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年》简介

1983-08-21赵青

中国青年 1983年2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马列主义团中央

赵青

《中国青年》创刊于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日。恽代英、邓中夏、肖楚女、林育南、任弼时、张太雷、李求实等同志,先后担任了《中国青年》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中国青年》一问世,就积极热情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勇敢地抨击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的各种反动观点,耐心地用共产主义世界观解答青年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励成千成万的青年皈依真理,走向革命,成为当时中国大地上最有影响的用马列主义教育青年的革命刊物之一,深受广大青年欢迎,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查禁和迫害,《中国青年》在一九二七年十月十日出完第八卷第三号就停刊了,一九二七年十一月改名为《无产青年》秘密出版,一九二八年十月又改名为《列宁青年》,一直出到一九三二年。团中央迁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后,又将苏区团中央局一九三一年七月在瑞金出版的《青年实话》改为团中央机关报,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长征,随即停刊。

一九三九年四月《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对于教育青年团结抗日起了积极的作用。一九四二年,因战争环境日趋艰苦,被迫停刊。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青年》在河北平山县再次复刊。党中央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毛主席亲自为《中国青年》写了刊头,并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此后的十七年,《中国青年》继承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一代,密切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循循善诱地帮助青年健康成长,成为我们党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舆论工具。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开始,八月,《中国青年》不得不再次停刊。

粉碎“四人帮”之后,停刊十二年之久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新生,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一日第三次复刊。

《中国青年》创刊以来六十年的历程,与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在纪念她诞生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要以党的十二大和团的十一大精神为指针,为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马列主义团中央
《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刊》:见证刘少奇寻找真理之路
团中央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府委员面对面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胡耀邦和《中国青年》
团中央举办首次“ 开放日”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