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灭鼠节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5期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施秉、黄平三县部分龙姓的苗族村寨,继承了祖先灭鼠的悠久传统,至今还保留着农历腊月初一初二灭鼠的古老风习。“灭鼠节”,当地苗语叫作“郎爵勒”,大意是吃老鼠肉过年。
每年冬月,镇远县涌溪、黄平县谷陇一带的部分龙姓苗族农民,就开始在田野里安机板挂诱饵打鼠,或在田边地角破鼠洞捕鼠。捕得大老鼠后,开膛去肠洗净,挂在灶火上熏烤,待过节时食用。一般说,每家军少要准备两只大老鼠,当然是多多益善。哪家实在没有捕得老鼠,腊月初一过节时,就必须用糯米面调水做成形状如鼠的糯米粑,油炸后代替过节吃的老鼠肉。
腊月初一过灭鼠节的风俗,据说是涌溪一带龙姓苗家的祖传。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名叫龙够乐的苗族人携妻带儿,逃荒到了黄平县苗陇地方,见苗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便在这里安家落户,一家人男耕女织,勤俭过活。五年之后,苗陇大旱,粮食大大减产,人们只得用蕨粑野菜充饥。到了冬月间,龙够乐一家碾得五升糯米,装在箩篼里等着过节吃。冬月三十晚上,群鼠兴妖作怪,把龙家箩篼里那五升糯米偷得精光,将米搬到田野上的鼠洞里,沿途撤成了一条米线。第二天大早,龙够乐发现是老鼠偷米,便发动全家老少沿着米线追踪捕鼠。他们火熏鼠洞,铲破鼠洞,打死小鼠无数,捕得大鼠百余只,扫回路上和鼠洞里的糯米,淘净蒸成糯米饭,并将百余只大鼠剥皮开膛,煮熟当菜吃。腊月初一,龙够乐一家吃了一顿丰盛的鼠肉晚餐。从此以后,龙够乐的后代就把腊月初一定为“灭鼠节”,并且祖祖辈辈相传至今。
(贵州文琦摘自《节日风情与传说》)
(题图: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