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的早期信号

1983-12-29袁经国

祝您健康 1983年4期
关键词:过性脑缺血中风

袁经国

中风常以发病急骤而令人感到突然,所以又称为“脑血管意外”。其实,中风虽然发病急骤,在发病之前,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病理演变过程,还是可以出现一些早期信号的。如果事先抓住这个信号,给予积极防治,可以避免中风,至少可以减少其危害。

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前者包括脑溢血等,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远比出血性中风为多见,约占到整个中风的62%,而且发病率仍在上升,而出血性中风发病率逐年有下降。本文介绍缺血性中风的早期信号。

信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暂时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的缩写为TIA。这是大脑动脉局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疾病。

如果这种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可出现暂时性的一侧肢体麻木、力弱、运动不灵、感觉减退、失语或言语不清。如果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可出现眩晕、咽下困难、声音嘶哑、口周麻木、活动不协调。如果发生于大脑后动脉,可出现失明。有的病人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猝然跌倒。常突然发病,突如其来数秒钟内达高峰。常数分钟到数小时即可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完全恢复。但如果未引起重视,未采取防治措施,往往可以反复发作。复发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可数天至数月或数年。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及体征可类似,称之为“刻板式发作”,但病情可逐渐加重。

据统计,这种“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果不予处理,约有近半数病人在8~5年内发生缺血性中风,平均在初发后的13~27个月后发生。所以“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可看作为缺血性中风的早期信号,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基础

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高血压患者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可以引起脑血管痉挛,产生脑缺血。

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壁斑块可以碎裂脱落形成微栓子,阻塞大脑动脉的小分支,引起暂时性缺血。以后栓子被吸收,阻塞又再通,于是症状消失。由于微栓子不断脱落,所以常反复发作,症状体征刻板地重复出现。

三、由于动脉硬化,可使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狭窄,如果伴有明显颈椎病者,常可在急剧转颈时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而猝倒。

四、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多数有高脂血症、“血淤”、血液粘滞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导致脑缺血。

五、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血压不稳定,波动性大,在体位突然改变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引起暂时性脑缺血。

发现“信号”之后

为了预防中风,在一旦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后,必须引起警惕,在饮食起居上都必须加以重视。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精神紧张与情绪激动,以免引起脑血管痉挛。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疗法,散步等,均可以减轻体重避免过胖,可以降低血脂,增加溶纤维蛋白的活性,降低血液粘滞度。饮食宜清淡,以少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为宜,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及豆制品,既保证蛋白质与维生素的供应,又可避免血脂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控制血压,有人作过统计,发现舒张压高于110毫米汞柱者容易复发与发生中风。另方面,在服用降压药时,也要注意让血压稳步下降,血压骤降易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严生“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缺血性中风。对于老年人要慎用降压药胍乙啶。服降压药及扩血管药时应避免从卧位或坐位突然起立,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影响大脑血供。对于患颈椎病的老人,应避免急剧转颈,以防止压迫颈椎横突处椎动脉,引起大脑缺血。有吸烟嗜好者必须戒烟,因为烟碱(即尼古丁)可以引起脑动脉痉挛,并可使血小板凝聚粘附增加。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者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并给予扩血管的丹参与低分子右旋醣酐静脉滴注。以后可以长期服用丹参,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凝聚粘附,另可服用阿斯匹林每天0.5克,从而抑制血小板。有报道,长期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可使男性患者的中风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一半。但阿斯匹林对女性患者无效,可改服用潘生丁25~50毫克,每日三次。近年来发现黑木耳、大蒜、洋葱也可减少血小板凝集,所以可能用来作饮食治疗。

国外近年来还对某些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怀疑为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患者,收住入院作造影检查,如发现确有明显狭窄,可施行手术,以减少复发与减少发生中风的危险。

猜你喜欢

过性脑缺血中风
鲜为人知的一过性骨质疏松症
一例牛一过性荨麻疹疾病的调查报告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