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凤霞的书
1985-07-15徐知免
徐知免
大概因为住在南方的缘故,我从来没有看过新凤霞的评剧舞台演出,只看过一次电影《花为媒》。电影里的新凤霞还很年轻,我觉得在那部戏曲艺术片中,她的表演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这一产生在北国的剧种强烈、生动、富有风趣的魅力。
但对于这位著名演员的情况是完全不了解的。后来我在杂志上读到她的几篇文章,非常喜欢,所以她的《新凤霞回忆录》一出版,我就请天津的朋友给我寄来。我一口气读完了,觉得她记述艰难的童年生活的那些篇章特别好,比如《剪窗花》、《做鞋》、《父亲》等等,几乎每一篇都令人感动。这些生活剖面真实剀切,即使人们没有这份经历,对那个社会完全不了解,照样能引起同情来。那是一个封闭、狭隘、窒息人的古老封建社会。象一块大黑石头。我仿佛看见一粒种子在这黑石头缝缝里发芽,成长,倔强地顶开它,破土而出。我看着她的书,我感觉到这种力量。
世界上有许多庄严深奥的书,还有许多风雅绮丽的书,这些书很多,但是我从新凤霞的书中感到的一种风格之美,却与我过去读过的文人的书中所体现的风格截然不同。对了,她作品的美妙就在于这不是文人所写的书。我觉得这是文人写不出来的。历尽艰辛的演员有说不尽的话要说,一吐为快,绝不是为了做文章而做文章,不是明明写不出来而硬要写。不是为当作家而写作,而是写作才成为作家。
新凤霞是个表演艺术家,不是文人,所以她写得好,写得自然。象蚕吐丝一样自然。
最近我到北京去,在三联书店又买到了她的新作《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可惜我没有看到她的第二本回忆录),这本书主要写她幼年学艺的辛酸,兼及几十年来个人的坎坷经历。在旧社会里,一个出身穷苦人家的孩子,整年在死亡线上挣扎,要想完成高超的艺术训练,成为一个好演员,真是难于上青天。即使在成名之后,仍然是厄运重重,十年动乱使得她颠沛遭殃。我觉得可敬的是新凤霞的坚强不屈,再严寒的冰雪也没有能压垮她的艺术生涯,在身体受到摧残的情况下,她仍然挺立起来,致力于创作。我在她的书里看到这种精神。
新凤霞的文笔富有特色。她直抒胸臆,她的句子是活泼泼的言语,明快有力,所用的词很形象化。有许多段落都连辙带韵,节奏响亮,读起来非常好听。
去年,有一位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罗布-格里耶来宁,他讲的一段话挺有意思。他说:“我从前是搞农艺的,没有学过文学,这就象画家没有进过美术学院,演员没有进过电影学院一样。……我居然写起小说来了,但我觉得没有学过文学的人来从事这一行当(按:指文学创作)也许更好,因为学过写小说的人写起来一下笔总是老套子,往往就写不出新的来。我之所以写出了‘新小说,乃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后来出了书,才晓得还有一套写小说的规则。”
是不是存在着一套文学创作的规则呢?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有,那么第一条规则就是创新。
读新凤霞的书,我有这样的感觉。
(《新凤霞回忆录》,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年十月第一版,1.04元;《我当小演员的时候》,三联书店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版,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