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气象病
1981-12-29王奉安
王奉安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气象变化与人体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点,我国古人早有所知。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说。“故天旦雨,蚂蚁徙,蚯蚓出,琴弦缓,周疾发。”意思是:天快下雨前,会出现蚂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变松、人体老毛病发作等现象。
由于气象变化而致人生病或使病情恶化的,称之谓“气象病”。风湿病、瘢痕痛、神经痛、血栓、脑溢血、急性阑尾炎、胆结石等都可以归属于“气象病”范畴,
流脑、肺炎、百日咳等多发于冬春季,痢疾,中暑等多发于夏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又是气象病中的“季节病”了。
许多疾病的流行受气候的地带性和地区性差异所制约。疟疾、麻风、丝虫病、血吸虫病、恙虫病等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白喉、猩红热等多见于温带和暖温带;皮肤癌、尿结石等多见于沙漠和草原,缺氧综合症则多见于高山、高原和南北极地。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五种气候类型。由于地理环境、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的巨大差异,又可以划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多种具体的气候类型。因此,气象病的种类也可谓“丰富多彩”。以疟疾论,温暖湿润的南方为高疟区,寒冷干燥的西北没有蚊子的生长,则为无疟区。
气象上把冷气团与暖气团相接触的面叫“锋面”,简称为“锋”。锋又可分为“冷锋”、“暖锋”等等。据研究,肺结核病人的咯血在冷锋即将过境时增加,以锋面通过的当天达最高峰。其死亡则在锋面通过前15~20小时和通过后7小时最多。
根据近年来对气象病的研究,神经痛、风湿痛、伤疤痛、脑溢血、心肌梗塞以及急性阑尾炎等症,是由于低气压接近和锋面通过之际,气压、气温、湿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诱发体内组织胺等物质增多,致使自律神经受到刺激而感到疼痛的。
气压随高度而降低。生活在海拔低的地方的人,登到30D0米以上的高地居住,由于气压低和氧气减少而引起高山病,呼吸次数和脉搏次数增加,其后出现头痛、倦怠、鼻出血、精神迟钝等症,需要二、三个月才能适应。
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气象要素。从湿润地区迁居到干热的沙漠、草原地区,由于皮肤、粘膜干燥和裂口,可能患皮肤癌和尿结石病。
地方风系对人也有影响。气象上把气团越山后形成的干热风叫“焚风”,辽宁阜新地区就有这种风。焚风过境常会引起当地居民发生“焚风微恙”,表现为头痛、抑郁、眼花、耳鸣、心悸等症状。
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随着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温热凉寒的周而复始,各种传染病则应时流行。这是因为,不同的季节存在着有利于某种疾病传播的因素。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高发是由于气温高,细菌易于繁殖,苍蝇多,而高温又会使人体抵抗力降低的缘故。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与低温使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有关。我国某地曾对一千多名职工进行过一年的观察,发现强冷空气即强大的冷锋经过后,出现的低温高压天气是感冒发病率增高的主要诱因。
非传染病也有季节多发性。我国冬春季节,天气寒冷,而且锋面活动频繁,冷暖多变。由于寒冷刺激,天气剧变,容易发生冻伤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春季是与钙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手足抽搐、佝偻病,骨质软化病、大骨节病等)病状恶化的季节。夏季,在美国的一些州郡,心血管病发作猝死者明显增加。
由于季节不同形成的紫外线照射差异,常会影响着胎儿的发育。有人统计五岁以内的儿童,其龋齿和佝偻病发病率,冬季出生的要比夏季出生的高一倍多。
气象病既然是由于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气象条件引起的,我们就可以用有利于人体的气象条件来治疗疾病。我国目前一般利用山岳气候、平原气候、滨海气候等进行治疗,有时还以人工方法模拟特殊的气象条件治疗之。这样,一门新的学科——医学气象学就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