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给海外的一点感想

1981-08-20阚家mi

中国青年 1981年15期
关键词:外文古文语言文字

嘉璐同志:

你好!前天在朋友家中看到1981年第8期《中国青年》上你写的文章《学习古文有用吗?》读后不禁拍案叫好。回想起有些事又不禁使我感慨良深。

我在美国已经生活了30多年。去年暑假,我到杭州,每晚总喜欢一个人出去漫步,经常碰到几个青年人手拿英文书,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然后寒暄几句,最后则是向我请教英文。我在朋友家碰到一对夫妇,得意地夸奖他们十岁的儿子可以说几句英语了。看到国内年轻人这样努力学习外文,我由衷地高兴。

但是另一方面,我回国后也碰到一些令人惊异的事情。我曾碰到好些高中和初中毕业的青年,交谈之下,他们连《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都未读全。我那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也曾告诉我,旅馆里有些小青年连一张字条都写不通顺,却整天读外文,中文还不如她读得多呢!我还碰到一些大学外语系的学生在担任翻译工作时,说着牛津腔的英语,可是他们对于隋唐五代的普通史实,以及风景名胜区的掌故,往往瞠目不知所对。

进行文化交流,多学一种外语,扩大眼界,那是需要的。但若因此忽略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忽略了自己固有的文化,这就值得考虑了,尤其是小学生,正是打好国文根基的时候,有些家长鼓励他们整天搞“A、B、C”,而不讲究“的、吗、了、呢”,这真是罪过!

中国人一向以自己的悠久历史而自豪。象我们这批解放前国立大学毕业后才出国的,哪一个在学校时不读一点古文和中国史地?从前我在大学读书,校长竺可桢先生更是注重通才教育。外文系学生是双管齐下,拿着钢笔能写英文,拿起毛笔也能写中文。理工学院的学生也要读一年古文。到现在我有好几位唱和诗词的朋友都是工程师。象我们这一辈人,如果中国文化一窍不通,反而会被外国人看不起。

我曾跟青年朋友谈过,我问他们为何读英文而不读中文?他们的回答很干脆:“读中文有什么用啊!”这使我想起六十年代末期的美国,为了迎合学生兴趣,不重视三个“R”,即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和算术(Arithmetic),其后七八年间,全国中学程度普遍低落,到七十年代中期恢复旧制之后,各科成绩才又慢慢随之提高。这说明基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中学里若不加以训练,别的学科也会受到影响。

我将再回祖国,那时,我希望在西湖之滨可听到朗朗的诵诗之声,倘若青年们能背一两篇《桃花源记》《卖柑者言》之类的文章给我听,那我真不知有多么荣幸!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在说中国话,中国文化需要青年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光大。

匆匆草此,恕不多叙。

敬祝

编安!

阚家mi1981年6月28日

阐家□先生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希望青年朋友们特别是中学生学习时加以注意。

编者

猜你喜欢

外文古文语言文字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