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大事一瞥
1981-01-01张孟军
张孟军
1980年世界科学技术方面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我们就其中某些领域作些简略的介绍吧:
空间科学和天文学
去年5月18日到21日,中国向南太平洋的公海发射了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据新华社公告,这些运载火箭试验的海域离我国东海岸的距离大约六千多公里,也就是说,运载火箭的射程至少超过这个距离。这种远程发射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美国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于11月13日清晨,在距土星十二万四千二百三十七公里处掠过土星,并自动发回了一万八千张彩色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土星以及它的环的情况,拍录了土星的卫星情况以及各种有关的数据。科学家认为,这次飞行所得到的有关土星的知识,比在整个人类史上得到的还要多。
美国发射探测金星的“先驱者——金星二号”宇宙飞船最近送回的资料表明,金星大气层和地球大气层有着同样的运动方式。
苏联宇航员波波夫和柳明在航天站“礼炮六号”中飞行了一百八十五个昼夜后,于10月11日返抵地面。这次宇航创造了宇宙飞行的最长纪录。在飞行中他们拍摄了三千五百张地球照片,并提供了记载地球大气和宇宙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四万张光谱图。
在使用本国制造的火箭情况下,印度成为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七个国家。其他六国是美国、苏联、中国、法国、英国和日本。
生物学
利用遗传工程的技术,用细菌生产了很多有商业价值的物质,其中包括氨基酸、干扰素、内啡呔、血块溶解酶、刺激免疫系统激素等。美国哈佛大学考虑了成立基因拼接公司。英国已经成立了第一个生物技术公司。
已查明一种同动植物细胞中的钙有关的蛋白质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因而有可能制成新型避孕药、精神镇静剂及找到新的癌诊断工具。
医学
采用重组DNA技艺制造内啡肽成功。人们认为内啡呔有可能治疗抑郁症,而不是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
肺癌是一种最广泛且容易造成死亡的一种癌症。由于注射了肺癌细胞提取的抗原,大大延长了肺癌病人的寿命。研究人员还报道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碘示踪的抗体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命。
西德医学科学家实现了不用外科手术而用冲击波压碎人体内肾结石的方法。
有人提出,一年中妇女怀孕的最佳月份不是春季,而是七、八、九三个月
人类学和考古学
去年在我国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两具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八百万年以前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这次发现对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
由地球轨道上拍摄的雷达图象,揭示出在危地马拉低地处有一大片沟道网,沟道网的年代可能已有二千年历史,这种图象有助于解释玛雅文化时期是如何使用土地的。
在土耳其东南部发现最早期纪念性建筑物,该建筑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五百年,这对于揭示史前文明又是一个佐证。
在澳大利亚发现最古老的一块化石,其年代有三十五亿年之久。
地球科学
沉睡了一百二十年之久的美国圣海伦斯火山于3月27日又爆发了。据最近研究发现,用该火山灰可以制成一种异常有效的杀虫剂。
地心成份一直是地质学家十分关心的课题。高压实验表明,地心可能是由铁和氧构成的,而不是铁和镍构成,这一见解可以解释地球的早期时代,矿物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一块大磁铁,有磁南极,也有磁北极。那么地球磁场的强度变不变呢?这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去年由地球磁性卫星测量获得的初步结果来看,地球磁场的强度正在逐步减弱。
物理学
有证据表明,中微子有静止质量。这个发现大大震动了物理学界。自从发现中微子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认为以光速运动的这种基本粒子没有静止质量。如果证实中微子确有质量的话,将会对天体演化的研究发生很大影响。
已研制成有机化合物超导体,大大扩大了超导体的种类,使超导体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
技术
已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半导体装置,由此可能会产生体积更小、简单、成本低且有多种用途的电子设备。
物理学家找到了一种比液晶更节能的物质-铱氧化物薄膜。这种物质可能在手表等各种电子显示装置上得到广泛应用。
研制成氢脉钟,在三年时间内误差不超过百万分之一秒,是目前最准确的钟。
象一只很轻的企鹅一样,人驾驶的太阳能飞机终于从地面起飞。
日本林业试验站利用酶糖化木材废料中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培养酵母,一吨木材可以生产三百五十公斤酵母,可以得到一百公斤蛋白质。
威斯汀豪斯研究发展中心研制成一种在低温下,通过化学聚合生产特殊玻璃的方法。有人认为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玻璃为新材料的应用和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前景。
全苏光物理测量研究所制成一台重三公斤的加速器。它不仅可以加速电子,还可以加速较重粒子。
世界第一座干热岩能源电站开始发出六十千瓦电力。
(摘自1981年5-6期《科学实验》、本刊请作者对原文作了压缩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