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文帝二三事

1979-08-20田人隆

中国青年 1979年10期
关键词:廷尉文帝汉文帝

田人隆

西汉接受秦末的乱摊子,建国初年,堂堂的皇帝驾车,连四匹纯一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有的用牛驾车。平定吕氏之乱后,才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封建史家称颂的“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汉初高祖和文帝都能以亡秦为戒,一改秦始皇专制独裁、豪华奢侈的作风,施政讲求实效,注重节俭,确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只讲汉文帝的几件小事。

“帅以节俭”文帝的节俭在封建帝王中是有名的。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没有增添过。宫女不过十余人,比起“后宫佳丽三千人”,确实少多了。厩马也只有百来匹。一次他想造座露台,工匠告诉他要花费一百斤金子,他就打消了念头。他说,百金是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我住先帝的宫室已经感到不安,再花那么多钱造露台太不应该了!有人献给他一匹千里马,他也退还不受,并且下令“四方毋(Wú)求来献”。当时地主豪商生活十分奢侈,连家奴都穿着绣花的丝织品,但文帝和他宠爱的慎夫人却衣着朴素,帷帐也不施文绣。他还反对时行的厚葬之风,临死前特地遗诏:建造陵墓一律使用瓦器,不准以金银铜锡为装饰。封建皇帝的节俭自然是相对而言的。但是,文帝这种“示以敦朴,为天下先”的作风,在封建皇帝里还是难能可贵的。二千年封建王朝的兴亡史证明,封建皇帝的奢俭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治乱。皇帝帅以节俭,贵族官僚虽图享受也有所顾忌,吏治自然就比较清明。反之,皇帝荒淫腐化,整个统治集团势必“上有所好,下必甚矣”,于是对百姓敲骨吸髓犹不知餍足,这时封建王朝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尊重司法文帝不但注重法律的效能,把它看作是施政的准则,而且尊重司法部门的权限。史书记载了两则小故事很值得我们玩味。一天文帝的车队驶经中渭桥,一个人突然从桥下出来,把文帝的马惊了。文帝大怒,当即命侍从把他捕送廷尉(最高法官)治罪。廷尉张释之问明案情,判处罚款。文帝得知后生气地说,他惊了我的马,幸亏马脾气温顺,要是别的马,我早就受伤了,而你却只罚几个钱就敷衍了事!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皇帝和老百姓都要遵守的。法律如此规定,您却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就不能取信于民。现在既然由我廷尉处置,就要依法办事,否则上行下效,执法忽轻忽重,百姓就会无所措手足。文帝一听很有道理,就同意了廷尉的意见。另一则是,有人偷了高庙里的玉环,张释之依法判处“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可是文帝却坚持要“族诛”(把父母兄弟妻子都杀掉)。张释之说,根据法律,这样的处罚已经足够了;如果偷盗宗庙器物的要族诛,那么挖了长陵(高祖墓)的一坯土又该怎样处置呢?过后不久,文帝还是赞许廷尉的处置得当。汉代人说:“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这和文帝尊重司法部门的意见是分不开的。班固称赞文帝时一年断狱只有数百例,几乎用不着施加刑罚,这虽有过誉之嫌,但文帝比起那种“联即法律”、滥施淫威的皇帝来,确实要算是“好皇帝”了。

不以亲旧滥赐官爵封建社会盛行“一人

得道,鸡犬升天”,但文帝却能不以亲旧滥赐官爵。文帝窦皇后有个弟弟窦广国,小时被人拐卖,长大后姊弟相认。窦后有意封广国为侯,可是文帝只给了他一笔赏赐,并没有封官赐爵。后来文帝看到广国行为端正,很想让他接替张苍为相,但怕天下人议论他任人唯亲,考虑再三,终于作罢。相反,文帝对那些办事认真,敢提意见的人却能越级提拔。张释之原是皇帝卫队中的小官,一旦被发现有才能,很快就当了廷尉。

汉文帝是封建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汉初百废待兴、人心思定的情况下,能够从安定百姓着手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秩序。汉代人说文帝“寒心销志,不明求衣”,“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是说他谦虚谨慎,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工作,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差错。我想,这也正是人们至今还称道文帝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廷尉文帝汉文帝
绳之以法
徐庆华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罗文帝剪纸作品
止谤妙招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国法大于皇权
宝宝国学堂
谁人可如桓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