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有哪些常见眼病
1981-12-29陈梅英
陈梅英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会逐步趋向老化,常发生一些眼病。下面介绍的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几种眼病。
球结膜下出血
症状是白眼珠上发生一片鲜红色的出血区,个别人还伴有异物感、畏光、流泪。主要原因是球结膜(即眼白表面)的血管受到外伤,或因便秘、咳喘用力而使血管破裂;而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更易发生。
发现球结膜下出血时,应到医院检查眼底。如没有眼内出血,可用抗菌素或磺胺眼药水点眼,口服维生素C,多吃蔬菜、水果;发病头一两天眼部可做冷敷,以后做热敷,以帮助吸收。一般1~2星期可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也不影响视力。
老视
人到45岁以后,眼睛里面的主要透镜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低,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因而看远物清楚,看近处、看细小的东西则模糊不清,不能坚持阅读,有时还引起眼后压痛感及眉弓处钝痛。这时为了增加视力,看近物时就得带一副合适的凸透镜,俗称老花镜。有的人原来就有远视,本身应戴凸透镜,那么带老花镜的度数应该增加,或不到45岁就要戴镜。如原来是近视眼,需戴凹透镜,老视以后可以互相抵销。
一般45岁左右带老视镜要正100度(即+1个屈光度)。以后每增加5岁,酌情增加50度(+0.5个屈光度),这要根据每个人眼睛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预防:经常近距离用眼的,要早戴凸镜(老花镜);平时阅读要有良好的照明,不要躺着或在走路乘车时看书;阅读时间不宜过长,每一、二小时要适当休息数分钟,让眼睛看看远处或进行室外活动。
白内障
白内障就是眼睛里面的晶状体混浊。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易患。开始时感到视力逐渐下降,戴上老花眼镜也不见好转,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影,瞳孔区发白。其后白色浑浊加重,病眼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只能辨别手指数目,此时称为白内障的“未成熟期”。再往后,晶体发展到全部浑浊,视力仅存光感,为白内障的成熟期。此期可持续数年,最宜进行手术。其后发展到过熟期。
白内障的发生原因,一般认为与中老年人的代谢障碍有关,但不易查到明确的病因。中医认为是肝肾两亏或脾胃虚弱,以致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引起。
白内障发展的早期,可点“治障宁”(即“法可林”)、利民等眼药水,口服维生素C和B,以延缓、阻止其发展。成熟的白内障,应予以手术摘除。对老年体弱不能忍受手术的,可采用针拨术;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为特征的常见眼病。原发性的充血性青光眼好发于中老年人。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常会造成失明。这种青光眼常两眼先后发病或同时发病。发病常有某些诱因,如病人极度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药造成瞳孔散大,看电影或于暗室内停留时间过长等,均易引起发作。急性发作时,患者可有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视物模糊,严重者只剩下光的感觉;常同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和便秘,以及眼睑水肿、眼球充血、角膜水肿、瞳孔散大等症状。此时如用手指压眼球,常坚硬如石。由于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有一些全身症状,因此切忌把它误诊为神经性头痛或急性胃肠炎;前者会延误治疗时机,后者可能因为误用阿托平类药物散瞳、或予以增眼压药而愈使病情恶化。因此,中年以上的人如经常出现眼胀、头痛、雾视(眼前似雾)、虹视(病人看灯时周围有彩色圈)等症状,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考虑有青光眼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作青光眼排除检查,如证明为先兆性青光眼,需早作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另外,由于本病多系两眼发病,故如一眼已患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则对好眼也应早作检查,必要时也作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
已患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是: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止痛、镇静,迅速降眼压,以尽早挽回视觉功能。首先是药物治疗(缩瞳点眼、监口服和静脉注射某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己乱用药,特别是散大瞳孔的药物。如同时生其他病,也应将自己有青光眼的可能性告诉医生。药物治疗后眼压如下降,应及时进行适当手术,以防止复发;如眼压仍不下降,更需及早手术,以免视觉功能遭到损害。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在晶状体后面。它是一种透明胶状物质,填满了眼球的大部分,是人能看清东西的屈光介质之一。老年人及近视眼患者,常发现眼前有许多小黑影在飘动,象小虫飞翔,重的则感到眼前有一片黑影,视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变性,玻璃体出血积血,玻璃体周围组织炎症,其渗出物侵入玻璃体,使之发生混浊。
对于炎症来源的混浊与出血,首先要控制其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葡萄膜炎等;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严重患者如经这些治疗无效,36个月后可以行玻璃体置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