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素无华 感人至深

1984-11-01邝夏渝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3期
关键词:坟墓感人伟人

邝夏渝

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用朴素、深情的笔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伟大品格。

作者在俄国旅游,见到许多事物,但是没有什么能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托尔斯泰墓为什么会使作者如此感动?是什么东西牵动着作者的心?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和墓地主人的伟大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作者激动不已,有感而发,抒写了这篇散文。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生前蜚声文坛,享有盛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巨著。人们出于对他的崇敬,对他的墓地会有许多想象——那高大宏伟的建筑总是和伟人相联系的。很少会有人想到托尔斯泰墓“只是一个方形的土堆而已”,在这里“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出乎意料的描述,与人们的想象大相迳庭,与托尔斯泰的声名也似乎不甚相称。但是这正是使作者难于忘怀的原因。

作者在第一段里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托尔斯泰为什么要把墓地选在“远离尘嚣”的林荫之中。托尔斯泰晚年想起儿时听保姆讲过的一个古老传说,从中受到启示,希望百年之后葬在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中。淡淡几笔,却蕴藏着深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墓地的朴素不是后人所为,而是依照托尔斯泰生前的愿望。托尔斯泰一生都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人民对作家来说是亲近的和可贵的。因此,他尽管威望如山,对自己的后事安排却如此简单,朴素,没有任何奢求,表明了托尔斯泰希望回到母亲俄罗斯大地的怀抱的愿望,这也正是托尔斯泰崇高思想的必然选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他的坟墓成了世界上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第二段,作者对墓地作了重复的描写: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托尔斯泰的名字”。这段文字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它不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且为作者进一步抒情和议论作了铺垫。

接着作者着意描述了墓地周围的环境和气氛。这里没有栅栏,任何人都可以走近它。没有豪华墓地的喧嚣,而是如此静谧。“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不自觉地要敛声屏息,肃然起敬。为了烘托墓地感人的气氛,作者还描写了“风儿”“阳光”“白雪”,增强了全文的抒情意味,更加突出了墓地“逼人的朴素”。在这朴素之中显示出一种无形的庄严和肃穆。因为这朴素是和一个伟人高尚品格相联系的,这“朴素是真正学者的个性特点”(巴甫洛夫语),因此它有了更深刻的意义。“这世界上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就连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也比不上这“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的托尔斯泰墓宏伟庄严。这种比衬,更显示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和感人。因此,这朴素之中体现出的伟大,这静谧之中蕴含的庄严和肃穆,才更剧烈地“振撼着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这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这富于哲理的语言,给人以启示。作者没有一句褒扬之辞,但却使读者深深感到了托尔斯泰的崇高品格,以及作者的敬意。

作者层层深入地描绘了托尔斯泰墓地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它确实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尽管它是一个极普通的墓地,因为它和一个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就给人以美好的回忆和联想,使人难以忘怀。

这篇散文结构紧凑,文字简洁,富于哲理。通篇没有溢美之辞,没有空泛议论,只是采用白描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托尔斯泰朴素的墓地。象一幅单色速写画,虽然没有色彩,却勾勒出感人的画面。这篇散文,作者着意描写的是墓地的朴素,因而文笔也极为朴素,没有雕琢和修饰,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作品更有着扣人心弦的魅力,读后令人深思,令人回味。

(河南马海平推荐,摘自《名作欣赏》)

猜你喜欢

坟墓感人伟人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抗“疫”感人瞬间
安福寺
祭奠
智珠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一个感人的故事
白色的坟墓
感人的画面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