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12期,总第33期-海外书讯
1981-07-15
《企鹅版爱尔兰诗歌选》(The Pen-guin Book of Irish Verse)第二版,一九八一年。选者BrendanKenne11y。英国企鹅公司出版。定价2.50镑。
企鹅丛书的诗选是有名的。最近又重版了这本爱尔兰诗人的选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爱尔兰诗歌传统的好机会。
本书包括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及无名作家的二百十五首诗。书可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古代高卢语(Gaelic)的诗之英译,第二部份是爱尔兰籍的诗人以英语写的诗。至于以爱尔兰语写的诗,则未尝列入。在第一部份中最出色的是十八世纪的两首诗,一是Eileen OLeary悲悼被英人打死的她的丈夫的悼歌,一是Bryan Merryman出色的讽刺保守习惯的诗。十八、九世纪罗列许多我们熟知的人如史威夫脱、哥德斯密、摩尔、王尔德、沁孤,但最有贡献的却是贫病的畸零诗人James Clarence Mangan,与史诗诗人Samuel Ferguson,这两位不大为外人所知的诗人最近出版了其全集或选集。二十世纪初叶芝把爱尔兰的诗歌推向一个新高度,其影响怎么高估也不会过份的。叶芝后最有声望的诗人是一九六七年死去的PatrickKavanagh。但书中对这两人的诗选得却不怎样多,主要是腾出地位多介绍一些别处很难看到的小诗人,这也是企鹅版选本的一个特色。二十世纪还有我们熟知的牛津左派诗人Day-Lewis及Mac Neice,此外A.E.乔也斯·贝克特这些名人的诗作也有介绍。
英国民族与爱尔兰民族的民族矛盾当然在爱尔兰的诗歌上打上烙印。集中选了一九一六年起义失败被处决的三位诗人的诗,至于爱国主义的诗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此诗选贯串着一条爱尔兰人民族自豪感的红线,读之可以加深对爱尔兰民族运动之理解,这也是此书最有价值之一点。
这些诗多是抒情的,且多用着民谣的节奏。选者说爱尔兰诗的风格基本是直截了当的,很少是什么刻尔特民族特有的黄昏气息,这对只由叶芝早期作品中去理解爱尔兰民族风格的人是一服矫正剂。
第一部份的古高卢诗很多是选者的英译。这些常是无韵的译文,译得很好,是二十世纪的风格,这当然是因为选者本人也是诗人的原故。
(柯大诩)
《爱丽斯岛及其他》(Ellis IslandAnd Other Stories),马克·赫尔普林著(Mark Helprin),德拉科特出版社——西摩·劳伦斯出版社出版(De1acorte press/Seymour Law-rence),196页,10.95美元。
这本集子收集了马克·赫尔普林十一篇短篇小说。在当前美国短篇小说不很景气的情况下,马克·赫尔普林是少数专事耕耘短篇小说的年青作家之一。
马克·赫尔普林今年三十三岁,在哈佛大学中东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英国海军服役,现住在布鲁克林。
小说集的第一篇《西罗德斯皮茨》(The Schreuderspitze)描写一个刚丧失妻儿的巴伐利摄影师辞职隐退到一个偏僻的山村,企图攀登阿尔卑斯山脉一座险峻的
小说《爱丽斯岛》描述一个足智多谋的移民在纽约城的一系列令人发笑的遭遇。其他较为成功的短篇还有《正义之宫》(Palais de Justice)和《北光》(North Light)。
西方文艺评论家认为,赫尔普林在写作目的和手法上和爱伦·波、卡夫卡和托马斯·曼颇为相似。他的写作技巧极其成熟,富有吸引读者的魅力。同时,他们认为,这是一位有潜力的、前程远大的短篇小说家。
(达)
《苏联对埃及的外交政策》(Soviet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加仑·达维沙(Karen Dawisha)著,英国麦克米仑出版社(TheMacMillan Pub.Ltd)出版,1979年,271页。
作者加仑·达维沙现为绍萨姆顿大学政治学讲师。他在本书序言中指出,面对目前日益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研究苏联的对外政策,特别是研究苏联对埃及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苏联在一九五五年开始与埃及进行武器销售谈判时,它在中东和第三世界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可是在苏埃武器谈判之后的十年内,苏联在这个政治上十分敏感的地区,逐渐加强了它的渗透和干涉活动。到了七十年代初期,苏联在埃及内外政策的决策中竟处于左右一切的支配地位。苏联在埃及和中东地区的扩张势力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一日益严重的局势引起了西方决策集团的密切注意和严重不安。在纳赛尔总统去世之后,苏埃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萨达特总统执政八年之后的今天(指一九七九年)苏联在埃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一个旁观者的地位。
作者认为苏埃关系的日趋恶化和最终破裂对苏联对外政策的制定具有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苏联在埃及红海和地中海港口的海军力量被迫撤出后,迫使它不得不重新来估价它在整个印度洋的战略地位。萨达特总统拒绝偿还埃及经济和军事债款后,在苏联决策集团中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一贯奉行强硬路线的一些人,主张大幅度减少以至立即中止对埃及和其他在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的援助,而另一派则主张采取灵活的、软硬兼施的政策,反对完全放弃埃及,力图用渗透和颠覆的办法,扶植埃及国内的亲苏势力,以便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夺回他们已经丧失的地盘。
本书第一部分以历史年代为背景,论述苏埃关系从亲密无间走向完全破裂的过程。作者首先概述了苏联制定对埃政策的历史背景和依据,进而分阶段地介绍了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四年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埃关系;一九六四——七○年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时期的苏埃关系;其中,以较多篇幅论述一九六七年的埃及危机和苏联在埃及影响的加强,最后比较详尽地叙述了一九七○——七八年萨达特执政以来日趋恶化的苏埃关系。
第二部分作者不再以历史年代为线索,而从苏联整个对外政策着眼,分析了苏联重新制定对埃政策的种种因素,如军事力量,人口问题,经济实力,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紧接着,作者又分头论述了苏联制定对外政策的政治结构和苏联上层人物中对抗集团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苏联企图霸占埃及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和战略目的;在本章结尾部分,作者又引证了一些历史资料,叙述苏联领导集团惯于利用外交途径,经济援助,外贸活动,文化渗透,间谍活动以及军事入侵等手段来推行其对外政策。
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结局和推论”中,指出到一九七八年春为止,苏联在埃及的影响已经下降到一九五五年以来的最低限度。苏联目前在埃及处于进退维谷的地位,但是苏联必然还会利用各种动乱因素,实现其称霸中东的野心。
(炳
《日本的宗教》,村上重良著,日本岩波书店一九八一年出版,211页。
宗教在日本的历史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天日本的各种教派超过四百种;各种寺院、神社、教堂等设施多达二十三万余所,从事宗教事业者六十多万人;信教者占全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包括间接与宗教有联系的人在内就占全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
日本宗教有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史。在原始的农耕社会,日本有原始神道,后来古代国家产生之后,它就成为古代神道。这个时期又途经中国和朝鲜,佛教和中国的道教、儒教传入日本,而佛教逐渐成为国教。平安朝时代,作为国教的佛教分成天台宗和真言宗。到了镰仓时代,佛教深入到日本民族的生活之中,又产生了净土宗、禅宗、日莲宗等系统的新支派。而神道经过神佛合流,以神社神道的形式继承了原始神道。中世纪末期,从欧洲传入基督教,但由于残酷的镇压未能扎下根来。到江户时代,幕府提倡儒教,儒教盛行一世,并与神道紧密结合起来,但到幕末,神道翻身,占了上风。从幕末到明治维新时期,以神儒合一的神道为基础,相继出现了如来教等创唱宗教。基督教也再次传入日本,因此明治维新以后基督教也在日本流传起来。
近代日本是天皇制国家,因此在皇室神道下重新把神社神道奉为国家神道,而其他教派神道、佛教、基督教等置于国家的统制之下,辅佐国家神道。然而在民间流传了神道、法华宗、日莲宗系统的新的宗教,遭到了国家的干涉和镇压。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日本才实现政教分离,信教自由,日本宗教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
本书较系统地叙述了日本宗教发展史,介绍宗教在日本历史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富于知识性,是了解日本宗教的较好的小册子。
作者村上重良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宗教学科,现任庆应大学讲师,著有《世界的宗教》、《国家神道》、《日本宗教事典》等多种。
海外书讯
柯大诩/达/炳炘/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