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我中解放出来

1983-08-21钟沛璋

中国青年 1983年11期

钟沛璋

一些时候来,一种崇尚自我的思潮在一部分青年中增长起来。最早是有人在学校作“自己设计自己”的演讲,博得了一些大学生的热烈掌声。之后凡是讲自我价值、自我奋斗、自我成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等的文学作品、传记、文章,在一些青年中常常是不胫而走。甚至在西方也已被冷落的鼓吹个人意志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有些青年中也变得时髦起来。这种崇尚自我的思潮,表现在青年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

在对事物观察上,强调自我判断。有人在听了“自己设计自己”的演讲后,写了一篇《野兔宣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呐喊自己的真理,寻找自己的路。

在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有人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合理的。

在回答什么是自己的理想时,有的单位的调查结果是个人理想(包括职业理想、成才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的回答)多于社会理想。有的青年把“为我,为千万个我”作为自己的生活哲学。

在对待婚姻恋爱上,有些青年也按照“自我价值”来考虑个人幸福,却没有想到自己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中篇小说《春天的童话》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小说把一个在爱情上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描写成为个性解放的英雄。

在对待文学创作上,有的青年作者不是从实际生活的斗争实践中去汲取营养、选择题材,却热衷于“自我发现”。于是有些作品就是表现咀嚼个人心灵上的痛苦,哀伤个人的坎坷命运,寻找个人的前途和出路,而不去表现祖国的命运、社会的前途。

有的青年用“自我”的观点来衡量一切,甚至把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也看成是“自我实现型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在这次《中国青年》杂志开展的“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的讨论中,有同志再次提出了“自我设计——奋斗成才——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生活道路。

面对凡此种种内容混杂的崇尚自我的思潮,称赞者有之,责备者有之。称赞者认为这是对极左思潮的批判,是青年的进步和希望。责备者则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倒退的资产阶级思潮,是十分危险的。

我国一部分青年中出现的这种思潮,也已经引起了国外资产阶级评论家的注意,认为我国青年正在转向西方。他们要想在我国这一代青年中,召唤当年艾奇逊曾经要在中国寻找的“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亡魂。

究竟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这里我愿向大家谈谈我就这个问题的学习和思考。并与青年同志们商榷。

怎样看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一直是众多哲学家研究的一个命题,他们作出过种种解释。旧唯物论忽视人作为主体的能动作用。形形色色的唯心论者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却否认客体,走向唯我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阐明。人作为社会动物,具有创造性、能动性劳动的本质特征。人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地发展人的本质的。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91页),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6页)。

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列宁选集》第1卷第87页)

很显然,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自我意识,是指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共产主义并不否定个人作用、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问题在于怎样正确地认识自我,怎样正确地达到个人的发展。因此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就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有一本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小说叫《鲁滨逊飘流记》。它描写一个人似乎可以脱离社会在一个荒岛上生活。而事实上小说恰恰证明,人是离不开社会的。鲁滨逊同大自然搏斗的知识,是人类社会教给他的。他最初依靠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带来的。

在印度曾经发现过几起被狼叼走的所谓狼孩。当人们重新把他们找回来时,发现由于他们从小离开人类社会而与狼生活在一起,已经养成了狼的习性,无法再恢复成为人。

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辩证统一的一样,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不能强调了社会而否定了个人,也不能强调个人而否定了社会。社会与个人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上:

一、社会决定论和个人能动性的统一。

存在主义鼓吹“实存(指人的主观意志)先于本质”,认为人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自由选择”自己的本质,他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自己“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而否认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是受外部世界制约的。这正如离开社会的实际和四化建设的要求,去搞“自己设计自己”一样,是注定要碰壁的。我们强调社会决定论,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的意志和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恩格斯曾经指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一个合力,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科学的自我意识,就是要认清合力的方向,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为创造最大限度的合力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在批判“左”的错误时,有人引证康德的论点,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应该一切为了个人的幸福。这种说法,看起来好象也有点道理。其实是掩盖了一个问题:人是目的,那么谁是手段,谁来为大家创造幸福呢?人是社会的动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物。如同在接力赛中接过接力棒,每个人总是首先继承社会历史为他个人生存发展提供的一切条件,而后他又为社会历史的继续发展,去创造新的条件。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新的创造超过了他所继承的,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因此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页)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是对立的。剥削阶级总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获取他们少数人的发展。私有制的消灭,使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归于一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个人的自由发展又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8页)社会主义制度为建立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新型关系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关系中,人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知识、意见和经验,互相用首创精神和榜样的力量影响周围的人,这就会促使每个人和谐地发展。正确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就会有伟大的胸怀,自觉地为远大目标奋斗。捷克的民族英雄伏契克说得好:“我们,共产党人,热爱自由;因此才毫不踌躇地服从我们党的最严格的纪律,列宁同志队伍的高度纪律,来为全人类争自由。”

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先行者李大钊,在“五四”时就写过一篇著名的题为《青春》的文章。他满怀激情地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换回民族之青春者,固莫不惟青年是望矣。”

毛泽东同志对青年的作用,曾作了高度的评价。他在一篇关于青年突击队报道的按语中写道:“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

由此可见,如何对待青年身上正在形成和增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青年的自我意识,也就必然要抹杀青年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这些特点。但是,“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总是带着不同的阶级烙印;不是接受无产阶级的意识,就是接受资产阶级的或者封建阶级的意识。因此,我们不是青年自发论的崇拜者。青年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不切实的幻想,难免会有种种谬误。重要的是要弄清按照怎样的思想路线,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应该采取的原则不是堵塞,而是疏导。所谓疏导,也就是列宁所指出的:以科学代替幻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去武装青年,使他们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唤起青年一代的创造精神。

怎样看这股崇尚自我的思潮

弄清楚了什么是应该提倡的科学的自我意识,我们也就不难正确地去评价目前部分青年中出现的崇尚自我的思潮。我要直言不讳地说,目前在一些青年中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过分强调了个人的一面,而忽视了社会的一面,以致分不清正确的个人发展、个人利益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区别。有的青年同志刚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又不自觉地掉进了个人主义的泥沼。这些青年同志打着“自我”的旗号,自以为是最解放的,却没有看到与我们时代背道而驰的资产阶级思想正束缚着自己的思想,禁锢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阻碍着自己为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充分贡献出力量。

那么在青年中为什么会增长起来这种个人主义倾向呢?有同志说,这是因为实行开放之后受西方思想、特别是受存在主义一类西方哲学的影响。无疑,这种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调查表明,即使在大学生中,真正看过存在主义等哲学著作的人并不多。有的只是看过一些片断,读过一些存在主义的文学作品,或者只是知道一些语录而已。更准确地说,因为青年中出现一种个人主义倾向,而从存在主义等西方哲学中找到了为这种倾向辩护的理论根据。这种倾向的出现,主要还是社会存在决定的,是有它社会历史原因的。

首先是由于对“左”倾思想的物极必反。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全人类。我们最崇高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但在十年内乱中,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假借革命名义大干反人民的勾当。“文化大革命”结果是一场大灾难,青年都身受其害。于是,原来一直被认为是最崇高、最神圣的“革命理想”、“革命利益”、“社会责任”,在一些青年眼中贬值了。有的青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而只有个人、自我,才是最实惠的。《中国青年》杂志1980年开展的那次人生观讨论中,有人就明白地宣布:“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按照人的本性来说,自私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中还存在着不正之风等种种弊端,还存在着待业和人与人之间剧烈竞争等现象。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良好的风气、生活安定、青年出路有保障等情况不同,有些青年从目前的一些现象中,得出了“人都是自私的”、只能“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不经过与别人竞争和自我奋斗就没有出路”等等的消极结论。

简要地分析一下这些原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一、每一代青年的思想状况,总是由当时一定社会历史原因决定的,要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青年,不能简单地以过去青年的长处来比现在青年的短处,而动摇对现在青年的信心。

二、由社会存在造成的认识问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解决。这几年来的事实最有说服力地证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原来一些青年中出现过的“三信危机”就被“信仰回归”所代替。原来有些青年对社会中的阴暗面看得较多,后来通过社会调查和访问,耳闻目睹,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认识。完全可以相信,随着党风的根本好转,经济的更大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加强,青年的政治方向将会更加坚定,在人生观上也必然会有大的进步。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政策,对外来的精神污染的斗争要一直延续下去,克服我们前进道路中的弊端和困难也是长期的任务。因此对青年的思想工作也不能操之过急,企图一蹴而就。有些问题,例如人生观问题,就要进行反复讨论,重要的是要坚持方向,讲究方法,启发和诱导青年确立科学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振兴中华有赖新一代的奋起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历史时刻。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十亿中国人民的大船,经过多少惊涛骇浪,终于选正了航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中国人民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规划了自己宏伟的目标。二十一世纪,中华要腾飞世界!这是历史的召唤,历史的使命,也将是历史的必然。在这样的时刻,现在决定的需要是什么呢?可以明确地用一句话来回答,是青年一代的奋起!就象五四时期的青年奋起开创推翻“三座大山”的人民民主革命;就象一二九运动时的青年奋起拉开伟大抗日战争的序幕;就象解放战争时期的青年奋起开辟第二条战线,陷蒋家王朝于全民包围的灭顶之灾;就象新中国建立后的青年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掀起一次又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就象四五运动时青年奋起在天安门广场宣告“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灭亡;今天决定的需要是新一代青年奋起,肩负起使中华腾飞世界的历史使命。胡启立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进程中,我们的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青年的觉悟和奋斗,更加需要青年继承和发扬党所培养的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

和祖国一起经受了十年内乱磨炼的青年,经过学习和思考,医治了心灵的创伤,澄清了思想的混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还在拨乱反正、步履维艰的年月,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青年,首先对自己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要求。之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越来越广泛地激动着青年一代的心灵。青年们以十倍的努力,夺回被耽误的时间,填补上知识的空白,如饥似渴地开展振兴中华的读书活动。体育健儿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祖国的荣誉进行顽强的拼搏。这种精神正引起连锁反应,扩展到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而值得特别重视的,是青年们经过对人生意义的反复思考和讨论,重新举起了学习雷锋的旗帜。上百万个青年服务队、学雷锋小组走街串巷,把“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温暖送到家家户户。张海迪作为八十年代青年的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让青春焕发出最灿烂的光华,让生命创造出最高的价值,要活得幸福,活得有意义,可以说这是我们所有青年的愿望。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呢?由于认识上的不同,目前青年们的步伐还并不是一致的。先进者已经奋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落后者还在徘徊,一事无成。个别人甚至误入了歧途,以至沉沦。我反复地观察和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青年,发现造成上述差别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看他是否并且在多大程度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

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命题:“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这是伟大革命导师毛泽东提出的命题:学习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感叹过宇宙之无垠,生命之微渺。但是—一

为什么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大禹,能够世世代代被人民所称颂呢?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公而忘私的典范: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什么一个穷孩子出身的普通战士雷锋,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这样影响深远的贡献呢?就是因为他透彻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自觉地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为什么四肢健全的潘晓感到“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而苦恼,而全身三分之二瘫痪的张海迪却动人地歌唱:“生活,生活,多么可爱”?就是因为张海迪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她以自己的顽强奋斗,做到“我是对人民有用的人”,感到无穷的生活的乐趣。而潘晓却被“自我”包围着,孤独地看不见集体,看不见人民。“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越是忘我地投入到集体中去,越能创造出高的个人价值。相反的,越是脱离集体去追求自我,他的个人价值也就越低。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

有一个大学生作者,写了一篇表现自我存在的小说。写一个女大学生孤独的灵魂在悲哀地叹息、痛苦地挣扎。作者在小说中问道:“未来,未来的意义在于什么?事业吗?事业又是什么?事业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类?陌生的人类……。”于是,在她看来,一切都是虚无飘渺了。

还有一篇叫做《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中篇小说,是以十年动乱为背景,描写探索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作者看来,祖国的命运、社会的前途都是虚无的,在他笔下没有敌我的界限,也没有是非的界限。在小说主人翁的眼中,只有社会对他们的不平,而没有自己作为当代青年对祖国和人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南珊爷爷、南岳长者一类超群的圣人,而没有人民群众的智慧和革命的真理。他所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不过是依附上帝的神灵。作者把这种对宗教的公然崇扬,说成是“这并不是一种迷信,并不是一种对虚妄传说的膜拜,而是一种充满理智的信仰”。

请看,脱离了社会和人民的自我,会把青年引向多么荒唐的境地。

上面引叙还只是小说,在我们生活中,虚无飘荡的自我,还会把人引向更荒唐的悲剧。有一个医科大学的学生叫苏友俭。他读过许多书,头脑聪明,文笔流畅。他说他“心中有着两个自我在纠缠,一个是理想的自我,一个是现实的自我。”由于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自我应该停靠的彼岸,在写了一万五千字《试论人类生存价值与和谐》的遗书后,用服毒自杀去寻求他永久的“和谐”。

至于象冯大兴那样从自我发展到极端利己主义,成为杀人犯,这已是大家所周知的例子。

现在有许多人都很热心于研究人的自我价值。而无数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都证明着一个真理:“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天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66页)。

只有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同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连结在一起,自我才能放射出最灿烂的生命光芒。

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并不是要否定自我,而是否定以自我为中心的旧思想,让自我找到应有的位置。有一幅纪念爱因斯坦的漫画是这样画的:在浩茫的星空中有一个大地球,上面写着一行字“爱因斯坦在这里工作过”。这不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表彰吗?

有人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因此我们也要用人道、人性来研究人的价值。是的,青年马克思曾经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研究过人。但是当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去观察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之后,他的思想就起了大飞跃。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从幻想成为科学,正如同从油灯照明发展到电气化照明。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引下,我们已经有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实践的今天,有人却鼓吹要倒退到费尔巴哈,甚至更远,那不是舍电气化照明,而去重新点燃油灯吗?

风物长宜放眼量,因为遭到一些历史的挫折,而走回头路,是没有出息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不做“自我”的井底蛙,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中去。我们青年一代的前途无限光明。最后,我想引用李大钊同志的话,结束我向青年同志对这个问题学习和思考的汇报: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