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宫廷秘方
1982-12-30戴宣
戴 宣
清代宫廷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内秘方”向来是很吸引人的,能被封建王朝所赏用,或出自太医院的医方,一般说来,是有一定疗效的。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由国家科委中医学专业组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陈可冀副研究员等编著,精选收录治疗慈禧、光绪所惠疾病常用之医方,并加客观评议。内容丰富,难能可贵,是为这批珍贵医学遗产的第一次披露。现特从该书所辑之391首医方中,摘录刊登其中的36首,以飨读者。摘录之医方,尽可能考虑到它的实用性,顾及简易、方便、价廉的原则,以利推广。该书编著者对每方的“评议”,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方义,故亦编摘于每方之后。
补益方
1,五味子八两水洗净,浸半日,煮烂滤去渣,再熬似饴,少兑蜂蜜收膏。
(评议摘)五味子功能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单用有收敛及补益作用,《本经》列为上品,谓其能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据近代药理研究,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北五味子与人参相似,还有助于心脏功能,对循环衰竭者合人参、麦冬有调节或升压作用。现代用五味子酊、五味子糖浆等制剂,治神经衰弱失眠症颇有效。西太后此方,制子六月,为补益和安神而用。
2,枇杷叶五、六十斤,干鲜具可,如不咳嗽不用。大梨二个,要深脐、去皮心,切碎。蜜半杯,先熬滴水成珠,如大便溏泻,不用。大枣八两,或黑圆枣,或徽枣均可。建莲肉四两,不去皮。
先将枇杷叶放锅内,用河水多煎几滚,取汤用绢淋消汁。其煎过之枇杷叶弃之不用。后将梨、枣、莲肉、蜜同放锅内、铺平,然后将枇杷叶煎的清汁淹满略高些,盖好,煮半枝线香翻转,再煮半枝线香,用瓷罐收好,随意温食。其大枣煮熟时,乘热去皮。此方专治气血两虚,身体赢疲,四肢酸软,精神倦怠,腰疼脊痛,饮食减少,一切不足弱症并皆治之。
(评议摘)本方组成与目前市面所售之枇杷膏多不相同,个别地区(如沈阳)所制者虽与本方药味相同,但制法则较本方为简。
3,噙化人参每日噙化人参一钱。
(评议摘)噙化少量人参以补益身体,防御疾病,世人仍多用之,国外亦日渐多用。
治脾胃病方
4,青果五个研,金石斛二钱,甘菊二钱,荸荠五个去皮,麦冬三钱,鲜芦根二支切碎,桑叶三饯,竹茹二钱,鲜藕十片,黄梨二个去皮,水煎代茶。
(评议摘)此方为《温病条辨》五汁饮变法。原方用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门冬汁、藕汁(或蔗浆),各酌量,和匀凉服,用治温病热盛,灼伤肺胃阴津,口中燥渴,咳唾白沫,粘滞不爽者,以生津润燥。不喜甚凉者,可重汤炖温服,此方另加青果、石斛、桑叶、竹茹、甘菊,其生津育阴润燥之功当更著。
5,绿豆五钱研,鲜青果二十个去尖研,竹叶一钱,橙子一个带皮切碎,小煎温服。
(评议摘)此为胃热肝燥,肾不摄津之生津滋胃方,橙子酸凉,有降气、和中、开胃、宽隔之妙。
6,鲜芦根二枝切碎,竹茹一钱五分,焦楂三钱,炒谷芽三钱,橘红八分老树,霜桑叶二钱,水煎,代茶。
(评议摘)宫中茶饮祛邪而不伤正。本方清利头目,调和脾胃。脾胃健则湿可去,热不留则头目清,药味少而轻,符合茶饮原则,故能为西太后赏用。
7,蜜柑二个,去皮、子。鲜藕四两,去皮、节。荸荠二十个,去皮。青果二十个,去核。生姜一薄片,去皮。共捣如泥,用布拧汁,随时饮之。
(评议摘)本方可治咽肿目赤、烦渴咳嗽、纳呆欲呕诸症。
8。大梨三个捣汁,藕一支捣汁,荷梗三尺,橘络一钱,甘草八分,生姜三片捣汁,莲子心十根,元参二钱。
(评议摘)本方有清热止咳、生津和胃之功效。
止咳化痰方
9,天冬八两,麦冬八两,水熬去渣,加以贝面二两,炼蜜收膏。
(评议摘)此方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其不仅可以消痰润肺,久服也有补益功用。亦有再加贝母、冰糖而成者。
10,鸭梨二十个,去核。取汁,兑炼蜜收膏。
(评议摘)此即梨膏,可清肺热,润肺燥。主治千咳久咳,咳嗽燥呛,咽喉干燥,失音气促,痰中带血,并能生津降火。或加萝卜汁,或加鲜藕汁,或加鲜茅根、鲜生地、柿霜,或加鲜麦冬汁,均可加强润肺降火作用。
11,黄梨一百个,鲜竹叶一百片,鲜芦根三十支,老树橘红二十片,荸荠五十个,浓汁。
(评议摘)本方除用黄梨、荸荠养阴生津、润肺止嗽外,加入竹叶、芦根、橘红以清热化痰,作膏调服,对阴虚劳嗽者,颇合适。
治遗精方
12,分心木五钱,洗净。用水一茶盅半,煎至多半茶盅,临睡以前服之。
(评议摘)分心木系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之术质隔膜,又称胡桃夹,胡桃衣。该药具固肾涩精之作用,为民间治疗遗精滑泄之要药。其所谓秘精,关键在于固肾。故光绪帝经常服之。此方今人用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并治遗精,确具效果。
治面风(面神经痉挛)方
13,瓜蒌二斤绞汁,大麦面六两。合作饼,炙熟熨之,病愈即止,勿令太过。治中风喁斜。
14,蓖麻子五钱去皮,冰片六分。共捣成泥,敷于患处,左喝敷右,右目敷左。
(评议摘)此方名正容膏,可以临床一试。用时可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部,外加纱布绷带固定,逐日换药,可望生效。
15,蓖麻子一两。去皮捣泥,摊布光上,贴面跳动之处,或掺于大肥皂内贴之亦可。
(评议摘)蓖麻子多作外治用,捣敷或调敷,消肿拔毒,治痈疽肿毒,更治手臂风痰,《本草纲目》录有验案。
16,口防风二钱,薄荷八分。共研极细面,兑大角子二两,掺匀,作锭贴之。
(评议摘)防风为风药中之治挛急好药,可能有改善血管反应性之功用。薄荷辛凉,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吸收。
治筋骨痛方
17,槐花子、核桃、芝麻,细茶叶各五钱,用水五碗,煎至一半,热服。
(评议摘)本方为清补并施之剂,为治肩背筋骨疼痛方。
18,白术二两,薏米一两。水三碗,煎一碗,一气饮之,专治脾湿腰痛。
(评议摘)此方两药相伍,健脾除湿之力更增,脾湿除而经脉通畅,气血调和。则腰痛可除。
治眼病方
19,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每服三、四钱,白开水冲服。
(评议摘)此类方药对老年眼疾适宜。现代医药研究表明,本药有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力之功效,其具有长寿效益,当属可信。
20,霜桑叶二钱,菊花二钱。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钱,白开水送服。
(评议摘)桑叶、菊花,均属清热散风、平肝明目药,为丸久服更好。治风热头痛目赤,可配白蒺藜;治肝阳上亢两目昏花,可配石决明、枸杞子。
21,霜桑叶三钱,水煎,每日净面后洗日用。
22,霜桑叶一两,菊花一两。共以水熬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每服三钱,白开水冲服。
(评议摘)此方以膏为剂型,与前此同名丸剂交替服用,更易为病人接受。
治耳病方
23,甘草、生地各三分,研细末,做成枣核形,用胭脂包好,昼间塞耳。
(评议摘)甘草有清热解毒作用,对疮疡肿毒,外用亦常收效。生地入肾肝经,功可清热凉血生津。佐以胭脂芳香通窍,当对耳闭聋者有效。
24,生地黄,切断,纸包,火煨,塞耳数次。
(评议摘)方用生地一味,可入肾凉血生津,治耳吗。耳鸣因于肾虚者多,此亦属固本之法。
治喉病方
25,鲜青果二十个,去核。鲜芦根四支,切碎水煎、代茶。
(评议摘)二药合用,清解肺胃之热功专力大。从方测证,其时西太后当有咽喉不适。
治牙病方
26。海盐二斤拣尽。以沸汤泡,将盐化开,滤取清汁,入银锅内,熬干研面,装瓷盒内。每早用一线擦牙,以水漱口,用左右手指互取口内盐津,洗两眼大小眦内,闭目良久,再用水洗面。
(评议摘)海盐碱寒,清火凉血解毒,治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此法见《本草衍义》、《仁斋直指方》、《永类黔方》等多书。
27,骨碎补一两,黑桑椹予五钱,食盐五钱炒,胡桃八钱去皮煨去油,共研极细面,搽敷牙根。随炭面一两俱各包。
(评议摘)此为益肾固齿、凉血去火方,对牙龈炎可有效。
治皮肤病方
28,雄黄二两,白矾二两。共研极细末,装布口袋内,用此搔痒。
(评议摘)本方即《医宗金鉴》二味拔毒散,加大雄黄用量一倍,主治疮疖疔毒、疥癣及虫蛇咬伤等证。今人有以治疗湿疹及带状疱疹百余例者,疗效甚好。
29,百部三钱,以热烧酒一两五钱淬,蘸酒涂之。同时以紫金锭醋研涂之。治湿热所致的心间红疙瘩,不甚痛痒。
(评议摘)百部用于荨麻疹、皮炎、疥癣效果较好,借酒力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使药力易于透达。紫金锭能疗疮肿,解诸毒,醋研更易消肿散结。
30。生竹叶一斤,去梗净。生姜四两。净白盐六两。先将竹叶熬出浓汁,再将姜捣汁同熬,沥渣,将盐同熬,千敷之。
(评议摘)此为宫中秘方,光绪帝久病知医,留意方药,用此熬膏外敷,当系治皮肤湿热疮疡。
31。山栀子一两,用白面烧酒和匀,作饼,贴上。
(评议摘)栀子研末,与面粉、酒合匀调敷,是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功能活络消肿舒筋,适于跌扑损伤、扭伤及皮肤青肿等症,尤以用于四肢扭伤为优。令人摄遭用治四肢挫伤有良效。
32,牡蛎粉一两,枯白矾一两。共研极细,过重绢罗为面,烤洗后,用面扑肾囊潮汗处。
(评议摘)古方有用牡蛎扑粉止汗法。枯矾外用燥湿止痒,学名硫酸铝钾,火煅之后失去结晶水,故可吸湿,外科常用以治皮炎、湿疹及皮肤糜烂等疾。御医们两药合用,治帝阴囊潮汗,当有效。这种扑汗方法,卫生简便有效,值得总结。
33,白芷一两,贝母一两。共研极细面,过重罗,每日早晚膳后用热黄酒调一钱,温服。
(评议摘)是方具有祛风消肿、清热散结之功效。
长发护发方
34,东行枣根三尺,横卧甑上,蒸之,两头汁出,收取涂发即易长。
(评议摘)发为血余。枣根有活血清热祛风功效,故可令发长。
35,桑叶,麻叶,煮水洗发七次,可长数尺。
(评议摘)二药用于长发可能为宫中经验,方书似无记述,“洗发七次,可长数尺”,则有言过于实之嫌。
36,榧子三个,核桃二个,侧柏叶一两。共捣烂,泡在雪水内,梳头。
(评议摘)三者并用,有助于令发不落。今人有以鲜侧柏叶泡于百分之六十酒精中数天后,以之涂擦斑秃处,有治疗也有预防作用。
(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