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删订《尚书》的?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5期
类别:____编号:____
首先,孔子感到当时已没有“有疑则阙”的史家,而只穿凿附会,妄作一些篇籍,以至出现了“是非无正,人用其私”的不良现象。因之他不禁感慨地说:“夏礼、商礼,我都可以讲说,只是文献不足,却不敢征信”。文献既不足征信,修史的又只穿凿附会。于是为了删订《尚书》,他便去周王朝收集丰富的资料,得见虞、夏、商、周四代的史书。而这些史书的思想内容和史实叙述,都显得杂乱不谨严,因之“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删订成一部从尧、舜以至秦穆的通史——完整的《尚书》,并在《益稷篇》里极其赞美虞舜所说:“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这就可见孔子删《书》是如何地严肃认真而一丝不苟了。
(摘自《中国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