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处十枝五枝花”

1984-07-15黄新亚

读书 1984年8期
关键词:突厥资料

黄新亚

老教授岑仲勉的《隋唐史》久负盛誉,近年重印,反映了我们国家对老一辈学人的尊重。读这部书,首先令人叹服的是作者所使用资料的广博浩繁,而且是尽量消化、吸收、辨别、使用这些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观点。五十年代后期,日本著名学者花房英树在《关于岑仲勉先生的白氏长庆集》一书中,称岑先生各种著述“实在是充实的著作”,确是中肯的评价。

岑先生幼承家训,熟读四书五经,喜爱骈散文赋,十八岁入两广大学堂深受乾嘉学风熏陶,以高邮王氏父子之学为宗师,养成务求坚实的学风,很早即善长考据,绝不游谈无根。《隋唐史》作为他晚年的力作,对资料的考辨可以说细致入微。例如唐史三十三节《唐之马政》中作者为说明唐优良战马多源于西北,将史源远溯西周,考周穆王之八骏名称,“均为突厥语或中亚语之音写。”说明我国自古以来中原及南方地区少马,优良的战马只能依靠北方游牧民族地区提供。

作为老一辈的学者,岑先生还不能全面、自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来考察历史,这应当说是一个局限。不过作者在许多方面,仍然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中《试用辩证法解说隋史》一节、《论陈亡之必然性》等章,系作者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运用历史唯物论的体现。尤其作者认为“世界上无绝对孤立之民族或国家,对于其它民族或国家,彼此总会发生多少相互的影响,……历代制度、名物,每更一姓,虽必有所易,然易者其名,不易者其实。甚至外族侵入,仍有相联之迹。……故每论到典章、文物,非徒略溯其始,抑且终论其变,求类乎通史之通,不锢于断代史之断。”确系发人深省的灼见。隋唐史虽属断代史,但绝不可割断与通史的联系,而且不可割断与整个世界的联系。历史长河的每一瞬间都是历史前进的步伐,都与整体休戚相关。所以,作者反对治中国史专攻中国典籍,治一朝一代专史而不顾其余的方法,指出:“余曾谓读愈古之史,愈须通晓世界史,最近亦有联系世界史之揭示。”因此,作者论隋唐史,并不局限于讲中国的王朝更替、经济发展、政治斗争、文化生活,而且着眼于当时的世界,即与隋唐史有关的各种事物,用隋唐史作主线,串联力所能及的一切,并分门别类,作出自己独到的研究,力求纲举目张。作者在本书中将我国史书、文集、杂著、笔记、碑志中有关突厥的资料依系年先后或类比编次,运用考古发掘的突厥文物与国内外文献资料互证,详尽地考释了突厥社会的史事、人物、地理,指出了突厥民族在隋唐时期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作者对突厥史研究的开拓性贡献,也是作者由博反约、以小见大,纵横联系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体现。又如作者指出:“我国往日,根于夜郎自大及短视的缘故,每遇外国使者(或者只是商人)来到,辄大书特书,以为慕义向化(固然有一部分是例外的),然早在西汉,已有人指出此种掩饰行为。……我国输出,在古代莫要于缯帛,故丝绢贸易,实与中外交通之发达互为联系。”这一结论,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民族关系,以至于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颇多启发意义。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不断发现精辟的论断与宝贵的资料。唐人李山甫《寒食》诗称:“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这里借以形容阅读这本书时的兴奋之情。

由于作者未能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在论述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时出现一定偏差,影响了本书的成就。例如书中忽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过于强调统治者的作用,归“贞观之治”功于太宗从谏如流、量材器使、居安思危、审慎法令、不以察察为明、不主严刑而治、有自知之明等,认为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纪。忽视复杂的社会原因尤其是经济原因而讨论藩镇之祸,强调安史之乱的原因是玄宗“老年昏愦,溺宠艳妻,信任黠胡,遂启狄人之贪,累民生之涂炭。”不考虑力役剥削与实物剥削的转化关系而断定两税即为地税等等。另外全书似仍缺乏主线,以致篇目过散,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再有对陈寅恪先生似也反难太多,纠缠于枝节而掩饰了主要内容。

(《隋唐史》,岑仲勉著,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五月第二版,2.60元)

猜你喜欢

突厥资料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箭双雕
IQ Test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Endless Waves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