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絮语
1983-07-15
高尔基说过,“造就一个讲文明的人,有两种力量最起作用,那就是艺术和科学。而在书里,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了。”读书对精神文明的意义,革命作家和思想家总是十分强调的。
本期发表的周扬同志的讲话《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根据党的十二大的精神,进一步论述书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他指出,必须重视文化积累,而书刊正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从这里想开去,《读书》有很多事要做。我们要通过刊物经常同读者商量,哪些书籍确有创见和新意,能够丰富思想,开阔眼界,有文化积累价值;哪些并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甚至有害。我们的目标是共产主义,而“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此,书籍文化积累的道路是宽广的。当然,正如本刊创办初期刊登的一篇文章提到的,有的图书“根本不是文化。它极其肮脏,正如鲁迅所说,好象粪便和鼻涕。只有甘心毁灭的民族和完全腐朽的阶级,才能容许这种毒菌自由泛滥”。
我们应当按照十二大指示的方向,从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出发,来尽量为文化积累出力。
文化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里有很多事要商量,要讨论,尤其要经过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因此,有的读者理所当然地希望,刊物不要尽是“教训”读者。我们想从一九八三年起,使刊物更多地讨论、研究一些问题,多反映一些情况,包括许多点点滴滴的意见。这一期,有些开展讨论的文章,也登了十几则二三百字的小议论,目的只在活跃思想,沟通情况。如果读者有兴趣,希望在大家支持下把这工作做得更好。
任何文化都是有思想性的,书籍文化自不例外。文化又必须首先广为传播,使群众了解,这就需要刊物加强报道、介绍。传播信息需要反馈,文化积累需要去粗取精,这就需要用民主态度办刊物,使内容多种多样。于是,我们想把自己面临的任务总括为三个词:思想性,报道性,多样性。盼望在作者和读者帮助下,使《读书》在一九八三年往这三方面迈进一步。
这一九八三年的第一期,是否在这些方面有所前进,切望听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