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狱”之门
1983-01-01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外形近似一个椭球。可是,地球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是一个西瓜,我们可以把它切开来看看,而偌大的地球又怎能如此呢?即使是现代最先进的钻机,也只能钻入地下几千米,而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000米,这不过好比一只蚂蚁啃了几口西瓜皮。
几千年间,地球内部结构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在古代,封建迷信宣扬地底下有“十八层地狱”,如果人生在世犯了什么“罪过”,死后就要到地下阴间受刑。在西方,统治者也利用“魔鬼的地下王国”来吓唬和愚弄人民。地底,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几十年以前,即使在知识界、科技界,也还是众说纷纭。有人曾这样猜测:具有尘土的地球外壳可能是浮在一个巨大的油池上面;有人根据世界上曾出现过特大洪水的传说,猜测地球内部装满了水;有人看见火山喷发,猜测地底是一团燃烧的火……
177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用二个哑铃巧妙地称出了地球的重量,这一下震动了全世界,从前对地球内部种种怪诞的猜测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愚眜的人还存在。1818年,有人还这样猜测:地球内部是由五个空心圆球套在一起的,每个空心圆球在两极附近有近万公里裂口,如果人们乘船沿着弧形的球面行驶,就可以进入地球内部漫游。一些天真的人,竟真的驾船到极地去寻找这个“地狱”之门,结果,却被这个“丰富的想象”所捉弄了。
“地狱”之门依旧紧锁着。人们徘徊在铁门之外,焦急地寻找着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
难道就没有别的途径吗?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例,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如果我们对此心领神会,再改变一下思路或方法,也许会茅塞顿开。例如,人们买缸时,只要轻轻敲几下缸沿,从声音中就能辨别出缸体是否有裂缝。道理何在呢?原来,敲缸会产生震波,如果是个完好的缸,震波会无阻挡地传遍全缸而和谐地震动起来,声音听起来就悦耳;如果缸体有裂缝,震波会在断裂处受阻,发生折射或反射,声音听起来就刺耳。又如夏天买西瓜,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指弹一弹,就能断定生熟;医生检查身体,常在胸前背后敲一敲,也能诊断是否有病。
聪明的人从这里得到启发:能不能用震动来揭示地底奥秘呢?
人们早就发现,地球每年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大小不同的震动。地震发生时,也会产生一种震波向四面八方传播。震波从震源向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遇到成分和性质不同的物质,它的传播速度和方式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横波一碰到液态或气态物质,就会中断消失。另外,地震波和声波、电磁波也有相似的脾性,遇到不同物质构成的交接面时,一部分也可以产生反射或折射,好象返回地面来通风报信一样,告诉人们地球某深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把它记录下来,经过分析整理,就可以判断出地底的奥秘了。
打开“地狱”之门的金钥匙终于找到了。
1909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一次大地震中,首先记录到震波在地下四十三四公里处传播速度突然降低,显然,在这个深度以下,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把这个交接面称为“莫霍”面。1914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又测出地下2898公里处,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完全消失了,显然,地球更深的内部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把这个交接面称为“古登堡”面。
经过艰难的探索,人们终于揭示出了地底的奥秘。原来,地球的内部结构,说它神秘,却很一般;说它复杂,又很简单。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它的厚度约有15—70公里,一般分为三层,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是地幔,它的厚度约有2,850多公里,可分为二层,上层主要由橄榄岩一类物质组成,下层主要由金属物质组成。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是地核,半径约有3,450公里,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目前,人们对地核的认识还不清楚。大多数地学家这样猜测:外核由于能阻碍横波的传播,说明它不是弹性体,可能具有液态性质;内核温度很高,密度很大,可能是由铁镍和微量的钴等元素组成。就目前测试手段说来,人们对地核的认识至今或以后较长时间内,将仍是一一个神秘的谜。(插图:王刚)
(柯宁根据《万古趣话》《地球》等书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