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截然相反的地球说

1984-11-01甘德福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5期
关键词:珊瑚虫变冷金星

甘德福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对地球的认识却至今还很肤浅,以致许多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地球在缩小,还是在增大?

见过火山喷发的人,都会顷刻回忆起浓烟升空、火光冲天、尘埃石屑弥天而降的惊人场面。从地球深处喷射出来的大量物质中,经科学家测定,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甲烷、氨、氢、硫化氢等气体。

惊天动地的地震之后,科学家发现大气里甲烷浓度特别高。这个现象说明地球肚子里的气体,乘地震之机,从地壳的裂缝里冲出来,释放于大气之中。

海员们在航海途中,能看到比海啸更可怕的海水鼎沸现象,这种翻江倒海的奇观,也是地球放气的结果。

根据地球放气的现象和地球深部物质大量外喷的事实,有人认为,地球肚子越来越瘪了,地球的体积自然要缩小了。

但不久前苏联科学家公布说,地球自生成以来,其半径增长了三分之一。理由是各大洋底部在不断扩展。这种扩展是沿着从北极到南极,环绕地球的大洋中部山脊进行的。经查明,太平洋底部的长度和宽度,每年扩展速度达到了几厘米。这种扩展是由地球深处的大量物质向上涌溢,推展洋底地壳,使地心密度变小,地球的体积就增大了。

地球的转速在变慢,还是在变快?

珊瑚虫的生长,和树木的年轮相似。珊瑚虫一日有一个生长层,夏日的生长层宽,冬日的生长层窄。科学家对珊瑚虫体壁研究,识别出现代珊瑚虫体壁有三百六十五层,正好是一年的天数。科学家又数了距今三亿六千万年前的珊瑚虫化石的年轮,则为四百八十层。按此进行推算,十三亿年前,一年为五百零七天。说明地球环绕太阳的公转过程,其自转的速度正在变慢。

近年来科学家在南太平洋中发现“活化石——鹦鹉螺”软体动物,在其外壳上有许多细小的生长线,每隔一昼夜出现一条,满三十条有一层膜包裹起来形成一个气室。每个气室内的生长线数正好是如今的一个月天数。古生物学家又从不同时代地层中的鹦鹉螺化石进行判析,发现三千万年前,每个气室内有二十六条生长线。七千万年前为二十二条;一亿八千万年前为十八条;三亿一千万年前为十五条;到了四亿二千万年前只有九条了。从事研究鹦鹉螺的科学家则认为,随着地球年龄的增加,其自转速度正在加快。

地球的荷重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贵重金属,一般都生成在岩浆岩中。苏联在玻波盖河盆地里,却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这实在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件。从而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多年考证,最后证实是天外来客——陨石撞击在这块盆地上时,发生强烈爆炸而形成的结晶矿物。加拿大有一个萨达旦里镍矿是一个三十八公里范围的巨型矿体,同样是陨石撞破地表后,与地球岩浆熔融共同凝结而成的矿体。

据统计,十亿年来,地球遭到陨石撞击产生的坑,大于一公里直径的袭击事件有一百万次之多。每天从宇宙中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和尘埃,多达五十万吨。由此看来,地球的荷重正在逐年加重。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地球上每年发生地震五百万次,活火山五百余座。每当火山喷发和地震时,地球深部的熔岩、气体大量喷射出来,气体飘入大气层中。更为巨量的是,石油从地层中抽起,煤炭从地下挖出来,被人们燃为灰烬,形成缕缕浓烟升入大气层中。这种大量毁灭地球上的物质变成烟气的结果,使地球的重量逐渐减轻,地球的荷重自然减少了。

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宇宙飞船对金星的探测表明,金星表面的温度可达480℃。究其原因,发现金星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形成一层屏障,使太阳射向金星的热能和金星自身产生的热能,不易散发到大气层中去,从而使金星的温度日见增高。

地球上由于人口剧增,工业发展,森林大量采伐,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二氧化碳逐年增加,使地球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类似金星之状,地球的气温也在逐年增高。仅以东京为例,二十多年来,东京的平均气温已增高2℃。另外,人造化肥能捕捉红外线幅射;大片积雪的融化,会减弱地球对太阳光的反射。诸如此类的原因,也使地球的温度逐渐增高。

与上述截然相反的一种观点是变冷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未来几十年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依据是:虽然二氧化碳在稳定地增加,但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北极和近北极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明显下降,气候显著变冷。例如在日本,六十年代以来,樱花开花日期较五十年代明显推迟,而初霜期则相应提前了。在北大西洋,出现了几十年从未见过的严寒,海水也冻结了。在格陵兰和冰岛之间曾一度连成“冰陆”,北极熊可以自由往来,成为罕见的奇闻。有人认为,六十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冷是“小冰河期”到来的先兆,从下世纪开始,世界气候将进入冰河时代。

争论将继续下去

有关地球的争论还有很多,诸如:地球是怎样生成的?初期的地壳是什么样?海水从何而来?生命如何起源?如今大地高寿几何?地球深部物质究竟呈何状态?地球的形状象桔子还是象梨?地球未来能预测吗?等等,至今都没有得到定论。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人们,一方面由于各自所在的地理环境、研究对象、掌握资料、理论根据的局限性,所得的结论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的庞大、复杂和久远,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有限,即使是一批人,几代人去连续进行研究某一个问题,同地球的存在时间、空间和体积相比,也实在太渺小了。何况地球的演变历史是任何人都未能经历的。要深入研究地球,仅依靠目前的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关地球的种种说法,还将继续争论下去。确切的结论何时能出现,很难估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争论的继续,我们对地球科学中众多的难解之谜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变得越来越清楚。

(摘自《科学生活》198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珊瑚虫变冷金星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长
拜访珊瑚虫
金星上全是金子吗
珊瑚“摩天楼”
留住你的真情
第六章 飞向金星
去金星要花多长时间?
捂石头
马里亚纳海沟大冒险
“变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