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个台阶

1984-08-20余心言

中国青年 1984年4期
关键词:参加者台阶道德

余心言

第三个文明礼貌月过去了。

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听到了多少动人心弦的好消息!

继华山抢险的英雄集体之后,在河北石家庄的沉绿湖,山西太原的迎泽湖,上海立丰造船厂的神州号货轮……一个又一个英雄集体涌现出来了。

这些英雄集体,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又有一个共同的极其鲜明的特点:许多参加者,本来素不相识,当国家的财产或他人的生命遇到危难的时候,这些同志就自动地集合了起来,虽然并没有人指挥,他们却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地进行战斗。

这是偶然的吗?从每一个参加者个人来说,可以算是偶然的。这样的事件,毕竟是非常事件,不能说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类似的事,即使存心去碰,也未必碰得上。但是,从参加者的人数众多,从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看,又不是偶然的。如果不是天涯处处有芳草,又怎能做到触眼皆是生机呢?

从这些四面八方传来的喜讯里,人们感到一阵阵和煦的春风迎面拂来。从“雷锋叔叔不在了”的日子开始,人们就盼望着这样的形势出现。现在当然还不能说社会风气的一切都很好。不如人意的事还时有发生。但是,同几年前北京龙潭湖边救人者受到嘲讽相比,同上海苏州河畔下水救人的怀孕女工陈燕飞的皮包竟然失窃相比,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毕竟是一个大不相同的崭新局面。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大有希望的,是可以信赖的,他们的前景是光辉灿烂的。

人们认识的发展,同其它万事万物一样,也是有规律的。它有量变,也有质变,但决不象林彪说的那样,只要“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就可以“一通百通”,而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回过头来看一看许多青年人这几年走过的路,对我们大家都不是没有意义的。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是两年徘徊,后来经历四年拨乱反正,从1983年开始,又进入了在各方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许多青年的思想觉悟也相应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然,影响思想认识提高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思想认识本身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这里,我们仅从参加社会实践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一看许多青年在社会风气这个方面的表现所经历的足迹。

对于十年内乱所造成的是非颠倒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广大的群众都是不满意的。这个不满意的人群,也包括了广大的青年。但是,许多青年人当时在感受的程度上和某些成年人都是有区别的。一方面由于他们缺少“文化大革命”以前那种社会实践的经验,因此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的甚至怀疑别人所说五六十年代社会风气的情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从初知人事的时候开始,就受到把许多美好的道德行为当作“封、资、修”进行批判的毒害,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则成了若干损害社会公德行为的实践者,这种状况也妨碍他们及时地对类似的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他们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不正,虽然也有不满,却往往感到无可奈何,甚至误认为这就是时代的特点,所谓“八十年代各人顾各人”就成了当时一句流行的语言。

但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归根到底是和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青年的利益的。因此,在广大青年当中蕴藏着一股要求改变这种风气的潜在力量,这才是青年的主流。党中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对青年一代表现了无限的信赖和期望,不但着手采取许多措施来加强对青年的教育,而且放手发动青年参加到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来。还在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之前,许多地方的党团组织就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活动。成百万、成千万的青年,在这些活动中打扫卫生,搞绿化,为老弱妇幼做好事,维持社会秩序、交通秩序等等。他们当中有的人参加这些活动,也许抱着一点新鲜感,觉得很好玩,也许是为了凑个热闹,也许是不好意思不去,但是有一点是所有参加者的共同认识,就是认为做这些事情是好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善恶标准。虽然他们还要等待别人来组织才会投入行动,但是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却是极其宝贵的。在实践中,他们看到有成百万的人和自己一起行动,就是说,这种善恶标准不是少数人的,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这就形成了舆论,形成了新的促使人上进,防止人堕落的力量。他们参加的行动,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没有报酬的劳动。这种千百万人参加的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实践本身,一下子就把当时流行的“人人都是自私的”说法打破了。

参加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这是决定性的一步,虽然还是被组织去的,但毕竟是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新的高度来看人生,就会产生许多不同于过去的认识。从这里开始,还可以走上第二、第三个台阶,达到更高的高度。

人们的善恶观念一经形成,就会产生一种趋善避恶的力量。这是道德的力量,它看不见,又是看得见的。你看,公共车辆上为老弱妇孺让座的人多起来了,一个城市有几千个包户服务小组在为孤寡老人送寒问暖,剧场、运动场的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人们或者是有组织地把为人民服务的好事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或者是自发地主动地去做各种各样的好事。在这样一个新的台阶上,做好事已经不是被动的、偶然的行为了。人们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整个社会的正气在上升,邪气在下降。每个人做的每一件好事,尽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其他愿意上进的人都是一个鼓舞,对于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都是添加了一分新的力量。社会舆论的风向在转。人们亲眼看见,许多过去认为“没治”的事、“没治”的人,一个一个正在转变当中。人们的信心自然地增强了,他们相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不会是徒劳无益的,都不会是没有收获的耕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好人好事愈来愈多地涌现出来。整个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都在不断增强的进程中。他们要证明自己是无愧于自己的先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一代新人。

关于道德的科学告诉我们,社会的道德是依靠信念、舆论和习惯这三个因素来维系的。其中尤其以习惯的力量特别值得重视。旧的习惯势力是一种妨碍社会进步的可怕的力量,而新的习俗和风尚一旦形成,“习惯成自然”,就可以使人们在遇到各种猝不及防的事件时,不加思索地断然采取某种恰当的措施。参加华山抢险的第四军医大学的同学们在回答人们提问的时候说,他们在那一刹那间,既没有想到他们的同学张华,也没有想到以哪一位英雄人物做榜样,他们想到的唯一念头就是救人。他们的回答是真实可信的。无论是迎泽湖、沉绿湖或者是神州号货轮的战斗者们,也都是来不及前思后想的。他们只能直截了当地进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岗位,采取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行动。他们在下水时把衣服丢上岸去,根本想不到口袋里还有五百元钱。为他看管衣服的不相识游客,当时也想不到后来还有追寻他们踪迹的麻烦。这一切仿佛都是按“本能”在行动的。

说到“本能”,似乎有点神秘,而且也不太恰当。因为事实上,这种选择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反复的实践,使得人们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使得某种合乎道德的行为深深地溶入了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在道德水平上就踏上了第三个台阶,进入了新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就可以做到独处暗室不欺心,即使是在“夜半无人私语时”,说出来的主意也不会是卑劣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先进青年英雄集体的出现,特别值得人们感到欣慰。虽然他们在思想、道德上都还需要继续前进,但是目前的景象已经足以预示整个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我们在一开始就说过,社会风气方面,不如人意的地方还很多。为了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社会的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是社会的人们自己创造的。青年人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今天社会的生力军,对于社会风貌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相信,每一位青年朋友,都是尊重自己的这一分作用的。那么,你站在哪一个台阶上了呢?

猜你喜欢

参加者台阶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迎春分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台阶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77级台阶
“纸袋相亲”
裤G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