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富士山一样的友情
1983-08-21郭楠柠
郭楠柠
十一月上、中旬,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作为期十天的访问。来去匆匆,十天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从东京到大阪、神户;从长崎、福冈再返回东京,一路上接触到日本各界人士和许多日本青少年,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希望日中两国长期友好、世代友好的心意,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珍贵的记忆。
我们到达日本,正值胡耀邦总书记访日的前夕,当时第一个印象,就是“东京在期待着”。深秋的日本,气候宜人,花木繁茂。日本各界喜气洋洋地准备迎接胡耀邦总书记的来访。日本朋友高度评价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进入第二个十年的今天,胡耀邦总书记作为党的负责人第一次出访日本的重大意义。胡总书记将在日本青年集会上发表讲演的消息更是振奋了日本广大青年。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的负责人板本登先生和佐佐木计三先生介绍说:在日本为外国贵宾组织这样盛大的青年集会,还是头一次。这件事本身对日本广大青少年就有很大的动员作用。青少年们对胡总书记的讲演抱着很大的热情,盼望那天到来。板本登先生还说:由于胡总书记的成长过程与共青团有密切关系,是五十年代共青团的第一书记,日青协的许多过去的领导人,老前辈们,还保留着当年访问中国时,胡耀邦书记接见的珍贵照片。现在,胡总书记作为中国的领导人来东京访问,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在青年集会上讲演,这使他们感到温暖、亲切。板本登先生还告诉我们,中曾根首相很关心这次接待工作,曾嘱日青协的领导人:胡总书记是个朝气蓬勃的人,你们的接待工作也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这些热情的介绍,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和日本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的情谊,以及对日中友好的真诚愿望。
这种感受,在访问期间,始终伴随着我们。
八日下午,代表团一行由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返回东京,路经上野车站时,已是夜幕低垂了。日出之国的日本,日落也早。明亮的灯光下,一些身着整洁的蓝色制服的青年,正在站台上义务清扫。原来他们是茨城县土浦第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该校规定,每星期三下午放学后,每个学生都必须到公共场所进行三十分钟的义务清扫,以培养学生爱劳动和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并且保持环境的清洁。听说我们是中国新闻代表团,他们都高兴地围过来。中国使他们感到亲切。他们说,一提起中国就联想到活泼的熊猫,雄伟的万里长城。一位女学生愉快地告诉记者:她读过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国优秀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她。她结婚时,要把中国作为她新婚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当然,这是将来的事。她有些羞涩地补充说:她今年才十七岁,还没有男朋友。听到这里,我们都笑了,衷心祝愿这位天真的女学生将来找到理想的伴侣,欢迎他们到中国来作幸福、美好的旅行。
九日上午,我们访问了座落在一条幽静街道上的东京大田区立石川台中学。当天,阳光灿烂,学校洁白的四层大楼显得十分明亮、清洁、美观。座谈会上,主人摆出鲜红的日本橘子招待中国客人。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代表在发言中都希望日中两国长期友好。三年级学生阿部,短短的黑发,文静而又活泼。她说:她小学的校长是在中国出生的,很关心日中友好,经常向学生们讲述有关中国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给少年阿部和她的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梅村是一个沉稳而又健谈的男孩子。他说,他的爸爸梅村先生由于贸易关系经常到中国去,还从中国带回来很多纪念品。不久前他爸爸刚从上海回来。梅村说,他和他的同学很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去访问。阿部和梳着两个羊角小辫的山田赶忙补充说:她们也希望有机会去中国。参加座谈的一位日本母亲,带着真诚的微笑告诉记者:在她心中,中国是个友好的、非常美丽的国家。她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知道中国。她想利用明年假期带着孩子们到中国去旅行。
在东京访问期间一直陪同中国代表团的日方翻译滨本女士,是曾经为日中友好作出重要贡献的松村谦三的孙女。滨本回忆说:祖父松村谦三先生经常在家里接待中国朋友,她从小生活在日中友好的气氛和环境中。这使她最终把汉语选作了自己的第一外国语。她热情地为我们介绍情况,主动讲述日本的风俗人情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她告诉我们:半年前她刚结婚,丈夫在日本一家发行数量最大的报社工作。去年她接待过一个中国新闻代表团,团长是谭文瑞先生。她要我们转告中国朋友:明年四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她要当妈妈了,并且还将随她丈夫到中国工作一段时间。我们高兴地答应为滨本女士转达这个口信。我们相信,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和滨本女士一道迎来的,将是盛开怒放、更加鲜艳的中日友好之花。
关于日本对于教育的重视,我们曾多次听日本朋友谈起。在日本,不仅各个学校的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就是幼儿园的教养员,也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把义务教育从六年延长到九年。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吸引了大量人才到教师队伍里。以后随着经济的复兴,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教育经费增加了十倍。目前,日本的小学和初中入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高中入学率是百分之九十四点三;高等院校是百分之三十七点四,加上函授,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百分之五十点九,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我们参观过的东京大田区立石川台中学,据校长征矢先生介绍,在东京六十五所初级中学中教学成绩名列第五。这所中学有理科室、视听觉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保健室和室内体育馆等等,设备都比较齐全。室内体育馆宽大、敞亮,我们参观的时候,几十个身着运动装、排列整齐的小姑娘,正在准备做体操。手工课是男女生分开的,有金工室、木工室和被服室。男生学电工,女生学缝纫。女生们已经做好了许多漂亮的衣裙,准备开一个校内展览会,请家长来看看孩子的成绩,也请别校的教师来参观、交流。征矢先生向我们介绍:这所学校培养的是有思考能力的学生。教育目标是要学生有较高的智力、懂得社会常识和有照顾别人的精神。学生学习都很认真,没有不及格的。
今天,很多日本人都认识到,重视教育的结果,不仅为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对促进整个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访问期间所接触到的日本青年,给人的印象是文化水平较高,而且注意文明礼貌。街道上很清洁,没有在街上乱扔烟头、果皮或吐痰的;来往车辆虽多,但秩序较好,横过马路时大家都遵守信号灯的指挥,一律走人行横道;许多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竞放。日本的绿化和美化环境的成果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想,这个成绩,固然有园林工人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日本人民和日本青少年对树木花草的爱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中传播日中友好的观念,为日中两国世世代代友好和睦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日本各阶层包括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关心和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们访问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日中学院院长、日本著名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藤堂明保先生的时候,藤堂先生的一席话,代表了许多日本朋友的心曲。他说:“日中两国邦交恢复后我感到很愉快。一般说日本人民对中国有好感,对中国文化经济的了解比较多了。但有一点不太放心的地方,就是日本的年轻人不知道过去日中关系的历史。我经常向年轻人讲,我国有对不起中国的一段历史。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反复地向年轻人讲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日中友好一定要向前发展,对此,我是乐观主义,不是悲观主义。”藤堂先生的真挚深情和远见卓识,使我们深受感动和由衷敬佩。
资本主义的日本,虽然经济发达,现代化的水平很高,但在青少年教育的问题上,也有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他们自己对这一点也是不回避的。我们听日本从事青少年教育的有关负责人谈到,战后日本出现过三次青少年“失足化”的高峰,第一次是1951年,第二次是1964年,现在是第三次。这位负责人还认为:现在有的书刊画报、电视节目、娱乐场所和电子游戏等,有些内容对青少年成长不利。但在日本,这些东西是不能用法律来控制的,主要靠大人和青少年自己来控制。在上野车站,我们看到站台上设置着一个黄白色的木箱,上面写着几行字。我只认识其中几个汉字:“恶书”“青少年”……我问翻译长谷川先生,他解释说:这个木箱是青年教育协会设立的,几行文字的意思是说有些书刊画报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有害,大人看过后,请投入这个箱内。“恶书”是指那些内容不好的黄色有害书刊。我们感到,青少年教育问题,是个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一些日本朋友从他们力所能及的方面为教育青少年尽力工作,他们的努力是值得敬佩的。
由于受到日程的限制,我们没能对这个美丽的岛国作深入些的了解,但通过短暂的访问,我对过去听说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这句话有了亲身的体验。我对这一点满怀信心:中日两国人民和青年的友好合作,将如长江和富士山一样,世代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