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少年”与“少年老”

1983-08-21郝敬堂

中国青年 1983年10期
关键词:老境老骥伏枥李斌

郝敬堂

革命老人徐特立曾写过这样一句诗:“也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老少年”者,虽已入垂暮之年,但人心未老,精神不衰;“少年老”者,虽青春年少,可心如槁木,未老先衰。“老少年”、“少年老”虽一字之颠倒,却是大相径庭的。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总是要老的。可在垂暮之年,有的人却不服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将军贺晋年退出一线时,年已七十。虽到古稀之年,还决心学画。他刻了一枚“七十后学”的图章以自勉,每天坚持作画,乐此不疲。北京去年自学高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人考生李斌。她时年七十四岁,荣获了自学高考委员会颁发的“勤学奖”,在授奖大会上,她激动地说:“我在垂暮之年参加自学高考,是力不从心的,没有取得好成绩向党汇报。但是我有一颗坚强的心,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贺晋年、李斌同志虽知老境已至,心却胜似少年,决心从头学起,这不正是我们时代的“老少年”吗?

然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人,论年龄,也不过二十七八,三十出头,距老境虽相差甚远,可精神面貌早已是老气横秋。常听到这样的青年抱怨说:“青春都让‘四人帮耽误了,现在努力晚了!人过三十不学艺,现在学啥也不成了。”于是自暴自弃,枉度时日。也有一些青年,他们曾有过雄心壮志,可当生活稍有波折或几次高考“名落孙山”,就失去了信心,一蹶不振,不思进取。这些人虽然青春还在,可精神已经衰竭,纵有健壮的体魄,终将一事无成。

郭沫若同志说过:“一个人老当益壮的精神强,那人必然伟大,一个人未老先衰的气相十足,那人必然腐败。”抛掉那与青春极不相称的“老”字吧!去掉哀怨,去掉嗟叹,重新奋起,把失去的青春追回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最后让我摘引一段邓颖超同志喜欢吟诵的诗句,与大家共勉吧:

“春天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她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猜你喜欢

老境老骥伏枥李斌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你要爱你的寂寞
World Wetlands Day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The Wizard of Oz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护水员
六十自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记书法家于凤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