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你还能有出息
1983-08-21田杰
我是个中学教师。聂攀同学提出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老师有时依照成绩对学生进行某种划分,这常常是为了按程度教学,以使各程度的同学都能较快地学到知识。但如果把学习较差的同学看成是“无希望者”,丢下不管,只顾少数尖子,那就不对了。既然这种划分本身就欠妥,聂攀同学,你又何必为它去苦恼呢?
其实,我上中学时学习成绩也很差,考试常常不及格,又爱打架,一时成了学校的“坏”典型。好几个老师都对我说:“田杰,你算彻底完了。”“你是不会有出息了。”插队后我才开始自学。虽然我的基础很差,但经过努力,终于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我喜欢教学工作,毕业后当了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得到了一些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好评,今年初,我还在《青春》上发表了习作。前些天,在上班路上,我碰到我中学时的班主任老师,她见面就说:“田杰,真没想到你还能有出息!”当时我心里挺激动。
一个人是否有“出息”,关键不在别人怎么评价,而决定于自身的努力。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也曾被人说成“无希望者”。贝多芬小时候被说成“毫无音乐天赋的孩子”;捷克中跑名将亚·克拉托赫维洛小时被认为在体育方面没有才能,18岁时还有许多人认为她要达到世界水平根本不可能,可她今年32岁了,还连破女子400米、800米两项世界纪录。
不过,也应该承认,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可能真的在某一方面无法获得很深的造诣。西贝柳斯年轻时渴望成为优秀的小提琴家,未能如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过他的一个学生,作文很差,老师反复辅导,还是不能及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无希望者”。西贝柳斯终于成为芬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那个学生经过努力,也成了一名优秀的电工。
聂攀同学,你听了这些事例有何感想呢?我期待着有这样的一天,你的老师见到你能这样说:“聂攀,真没想到你还能有这么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