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0期
关键词:黄冈赤壁苏轼

秦 泥

大江东去

中国历代诗家有关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作品,真可谓讴歌声声,不绝于耳。但以其格调的清新沉雄、深得大江之神韵的,恐怕要推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一名念奴娇·大江东去)了。每当我在长江上航行,面对一泻千里浩淼壮阔的江涛,苏轼的这首千古传诵的词句总会不时回响在我的脑际和耳边: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四十七岁时因作诗得罪朝廷,被贬谪居黄州时所写。词中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诗人怀的是什么样的古?在作品中他抒发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不妨到当年诗人写作的当地去踏访一番。

诗人所描写的赤壁,位于黄冈县城西北角的赤鼻山下。据《黄州府志》记载:“岩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因其地形颇似一只巨鼻伸入江中,所以俗称赤鼻矶。只见矶上一片绿树红墙,重楼叠阁。苏轼在这里留下的遗迹很多,有“坡仙亭”、“二赋堂”、“留仙阁”和“碑阁”等。

苏轼在文学上是个革新派,但其政治思想却是趋于保守的。他历任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和侍读(给皇帝讲课)等官职。但在北宋的革新(以王安石为代表)与守旧两派的政争中,几经浮沉,仕途是颇为坎坷多难的。他曾两次遭朝廷贬谪:一次是中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另一次是老年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并远徙琼州(今海南岛)。次年遇赦,以六十六高龄死于今江苏常州。

想到诗人的这种种厄运,我登上了赤鼻矶上的坡仙亭。苏轼在黄州时参禅信佛,后人乃称他为坡仙。亭内陈行着一些碑刻,其中就有他的这篇佳作《赤壁怀古》及其他字画,据说皆出自苏轼手笔。临窗远眺,视野开扩,大江就在矶前滚滚东流。这不禁使人兴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感叹来!

赤壁,因三国时代(公元220-265年)曾发生过在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大战而闻名。苏轼在词中所怀的古就是指这次历史上有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词中对赤壁的自然环境作了多么动人的描画:陡峭的岩石高耸入云,波涛打击江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音,卷起千万重如雪堆般的浪花,江山象图画一般壮丽。

眼观如此壮丽的江景,诗人很自然地便想起曾在这里演出过的多少英雄往事来。赤壁之战胜利一方东吴的主将周瑜(字公瑾,24岁即为吴将,人称周郎),是诗人在词中所着力刻画的一个英雄人物。周瑜当时正值青春年少,英俊有为,气宇轩昂,那美貌的小乔刚嫁给他。他手摇羽毛扇,头戴青丝巾,神态何等雍容儒雅!谈笑之间,就把曹操强大水军的战船用大火烧光了。(另一说,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那末,诗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解释为周瑜与诸葛亮两人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就化为灰烬了。)

想到这令人神往的英雄故事,诗人就不胜惆怅地想到自己的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因为多愁善感,头发早已花白了。最后他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还是开怀畅饮,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月亮吧!

诗人在充满消极思想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中,仍然透露出他那满腔按捺不住的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奔放的感情,瑰丽的想象,精炼的语言,使这首忆古抒怀的名词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它所以能世代为人广泛传诵的原因。

苏轼在黄州除《赤壁怀古》一词外,还写下了同样有名的前后《赤壁赋》。后者是两篇描写赤壁景色的充满诗意的散文,同为中国古典文库中的瑰宝。二赋堂陈列着前后《赤壁赋》的碑刻,因此得名。

黄冈的赤壁,人称“东坡赤壁”。它并不是赤壁之战真正发生的地方。这事在中国古书上早有明文记载,苏轼本人当然是不会不知道的。因此,他在怀古一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即“听别人说的是”之意。他不过是在此借题作文抒发自己积压心中的感情罢了。黄冈的赤鼻山自古以来倒因此成为游人常到的名胜地。

二龙争战

赤壁古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考证古书,是在距黄冈上游水程约三百公里的蒲圻县境内的赤壁山。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即曹操平定中原,东征乌桓胜利班师后的第二年,他挥师南下占据长江咽喉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然后,他乘胜利的余威,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号称“水军八十万众”,自江陵东下,进攻东吴。

这时,孙权拥军柴桑(今江西九江),部下议论纷纭,是战是和,举棋不定。刘备退守夏口(今汉口),见事危急,即命军师诸葛亮赶赴柴桑,说服孙权联军破曹。

孙权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领兵三万,加上刘备的“精甲万人”,溯江而上,会曹军于赤壁。

孙刘联军利用曹军疫病流行和不习水战的弱点,顺风放火,在赤壁大败曹军。据宋代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描写,当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联军乘胜追击,曹军败走乌林,退守北方。

从此,中国形成了魏、蜀、吴鼎立的局面。

赤壁山座落在蒲圻县城西北四十多公里的长江南岸。我从县城驱车约一小时,即达赤壁山所在的赤壁人民公社。只见滨江一带的山头上,绿树掩映中露出一些亭台楼阁等建筑物。

我首先登上屹立于山头绝壁上的“翼江亭”。据传,亭址曾是周瑜当年指挥观战的哨所。在亭中凭栏北望,数里碧波相隔的对岸,是洪湖县的乌林。那里就是当年曹军大本营集结的地方(赤壁之战亦名乌林之战)。透过江上的薄雾,可以望见如今的乌林,已是一片阡陌纵横,村落相连的千里沃野。

我顺着石级直达山脚下怪石嶙峋的江岸。只见万顷烟波之上,赤褐色的峭壁上,赫然镌刻着“赤壁”两个窠擘大字(每字150×104厘米)据传乃周瑜所书。如果乘船江上航行,从远处就看得更其清楚。据《湖广通志》说,宋代时,这两个大字就刻在石崖上了。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和江涛的冲刷,至今仍然清晰完整。

信不信由你,赤壁的石崖之所以呈赤褐色,相传是由赤壁大战的那场大火烧成的!

石崖上还有其他一些字迹较小的石刻,大多已漶漫不清,乃历代文人雅士凭吊怀古之诗文。据《蒲圻县志》记载,李白当年游赤壁,曾写下一首《赤壁送别歌》(此诗《全唐诗》未见辑入),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郎于此破曹公。”

由翼江亭沿山路往南行,在一山头上便来到这里的主要建筑——武侯宫。武侯是诸葛亮的封号,宫里立有谐葛亮和蜀国三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象。武侯宫又名拜风台,相传这里就是当年诸葛亮立坛祭天借东风的地方。

宫里还辟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解放以来在这一带出土的箭头、剑、戟、斧、钺和东吴铜币等共二千多件文物。据当地人说,在这里只要随便挖土深一些总会发现一、二件这类东西。光从这些人们零星拾到的部分三国时代的兵器遗物看起来,当年赤壁大战的规模和激烈程度是不难想象到的。

离武侯宫不远的另一个山头上,古树浓萌下有另一座庙宇式的建筑——凤雏庵。凤雏是庞统的别号,相传这里是庞统当年披阅兵书,巧设连环计的地方。

赤壁山西南十二里处,还有一个黄盖湖,据说是立有战功的吴将黄盖当年操练水军之处。如今,那里已开辟成为一座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大农场。

总之,这个古战场留下的三国时代的遗迹颇为不少。历代诗家文士到此凭吊并写下许多诗作。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还有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顺便说一下,湖北境内叫赤壁的地方共有五处。除黄冈和蒲圻外,还有武昌、汉阳和汉川的三处。因为赤壁之战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人们总愿意把这个古战场拉到自己的家乡,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尊重历史事实,真正的古战场只有一处,那就是蒲圻的赤壁。

这五处赤壁中,以黄冈和蒲沂的二处最为有名。为了便于区别,人们将前者称作“东坡赤壁”或“文赤壁”,将后者称作“三国赤壁”或“武赤壁”。

另外,中国的史学界对赤壁之战的若干史实及其规模的大小,目前还有争议。但那是史学家们的事,我们在这里只能遵从传统的现存的看法。

(摘自《人民中国》中文版)

(插图:杨春瑞)

猜你喜欢

黄冈赤壁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睡仙亭
苏轼吟诗赴宴
“黄冈密卷”:教辅材料“造神”的不良示范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能文能武,必须骄傲 好斗的黄冈人
黄冈电信中兴固网软交换SS设备1:0容灾机制的浅析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