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之星
1984-11-01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前后,太阳到达双子星座。春夜之星渐渐与太阳一同西没,神话般的夏夜之星纷至沓来。夏季的星空非常热闹,是赏星的理想季节。
认星最好借助星图。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夏季傍晚(6月晚10时,7月晚9时,8月晚8时左右)的星空图。星图不同于地图,星图是左东右西,使用时需脸向南,仰面朝天,星图与星空相对应。图的中心是天顶;北极星的位置是天北极。北极星是天空唯一不动的星,众星都绕其作自东向西的周日运动。它附近的星不会没入地下,这些星叫拱极星。
星图上,除了星座,还画有天赤道和黄道。它们都属于天球坐标。我们的地球跟无边无际的宇宙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遥望星空,犹如巨大的天球,日月星辰都投影在这个假想的天球上。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是天赤道;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是黄道。我们不感到地球自转,而觉得天球在绕我们旋转。这叫周日运动。同样我们也不感到地球公转,而觉得太阳在一年里沿着黄道巡游了一周。这叫周年运动。黄道通过十二个星座,即所谓黄道十二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和人马座就属于黄道星座,入秋以后太阳将依次经过它们。
我们还从北斗星谈起。入夏的北斗已经转到西北天空,斗柄指着南方,即“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沿着斗柄向南延伸是牧夫座。它们一颗主星叫大角,是全天著名亮星之一。它距离我们只有36光年
(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叫光年,是天文上的距离单位),是一颗较近的恒星。“大角”颜色发红,表面温度较低,但体积很大,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23倍,而密度却非常小。象这样“虚胖子”的恒星叫红巨星。
牧夫的东邻是小巧的北冕星座。它没有著名的亮星,但几颗小星围成一圈也相当别致。在希腊神话中,它是酒神巴卡斯的新娘的花冠,上面镶有七颗宝石。在我国民间叫它八砖琉璃井,因有一块砖掉到井里,故只剩下七颗星了。没入水中的那块,只有视力好的人才能隐约可见。
(下转第7页)
(上接13页)
在天顶偏东,是家喻户晓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鹰座和天琴座,被白茫茫的银河隔开。织女在河的西岸,她邻近的几颗小星构成菱形,是织女的织布梭。牛郎在河的东岸,挑着担子,似乎不顾波浪翻滚的银河阻隔,直奔织女而去。人们把他们安排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相会,是有道理的,因为七夕前后,正是夏末秋初,天气晴朗,且无明月争辉,当夜阑人静,他们恰好出现在天顶。此时,人们自然会想起杜牧《秋夕》的诗句:“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神话毕竟不是事实,看上去它们近在咫尺,但它们的实际距离却是16光年,莫要说一夜之间相会根本办不到,即使牛郎给织女拍个电报也得16年以后才能收到。
在牛郎织女之间,有几颗星构成十字架形状,有如展翅南飞的大天鹅,故名天鹅座。我国古代则把这一带的星,统称天津;意思是天河的渡口处。大概当年牛郎织女没有发现它,否则他们会在这里常来常往。天鹅尾巴那颗星叫天津四,也是著名的亮星之一。
沿着银河往南,可看到人马星座。这里较亮的星虽然不少,但没有什么著名明星。在黄道上,它是最低的一个星座,冬至前后,太阳就逗留在这个星座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一带银河特别明亮,这是因为银河系的中心就在这个方向。
夏夜南天上最壮丽的星座该是天蝎了。那卷曲的长尾横贯南天。天蝎的心脏,是一颗又红又大的星,叫心宿二,又名大火,也属于红巨星类型。大火是夏季的象征,故有“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种黍”的说法。意思是当傍晚大火出现在正南(叫做中天),就进入了夏季,要抓紧时机种黍。据考证,早在殷商时代,还设有“火正”的官职,主管观测大火的出没而报导农时季节。
然而,光阴如流,待到农历七月的傍晚,大火西沉,暑夏即将过去,金秋就要来临,因此《诗经》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玉宇清澈的秋夜星空将另有一番情趣。
(青地摘编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地球运行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