如狂,被称为“济癫僧”。他后来被神化,认为是降龙罗汉转世,被称为“济公”。他具有群众喜爱的诙谐幽默的性格,能作些出人意外的快心之事,所以,他是颇得人心的罗汉。传说他去罗汉堂报到晚了,没有位置,只好站在过道里(江南大寺罗汉堂),或蹲在房梁上(北京碧云寺)。他面部常塑成半边脸哭半边脸笑,所谓“哭笑不得”,“半嗔半喜”,苏州戒幢律寺中屈身在过道里的济公就是如此。济公是地道的中国罗汉,大概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位罗汉。

(摘自《旅游》198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济公罗汉塑像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浮尘
塑像和井
济公传
济公传
李宏禹作品
济公传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
我家的“鱼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