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木游戏
1984-12-29翁仁良
翁仁良
“击木”这种游戏运动在我国已有相当的历史。古庙宇的神殿壁画上,偶可看到长棒击短梓的游戏浮雕。据古书记载,早在尧那个时代,我国就已有在户外做的击壤游戏。经考证,这种“击壤”即为当今击木运动的雏型。随着历史的推移,古代的击壤早已消失,而相似的击木运动目前在我国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区盛行,它以独具的民族艺术特色,赢得当地青壮年的欢迎。
击木运动在国外也报流行。开始最早的是俄罗斯民族,在他们看来,击术游戏是男女老幼皆宜的运动项目。这项游戏运动已成为他们节日的传统比赛项居。
所谓“击木”,顾名思义就是用木棒去击木棒,这看来十分简单,其实大有奥妙。它可以增强臂力,培养目测和判断能力,训练投掷的准确性,还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坚强的性格。经常从事此项运动的人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由于击术游戏的运动器具简便易置,场地可大可小,人员可多可少,所以十分适合家庭进行。在此家庭体育逐渐兴起之日,特向家庭体育爱好者推荐,欢迎一试。(这里介绍的均为正规比赛要求,具体到家庭可以自行简化。)
场地和器材
比赛场地为长方形。在赛场的一边划一条12米长的端线,从端线向前20米处划两个1.5×1.5米的大正方形(外堡),内划1×1米的小正方形(内堡)。从端线向场内5米和3米处各划一条长6米的第一、二击区线与第三击区(端线)平行。
器材,一般的车木加工店都可以制作。圆木柱每队5根,每根长20厘米,直径4厘米,击棒(木质)每队5根,粹端星圊锥状,每根长60~70厘米,直径4~5凰米。
队员和击木图形
个人赛为两人对赛,也可为8人,团体赛每队8人(一般不超过5人)。也可由男女组合为混合对抗赛(双方男女人数需均等),每队赛前自行编排击棒队员顺序,窭时不可更动。各队可增加替补队员一名。
击术图形共15个。按设计的难易度分为三组。第一组见图2,为《炮》、《星》、《井》、《炮趴》、《机抢巢》,第二组见图3,为《钟》、《犯场》、《叉予》、《箭》、《壁垒》'第三组见图4,为《网球拍》、《虾》、《镰刀》、《飞机》、《封好的信》·每个图形均由5根圆术柱组成。
比赛和胜负
赛前先抽签决定“先掷击权”。如甲方优先,则由乙方从第一组图形中任意选择一个,将木柱按图形摆放在内堡中,由甲方站立在乙区(交叉进行)的第一击区,用击棒击毁城堡中的图形,每人只能连续掷三次(个人和团体赛相同)。如第一个队员三次掷完后,未能将木柱全部击出堡外,则由第二个队员继续掷击(余类同)。直至将木柱全部击出城堡后,再由乙方摆放第一组其他图形。用类似的方法击完第一组所有图形后,甲方进入第二击区进行第=组图形的掷击。同样的方法击完第二组图形后,甲方进入第三击区进行第三组图形的掷击,图形改放在外堡内,难度也相应大多了。掷击过程中,如果木柱被击时散压在城堡边线上,则由乙方重新放回堡内的任何位置上,如果甲方队员一次将五根木柱全部击出城堡外,可以增加一次掷击投。在掷击第三组的《封好的信》图形时,必须先把中心的术柱击出城堡,再击其余的术拄;假如中心术柱被击至某一角的术柱跟前时,允许第二棒将巾心术柱和相邻的木柱一并击出。击梓掷出的第一落点必须在城堡内,梓从堡外弹入堡内的均无效,被击散的圆术柱需仍按原样放回。掷击的姿势可在原地,也可借助跑,但不许越线或踏线。在甲方全队人员掷击完后,仍来将某一图形的圆术柱全部击出城堡时,改由乙方在甲区进行掷击,规则同上。甲方的图形保留在乙区,待乙方遇到上述情况时,甲方再继续从第一名队员起掷击,如此交替进行比赛。
个人赛以先击完三组所有图形者获胜。团体赛这样计算胜负:每队每人击完三棒为一局,共赛七局。一局中以击毁多少个图形计分,规定第一组每个图形2分,第二组每个图形3分,第三组每个图形5分,以累计得分多的一方获胜。这里有个规则:每局开始时,必须从计分少的一方所击图形组开始。比如一局结束时,甲方刚击完第一组3个图形,乙方已击完第二组2个图形,下局开始时,双方仍应从第一组图形开始掷击,当然,也可以酌情改动,如让甲方仍掷筇一组,乙方从第=组开始掷击,以增加难度,避兜容易得分。
为了增强臂力,掷击时要用力摆臂,兼用腰、腹转动力量,将梓从体侧或肩上掷出,也可用手臂预摆后掷击图形。比赛时,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制定场地大小规格和掷击次数,可因地、因人制宜。达到增进链康和提高娱乐兴趣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