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交响乐中的青春乐章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0期
关键词:春雷厂长

编者按:改革,时代的浪潮,已成波澜壮阔之势;改革,时代的交响乐,已经响彻长城内外。恩格斯说过:“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事情正是这样,我国青年在改革的潮流中,跟随党中央,冲在最前面,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高亢激越的青春乐章。在这里,我们采撷的虽然仅仅是青春乐章中的几个音符,但从这里我们可以听到时代的潮声,它们预示着“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恩格斯语)。

大刀阔斧精兵简政

二十九岁的李闯经民主选举,当上了沈阳市五金公司五厂厂长。

有的人说:“新厂长最多蹦跶三个月,连半年也闯不过去!”他们的观点不是没有根据的,在不长的时间内,这个厂已换了八个厂长。

李闯对此一笑置之。他表示,保证当年扭亏,并盈利六万元。如放空炮,甘愿降两级工资,就地免职当工人。

李闯决心从“精兵简政”改起。他大刀阔斧地把六股四室合并为两个办公室,即:党务办公室和生产办公室。职工为之叫好,但公司有些人很不痛快。一些科室的头头,或打电话,或找上门来,横加指责:“李闯,你的胆子也太大了!我们设立什么股室,是公司决定的,你一刀砍掉了,真是不服‘天朝管了!”李闯耐心地解释:“我们合并股室,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股室虽然少了,但工作照样有人干,保证误不了事!”

李闯的第二刀是:改革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从个人、班组直到车间,全面实行经济承包,把个人劳动成果和奖惩挂起钩来,使职工的工资和奖金都拉开了距离,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他改革了传统的用人制度,允许人员流动,不愿意干的,可以退厂;乐意来的,经过考试,量才使用,打破了用人制度上的一潭死水,做到工人能进能出;他在车间实行民主选举车间主任制度,选上的,工人可以当干部;落选的,干部下去当工人,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李闯还在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上,打开了新局面。到去年底,这个几乎开不出工资的集体企业,又充满了生机,从上年共亏损十一刀四千元变为盈利十二万五千元,全厂职工平均每人全年收入一千多元,取得该厂建厂以来的最好成绩。

(摘自《辽宁日报》)

重视人才重视信息

祝均一1980年走马上任到上海卢湾区春雷电讯厂当厂长时,才二十九岁。看到这家只有几百人的里弄加工厂面临困境,他采取断然措施,退回大厂的加工任务,搞本厂自制的产品。尽管他的做法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但他不为所动,狠抓全面质量管理,使春雷厂在全国收音机大量积压、许多厂家面临关停并转的时候,被电子工业部确定为定点生产单位。

春雷电讯厂自1958年建立以来,管理人员中缺乏懂行的人才。祝均一认为,街道工厂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拥有一批有文化、有专长的志同道合者。于是,他在厂内张榜招贤,在街道待业青年中挑选人才,还四处查访,三顾茅庐,把那些专业不对口、有才不被重用的青年请到春雷厂来。现在,该厂招聘来的青年管理人员占全厂管理人员的百分之四十,招聘来的青年技术人员占全厂技术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1989年初,全国收音机统一降价,由此春雷厂损失利润四十万元。小祝毫不气馁,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设计出七种新产品,并有五种当年投产,使春雷厂全年创产值一千一百万元,利润除四十万元损失外,仍获七十八万元。

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祝均一陆续培养了一批市场动态观察员、电子技术情报员,订阅了四十多种报纸杂志,利用各种机会收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国内外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使春雷电讯厂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

(摘自《中国青年报》)

综合发展由穷变富

蓬莱县北沟公社大姜家大队有二千四百多亩土地,全村八百多口人日日夜夜在上面辛勤耕耘。洒下汗水,收获粮食;人不离土,就能活下去。然而年年拚命流汗,到头来却买不进供应的化肥。单一经营粮食的道路,使全大队成了有名的高产穷队。

1977年底,二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姜世谭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年轻人热爱他的家乡,热爱养育了他的土地。然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走访考察了本县十个先进大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光靠土地种粮是富不起来的,应当在农村搞工业、搞副产品加工,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于是,他和党支部的同志一起,制定了一个发展农村工副业的蓝图。

蓝图的第一步,是从大队仅有的几百亩水浇田里,拿出一百亩种葡萄。1978年冬,当还没返青的麦苗被犁翻起以后,社员们象炸了锅一样跑到田头反对。毁了土地不种粮,这在祖祖辈辈热恋土地的农民看来是大逆不道的。

姜世谭忍着误解和痛骂,坚持走为农民致富的道路。1981年秋天,百亩葡萄硕果累累,全村社员来到葡萄架下,会计向大家宣布:今年的葡萄收入二千三百多元,可顶上全村一千四百亩粮田的收入。社员们点头信服了。

接着,姜世谭又倡导办起了橡胶厂、食品加工厂和翻砂厂。他的思想和眼光开始转到经营管理上来。他首先提出了研究从田野到柜台的学问。比如,1982年,他在外地得知市场上巨峰葡萄苗奇缺,而好多单位需用,便立即回村在即将见效的北纯葡萄上嫁接巨峰苗,得到了一笔可观收入。

接着,姜世谭又办起了葡萄罐头厂。他说:同国营企业比,我们有土地、有丰富的农产品。国营企业技术、设备再先进,不能生产葡萄、苹果,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搞农副产品加工,不愁原料。打开销路,前途是广阔的。应当把农业生产转移到商品生产上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靠种粮富起来的。我们农村办商业、工业,是走向富裕的根本道路。

这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农民企业家,就是以这种胆识,改变了古朴农村的生活。到1983年,全大队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一百多元增加到八百多元。

(摘自《山东青年》)

革除弊端狠抓购销

巩县电线厂厂长王玉珩从实际出发,在工资制度、人事制度、生产经营、职工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一年振兴。

曾经干过十三年业务员的王玉珩,三十四岁,高中毕业,跑过京、津、沪、杭等许多地方,谙熟经营之道。他在承包创建巩县电线厂之后,在工资制度上革除吃“大锅饭”的弊病,实行全浮动。按技术水平、劳动态度、贡献大小发给工资,使工资标准和经济效益紧密相连,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王玉珩反对只重生产不重经营的片面观点。他把市场作为工厂的一个大车间看待,下大力气抓购销工作。全厂招聘有经营能力的业务员二十三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业务员有三条任务:销售产品,提供信息,采购原料。他们除领取少量基本工资外,主要收入靠销售提成,即每百元销售额提取0.5%。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巩县目前有大、小电线厂上百家,有些厂停工待料,有些厂产品积压,而这个厂等待发货的合同却在厂里排着队。一年来,工人增加到一百三十二人,添置了五十多台设备,产品销售十五个省的六十九个地区。年总产值达七十一万多元,获得利润十七万元。

(摘自《河南日报》)

技高胆壮起死回生

辽宁省灯塔县农村女青年洪雅娟,进城承包已经倒闭的县青年服装厂,半年时间,使这个厂起死回生。

洪雅娟今年二十九岁,高中毕业后,掌握了一套精湛的服装设计、裁剪、制作技术。县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同意把这个厂承包给洪雅娟个人,并同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承包合同,由公证处出证,受法律保护。合同规定:(一)厂长对车间主任、班组长有任免权,有招聘和辞退工人的权力,公司不得随意安排工人。(二)厂长有经营自主权、管理自主权,在财务和产供销方面公司不得干预。(三)利润按四六分成,大头归公司,小头归厂长;企业亏损按四六承担,大头由厂长承担,小头由公司承担。为此,洪雅娟将自己家的房子、电视机、手表等物作价,在公证处抵押。

洪雅娟上任后,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服装厂特别重视市场信息和研究消费者心理,产品以好、新、快制胜。根据市场需要,由生产一般服装改为生产童装。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市的大商店争相到这个厂定货。

到今年4月底,这个厂除上缴工商税一万多元外,已实现利润三万六千九百多元,按合同规定,洪雅娟得一万四千七百多元。随着企业的振兴,工人的收入也很高,熟练工人月工资高者达一百九十元,低者九十元。有人问一名工人:“国营企业招工你去不?”她表示:“哪儿也不去,愿在这里干一辈子!”洪雅娟说:“如果能解决厂房,愿来我厂工作的县城待业女青年我包了!”

(摘自《辽宁日报》)

(本版均由丁双玉摘编)

猜你喜欢

春雷厂长
惜物
老穆
花事
春天的雷声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惊蛰吃什么
新得桃花一枝相对终日
厂长的卫生间
“留守厂长”的等待
这回咱们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