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1984-11-01辛智
辛 智
编者按:上期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本期接着发表《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影响。
必然失败的结局
1875年1月5日,正是同治十三年腊月二十八日。这天,被英法侵略军破坏的大沽炮台,已修复一新。从金陵机器局运来的大炮,也已安置完毕。长长的炮筒,伸向海面,十分威武。选定春节前试炮,显然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精心设计,目的在于显示十几年来洋务运动“求强”的成就,向“老佛爷”报功。“放!”命令一下,只听惊天动地两声巨响,两枚六十八磅炮弹在炮筒里爆炸了,七名试炮的士兵死于非命。试炮失败了。
问题就出在金陵机器局主持人马格里身上。此人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的军医,战争结束后,他投在李鸿章门下,摇身一变,成了清军军官,参加镇压太平农民革命军的活动。太平军失败,金陵机器局成立,马格里受命主持这个军火厂的工作。李鸿章率淮军北上镇压捻军,马格里积极为淮军制造和供应军火,因此,这次为大沽要塞造炮的美差,又落到了马格里的头上。
洋务派企图依靠西方资本主义的支持,来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以达到“自强”的目的,结果只能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金陵机器局如此,其他洋务企业也莫不如此。例如左宗棠依靠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花了五百多万两银子,从法国买了些破旧机器和废钢烂铁,办起福州船政局,费时八年,造出了十五艘军舰;但在中法战争中,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法国远东舰队全部击沉了。又如先依靠美国人,后又依靠英国人办起的江南制造局,造的船不能出海,而且造价比买价还贵一倍多,终于被迫停造,改为修船。由英国商人密妥士主办的天津机器局,办了三、四年,什么也不能造,密妥士却捞满了腰包。以上就是洋务运动中被称作四大军事企业的情况。洋务民用企业,也与军事企业大同小异。这些企业,不仅机器全部买自外国,而且原料、材料、产品的零部件,无不从外国买来,加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大权大多操在洋人手中,从而使企业的命脉被外国人所掌握。而外国资本主义,所以支持和帮助清政府办企业,完全是为了适应镇压和剥削中国人民的需要。没有民族的独立,没有国家的主权,不触动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把“自强”、“求富”的希望,寄托在依赖洋人身上,这样的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是必然的。
岂有不垮之理
洋务企业除了官办以外,还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两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商人只能出钱认股,一切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方手中。因此,所有的洋务企业,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僚衙门,清朝封建统治的一切官场恶习,莫不带入洋务企业之中。主宰企业命运的,除了洋人以外,就是一批昏庸腐朽,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的官僚。
清末李嘉宝写了一部名叫《官场现形记》的小说,里面塑造了许多洋务官僚形象。这部小说的五十六回,集中描绘了南京枪炮厂总办傅博万的经历,可谓洋务官僚的一个典型。此人父亲在清朝当过大官,为他留下大笔家财,号称“傅百万”。他一生下来,还没有满月,父亲就为他捐了个道台,故又称“落地道台”。因为他长得又矮又胖,人们送给他一个浑号——傅二棒锤。这个傅二棒锤一无才学,二无德行,却有做官的两大本领:好抽鸦片,会吹牛皮。靠了这两大本领,傅二棒锤接连被委任各种洋务要职,成了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洋务能员。这个小说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有典型性,洋务企业的官吏,多半是傅二棒锤一流人物。
由于洋务企业油水大,清朝的官僚们,千方百计钻进去,使得洋务企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江南制造局仅委员就有一百七、八十人之多,“坐食者三之二”,“挂名分肥而已”,什么事也不干。那帮封建官僚,不干事业,专门营私,“一任下来,终生受用不尽”。汉阳铁厂建厂费用,花了五百六十多万两银子,真正用在生产建设上的,不过二百万两,大量的建厂资金,入了大小官僚们的腰包。在这种封建官僚体制下,生产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江南制造局每年平均支出七十多万两银子,生产枪支不过一千九百支;汉阳铁厂炼出的铁,卖出去甚至换不回炼铁用的焦炭;上海机器织布局,因为管理混乱,一场大火,把全厂烧个精光。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一度把维护和巩固其反动统治的希望,寄托在洋务运动身上,所以,对洋务企业,大量投资,赋予特权,全力加以扶持。招商局可以包运漕米,纺织厂可以减税免税,许多企业的大量亏损,则由朝廷拨款贴补。然而,绝大部分洋务企业,却越办越糟,不是亏折倒闭,就是奄奄一息。奇怪的是,企业亏损,主持企业的官僚却大发其财。盛宣怀、丁日昌、唐廷枢等大官僚,都因办洋务成了百万富翁。洋务派的大头目李鸿章死后,遗产竟达白银四千万两,良田六十多万亩。
企业亏损倒闭,官僚万贯缠身。洋务运动岂有不垮之理!
怎样认识洋务运动
清朝统治阶级企图通过洋务运动,巩固和加强其封建统治,这个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这是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必须把握的主要之点。但是,洋务运动还有另外一面,我们也必须有所认识和了解。
首先,通过洋务企业的建立,在我国出现了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尽管这些洋务企业十分腐朽脆弱,但较之中国的传统封建经济,其优越性却是十分明显的。轮船火车,机器设备,洋纱洋布,电灯电话,洋枪洋炮,比起木船小车,手工工具,土纱土布,油灯松明,大刀长矛,当然优越得多,进步得多。应当承认,对于封建的落后的中国讲,要想民族独立,欲求国家富强,非走近代化的道路不可。
其次,由于在洋务企业中出现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就不能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在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中的民用企业,有二十几家。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四十几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达到一千二百多万元。
再次,由于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也随之诞生和成长,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数字,已达十万人,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的近代产业工人。
此外,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在洋务运动中,还办起了一些新式学堂,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从而出现了中国第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
所有这些新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新的因素的出现,对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都起着一定的冲击作用。虽然这并非清朝封建统治者搞洋务运动的意愿所在。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不能不看到这些违背统治阶级初衷的客观事实。
洋务运动破产了,它告诉人们:只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要想求强求富,振兴国家,只能是缘木求鱼,白日做梦。洋务运动的破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也引起了洋务派内部的分化,薛福成、郑观应、马建忠等人,脱离洋务派的营垒,走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中国近代的历史,经过洋务运动这个曲折,走向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题图、插图:赵希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