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三题

1983-08-21詹万生

中国青年 1983年12期
关键词:张海迪贡献价值

詹万生

看了曾平同志的来信,使我联想到去年我们在大学生中作过的一次人生观问题调查。其中“你怎样看待人生价值?”一题,有这样三种回答:一曰:“我是从羊肠小道上竞争过来的,考上大学就有了价值。”二曰:“人生的价值与占有(知识或财富)成正比。”三曰:“实现自我价值要靠个人奋斗。”这三种回答与曾平同志提出的两种看法大体相同。这说明人生价值问题确实是当代青年特别关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青年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有意义,都向往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当年过花甲,摸着满头白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为自己碌碌无为而羞愧,虚度年华而懊悔,而是理直气壮地说:“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的一生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要想真正实现这个愿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人生价值?“价值”一词有很广的使用范畴。人生价值的概念是政治经济学价值概念的引申。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就是说,价值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表明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人生价值同样也是一个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它指的是作为被评价的客体的个人对于评价的主体(他人、集体、阶级或人类整体)的需要所具有的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对人民的利益和社会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社会必然要依据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舆论的手段给他以肯定的评价,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反之,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没有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好处,甚至造成某种危害,这样的人生就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因此,人生价值是个人对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主观的、任意的,而是客观的、社会的、历史的评价。由此可见,那种认为“上了大学就有了价值”的观点,那种自比“金子”,把人民看作“石子”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张海迪所以被誉为“八十年代的雷锋”,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正是因为她把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学到的知识献给了人民,她是残而不废的,是有益于人民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

第二,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人生价值既然是个人对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评价,那么不同社会、不同阶级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就不一样。一切剥削阶级,都以等级、门第和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把“占有”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此相反的价值观则认为,人生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贡献。革命烈士徐纬说:“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时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他贡献了多少。”所谓贡献,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张海迪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她学了几门外语,成了才。更重要的在于她把个人的追求和人民的需要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结合起来,为当代青年树立了一面开拓人生道路的旗帜;在于她“把光留给人间”,把用超出常人几倍的力量所学到的知识无私地贡献给人民;在于她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展现了八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张海迪这个名字,催人奋进,给人力量。这就是她的人生价值。

有人奉行“既要贡献,也要索取,不占便宜,但也不吃亏”的人生价值观,心安理得地做一个“现实的人”。不错,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但是这种思想不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不能作为当代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更不能作为创造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来提倡。这种观点,看上去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行不通。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在天平上就不是那么好摆了。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实际上道德的基本问题不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对整体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幸福的追求。这种追求和利己主义毫无共同之点。相反的,它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第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要靠“自我设计”和“个人奋斗”。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试想,在十年内乱期间,哪一个有志青年不愿意考大学呢?可是,在那个年月里,学校怎能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了高考制度,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教育走上了正轨。除正规大学以外,各种业余大学、函授大学、自修大学如雨后春笋,为广大青年开辟了求知的途径。这难道能说上大学只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吗?再说,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要花费两千元,同时,其他社会成员也在各个方面给大学生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援和帮助。张海迪的成长也说明这个问题,如果离开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社会条件,离开了党团组织的关心和培养,离开了人民,包括她的父母、老师、朋友的真挚的爱和热忱的帮助,光靠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她也不会成为今天的张海迪。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都不是离群索居的神仙。他们在某一领域的成功,说明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继承了前人的事业,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今天科学已经向纵深发展,分工越来越细,这样使得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的活动也就越来越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集体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可见,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集体的帮助。当然,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努力的程度如何,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将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社会条件和集体的作用,就忽视和否定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反,社会应该鼓励青年人立志、进取和发奋。问题是,“自我设计”的目标是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设计,还是我行我素,自由选择?“个人奋斗”的目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还是向党和人民索取名利和地位?两种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一个人应该“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什么,而不是多索取什么。”——这是张海迪对人生价值的回答,也应该是我们这代青年的回答。

猜你喜欢

张海迪贡献价值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