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琴拜师与洛伦兹“让名”

1983-01-01方劲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1期
关键词:莱顿荷兰教授

方劲戎

德国科学家伦琴由于发现了众所周知的X射线而震动了世界,从而在物理学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变革,他本人也因此荣获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伦琴在他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就凝聚着他的一位老师——康特教授的心血。

伦琴从小生活在荷兰的外祖母家,他的父母本来期望他长大当个水利工程师。但伦琴被物理迷住了,父母也只得同意他到苏黎世去攻读物理。由于学业的长进,他感到所学的教材及教师并不能真正解决他的疑虑,就开始寻找新的学习目标。当时德国沃兹堡大学的康特教授的成就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决心去拜康特为师。

对伦琴这样一位还未成名的学生来说,径直向当时的权威康特提出学习申请确实是有点冒失的。他大胆地发出自我推荐信后,还未等康特同意,就从瑞士赶到德国去了。

康特被伦琴的勇气及才学所打动,欣然接受了这个学生,并鼓励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伦琴大胆工作,让伦琴担任他的助教。在康特的悉心指导下,伦琴四年以后就成了第一流的教授。不久,康特由于健康不佳,又主动让贤,让伦琴接替他的职位。1896年,伦琴在接受一项皇家伦福奖金时,康特已经去世了,但伦琴并没有把他忘却。他含着眼泪说:“我今日的这份荣誉应归功于在天的康特教授……”

许多年青人,他们抓住真理所向披靡,敢想敢说,敢于大胆表明他们的见解,因而有所建树。荷兰著名科学家洛伦兹,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

洛伦兹自幼勤奋好学,特别在中学时代,他是各门功课的佼佼者。1870年,他进入莱顿大学就读,开始接触麦克斯韦的理论,也开始了他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前进步伐。1875年,他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关于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问题》,轰动了学校,这不但因为这篇论文立论严谨、富有创造性见解,还因为当时的洛伦兹年仅二十二岁。

洛伦兹标新立异的论文引起了各种反响,其中也有一些有一定声望的权威教授。他们对他的论文加以挑剔,并指责他想入非非。

洛伦兹并没有在名家面前退缩,他提出愿意举行公开的答辩,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挑战。在举行公开答辩的那天,云集了莱顿大学最有名望的教授们,在连珠炮似的提问面前,洛伦兹不慌不忙,从容解答,最后使那些教授们不得不叹服。事后一位教授说:“我们并不是反对他的论点,只是觉得他太年轻了!”这倒是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1878年,荷兰皇家协会打破了原先规定的只有三十五岁的学者才可以被任命为教授的旧传统,正式任命年仅二十五岁的洛伦兹为莱顿大学的物理系教授。

既然讲到了洛伦兹,我们就不能不讲一个他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故事。

“塞曼效应”,这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经典定律。它是以另一位荷兰著名物理学家塞曼的名字命名的,但在探索这条定律的过程中,却凝聚着洛伦兹的心血。

塞曼效应是用来解释置于磁场中的光源所发射的各种谱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塞曼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因而使实验无法进行下去。恰巧洛伦兹当时也在研究这一理论,他鼓励塞曼不要泄气,并说他愿意给他以帮助。塞曼很感动,就将自己的全部研究资料及实验记录借给了洛伦兹。洛伦兹拿到这些资料后,一遍一遍地反复审阅,为此,他还暂时放弃了自己手头繁重的工作,向学校请了几个月的假,成天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半夜,洛伦兹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是他们忽略了磁化的作用,欣喜若狂的洛伦兹马上打电话给塞曼,把他从梦中叫醒,告诉他胜利的好消息。就这样,塞曼效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验中都奠定了牢固扎实的基础。

塞曼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总是激动得不能自已,他说:“我的荣誉应该归功于洛伦兹!”

(摘自作者编译的《科坛识小》)

猜你喜欢

莱顿荷兰教授
神偷失手
凡·高
每一个用心浇灌的梦想都会盛开艳丽的花朵
大厦入口的面试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枷锁 ——阿伦德(荷兰)▲
开心格格
五名索马里海盗被引渡至荷兰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