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1979-07-15约翰·克特

读书 1979年5期
关键词:苏联

约翰·克特 钟 宜

一部未来史

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以什么方式、什么原因、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进行?英国退休上将、曾任英国莱茵集团军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方集团军司令的约翰·哈克特爵士等人对此作了有声有色、扣人心弦的描述。这本书是假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年后的1987年圣诞节出版的,作者通过虚构的情节和文件,说明大战的起因和后果,介绍了陆、海、空战和空间战争的经过以及双方所使用的武器。此书在1978年夏末在英国出版后深受西方舆论界和军界的重视。全书共二十八章,约合中文三十万字。本刊第二期“书讯”曾作简介。下面是此书主要内容的节述:

“黑马幺洞,黑马幺洞,我是铲子6号。证实查理1号观察结果如下:大量装甲部队在格林威治时间3时05分越过东西德边界,兵力约一个旅。由PT-76、BTR-62和T-72组成。通知黑马6号,铲子即将应战。报告完毕。”

1985年8月4日清晨,美军第5军掩护部队的主力第11装甲骑兵团第3骑兵中队L骑兵连连长兰特里上尉,站在德国中部维尔德赫402高地上对着他的话筒喊话,同时眺望着蜿蜒伸向东德埃森纳赫的山峦那一边的边境地区。在晨曦中,他看到几十辆装甲车沿着高速公路的两边向他迅速开来。兰特里明白了:这是苏军进攻部队的先遣队。不可能是别的了。

他抓住话筒,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发出口令:“铲子,我是6号,各自为战。通话完毕。”他的手差不多还没有离开话筒的按钮,他就听到橡树棍式导弹呼地一声从十五门炮发射出去,飞向隐约在晨曦中的目标。

在兰特里身旁的列兵韦特突然叫起来,“哎,瞧那儿!”十五枚导弹中的九枚击中目标,轰的一声迸发出红色的火球和火苗。

当402高地被苏军炮火打得仿佛要崩裂的时候,谢里登式坦克已向预备发射阵地转移。韦特一下子被打死了,战术指挥所的另外两人负了伤。

苏军装甲部队停顿了片刻后,现在转向他这边开来。人们看到一支部队正离开大队伍,企图从侧翼包围L骑兵连。兰特里看到有一辆谢里登式坦克被苏联的反坦克导弹打得粉碎。这时候,他听到传来直升飞机压倒战斗喧嚣的呼呼打击声,黑马团的携带21枚陶式反坦克导弹的眼镜蛇式直升飞机已开始同朝海林根方向前进的T-72坦克展开捉迷藏式的战斗。

“铲子,我是6号。执行阿尔法3号方案。”这个命令是叫后撤到下一道阻滞阵地——俯瞰劳特巴赫的高地。

第一排和第二排脱离战斗后撤,兰特里扬一扬胳臂,战术指挥所的三辆M-113就开动了。第一辆正在越过劳特河上的桥,这时,突然强光一闪,桥不见了。兰特里觉得自己被抛到空中去,着地时左臂感到一阵剧痛。他的三辆指挥车中两辆着火燃烧。他感到自己要昏过去了。

这是1985年8月4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47分。

8月4日(星期日)凌晨,驻扎在德国中部地区的英军第1军掩护部队中的第8皇家坦克团C中队队长从无线电里接到战斗准备的命令。不到10分钟,声音又响了:“现在开始行动。”“敌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近。预期即将发生接触……”他听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他的坦克已爬上山脊。这时,在他眼前展开一幅他生平从未见过的吓人景象。山下的开阔地一直绵亘到大约两公里以外的隐约可见的林带。在这片开阔地上,是黑压压一片迅速向他逼近的幢幢黑影。这是坦克。它们横排成一线迅速向这道山脊逼进。后面接踵而来的又是一线,而第三线则刚刚从树林里开出来。似乎世界到处是苏联的坦克。

他从潜望镜里只见强光一闪,接着立即冒出一团黑烟,裹着一个火球,好象火山爆发一样,这表明,他左后方的一个前沿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已经找到它的第一个目标。

这时有一颗炮弹打在他的坦克前装甲板上,没有打穿而滑飞。坦克的主要武器火炮现在不能使用了。

第一批德国狂风式飞机已经返航到诺尔维尼赫基地,只有一架飞机失踪,时间是8月4日9时30分。德国空军这个联队的第二批飞机这时已深入东德上空,袭击华约军队的三个机场。

卡尔·冯·马沙尔上尉对他们的首次出战进行得如此顺利感到兴奋而又宽慰。空袭是从60米高度以亚音速进行的。在返航中,当他们掠过树梢时,他们看到在他们上空有许多米格式飞机,但是这些苏联战斗机中没有一架能够对掠地飞行的狂风式开炮或发射导弹。初步看来,这种超低空作战方式在突破对方严密的对空防御方面肯定是行得通的。至少在敌人有了对付它的办法之前,一切顺利。

英国皇家炮兵第146防空导弹连那一夜把它的十二个长剑导弹小队展开在霍屯堡山脊直到东面的平原上。这些小队的任务是保卫设在尼德艾因贝肯村里英军第1军军部。每个小队都有一部装着四枚细长、暗绿色的长剑式防空导弹的发射器,一部跟踪雷达,人员是一名军士指挥四名列兵。

警报!炮手亨利看了看远处的平原,一架飞机正飞过来,飞得又慢又低。情况不对头。

爱德华中士高喊:“不是敌机”。一架狂风式飞机,拖着一股白色的漏出来的燃料,飘忽不定地向西飞来。爱德华毫不怜悯地咒骂那个驾驶员,因为他完全在安全航道之外飞行,而且又如此危险地接近军部。但他一下子恍然大悟,命令小队人员各就各位。

四个黑点正从东方地平线低处悄悄地高速逼近。亨利大声叫起来:“进入射界!”一枚长剑式导弹腾空而起,飞向目标,小队在一片狂欢中看到一架装配工式飞机一阵闪光,在平原上空散作碎片。就在同一瞬间,右边那架装配工式的左机翼被打掉了,飞机螺旋形地掉下来;左边的一架苏联飞机化成一团耀眼的黄色火球,刹时也不见了。爱德华的第二枚长剑式导弹飞向剩下的那架敌机,但是俄国人在飞机加力燃烧室的一阵雷鸣中猛地向左一转,以掠地飞行的高度擦过山头逃之天天了。

近卫军战斗群某旅一个反坦克导弹班的帕特森中士的核生化防护衣已经被汗湿透并且满是尘土了。耳机向头盔下已经半聋了的耳朵传来尖声尖气的话音:“……障碍物以西,现有大约三十辆T-72坦克和至少一倍的BMP步兵战车,在它们后面有一支大部队运动的响声——请回答。”帕特森没有合眼已经不止四十八小时,他还是三夜之前在他靠近营房的住所里真正睡过一觉的。

他们在过去两天里已经展开和挖好了工事。今天早晨,苏联发动进攻了。谁都说过战争是决不会爆发的,现在却已经开始了。

炮击开始了。有二十分钟之久,成吨的炮弹落在帕特森的周围,大地在震动,天空一片昏暗。一发炮弹命中了,他的弟弟,乐呵呵的青年西恩,连同近卫军战士内文就报销了。1号和4号发射筒保存下来了。3号发射筒的人还活着,但受了伤。帕特森咒骂流进眼睛里的汗水,但坚持把十字准线对准他的目标,数着数……八-九-十。强光一闪,那辆苏军T-72突然停了下来,冒出浓烟。附近还有另一辆坦克也爆炸了。

这以后的几分钟长久得好象就没个完——装弹——瞄准——发射,然后再装弹——发射。10分钟以后,4号发射筒被消灭。随后,他的副手弗林被一块弹片从手腕撕裂到肩头。

现在只剩下三枚导弹了。帕特森疲倦地通过瞄准镜看到一辆坦克的炮塔对准着他。他同弗林赶忙出溜到一个谷仓废墟的一块石头后面。顿时天崩地裂,一片黑暗……

几小时以后,他恢复了知觉。他是爱尔兰近卫军第一营鸢式导弹排第一班唯一还活着的人。

新的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它象晴空霹雳,使那些首当其冲的人大都深感震惊。那些安全度过了这头一天的一些地面部队就象一场可怕的交通事故的幸存者一样,到傍晚还是晕头晕脑,感到茫然。在前途未卜和恐惧心理的迅速袭击下,北约部队有一些是干脆土崩瓦解了——但是这种情况不多。士兵们能够相当迅速地适应环境,哪怕是战场上可怕的环境,特别是在有了需要他们去完成的任务的时候,而其中首先是要有称职的指挥。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呢?

战争爆发前一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1984年,在美国选出南方的共和党人汤普森州长为美国第40任总统的时候,世界正在从基于军事和政治上争夺控制权的旧式冲突向发生城市游击活动和“第三世界产业革命”的更新式的冲突过渡。相形之下,东西方关系已不如南北方关系重要了。

政变越来越频繁,连包括苏联在内的机关权势分子也担心这种搞政变的习气会传到他们那里。

汤普森在当选后的那个周末,把他在国际事务方面有名望的两位顾问请到他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家中。一位是新建的大学联合思想库的主任,另一位是以前的国务卿。他要这两位顾问概括说明他们对汤普森政府1985-1993年(假定他连任的话)期间将面临的主要挑战的看法,思想库的报告应着重谈世界“贫穷的南方”,前国务卿的报告应着重谈苏联和“富裕的北方”。

1984年11月他收到了这两个报告。

思想库关于“贫穷的南方”的报告举出世界有四个最可能出事的地方:中东;加勒比海地区和中美;南部非洲;南亚次大陆。但报告最后认为,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可能是苏联及其卫星国出乱子。

前国务卿关于“富裕的北方”的报告认为:1977年到1984年期间,在世界富裕的北方,主要的不稳定因素是出现在没有及时适应新的生存基础的旧式国家或集团。苏俄已表明最不能适应一个变化中的世界,莫斯科现在在西面、东面和南面都遇到危机。

波兰和南斯拉夫由于不同的原因是两个最危险的出事地点。

自1982年以来,意大利共产党人参加了政府,法国又建立了一个人民阵线政府,所以要进一步推进欧洲的联盟已经办不到,北约组织也削弱了。

莫斯科更担心苏联的几个亚洲共和国滋长民族主义情绪。

1977-1984年期间,日本、中国和同它们有着密切贸易关系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在那个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世界其余地区没有任何安全可言。这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咎于苏美之间军事上的继续对峙。有些第三世界国家肯定是要拥有核力量的,苏联和美国为了取得新的实力地位,都会认为向可能要求它们帮助的国家提供核技术和情报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们可能认为这样比较能够控制爆发核战争。但前国务卿在报告中强烈奉劝美国新政府不要搞这种核扩散,千万不要去故意逗引忧心忡忡的俄国熊。

历史学家们看来大概会把1985年的某一天定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但是就非洲和阿拉伯人民来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了不止四分之一世纪了。到1985年夏,战争正在二十来个国家进行,其动机、方法和参加者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非洲之角。

人们广泛认为南部非洲的大问题,实际上也是整个非洲的问题。苏联的政策在非洲南部取得了数不清的成功。现在能用什么办法来制止它呢?

南非本身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欧洲之外的一个重要战场,另一个战场则是在波斯湾和南阿拉伯半岛。

七十年代后期,西欧对东西方关系的态度发生了某种变化。对苏联产生的幻灭和失望情绪最能唤起新的现实主义的东西。人们现在越来越相信俄国人自己说的,他们的武装部队一定要在推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了七十年代最后几年,一些欧洲盟国明确地认识到苏联在军事上日益扩充力量、在政治上始终顽固不化而对和平造成的威胁,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西方的防务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在苏联方面,由于爆发了波兰工人抵抗波兰军警试图逮捕可能搞罢工的领导人的冲突事件,苏联政治局在1984年11月14日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克里姆林宫领导人要求里亚布欣院士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一份阐述立场的文件。里亚布欣是一个在哈佛大学留过学的莫斯科人,在西方素有俄国的第一流基辛格式智囊人物之称。里亚布欣在报告中说:苏联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派遣苏军到波兰去,而是有必要在别的某个地方使美国人陷于软弱地位,并使汤普森政府刚上任就不得不实行几次屈辱性的撤退,等搞成一两次“汤普森退却”时,再转而奉承这位新总统,重新搞缓和。可以迅速开始实行的有五个计划:中东行动;印度行动;中美洲行动;南部非洲行动;南斯拉夫行动。建议只执行中东行动和南部非洲行动。反对执行印度行动和中美洲行动;不主张目前就执行南斯拉夫行动。虽然在欧洲采取行动最好是“拿下南斯拉夫”,但是现在还不是这种形势。现在面临的只是这样一种形势:最好是使汤普森总统蒙受耻辱,丧失信誉。

苏联政治局接受了里亚布欣计划。于是在1984年圣诞节前后,中东和南部非洲发生了一系列动乱:

埃及恢复了同苏俄的军事关系;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政府被推翻;南非索韦托等地发生了学生暴乱;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进攻南非;12月29日,苏联一艘潜艇击沉了伊朗一艘运输船;美国一艘情报船同一天在亚丁湾受到导弹袭击……有人说,苏联29日的袭击可以说是打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这是有些道理的。

在其他地方,事态以同样引人注目的速度发展着:1984年12月31日,东柏林发生了暴乱,苏军镇压了暴乱,并几乎立即从东德警察手里实行了接管;墨西哥总统于1985年1月3日遭暗杀;1月19日埃及邀请苏联管制苏伊士运河,美国第6舰队则有效地封闭了北边的出口。

苏联外交部长巴隆佐夫1月19日向苏联政治局呈交了一份密件,宣称苏联在中东和南部非洲采取的行动的目的已经达到。

1月20日,苏联沃罗特尼科夫主席电贺汤普森就任美国总统并邀请他出席一次首脑会议。

美苏首脑于1985年2月15日会晤,经过两天的相互指责和玩弄边缘政策,终于出现了结果:体面的和平。维持现状得到了肯定……

其实,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信任对方,以致无法作出任何实际的裁军尝试。相反,华沙条约加强战备的速度一如既往,北约也在继续作出一些有限的改进。政治上的小冲突恢复了。尤其是三个因素造成了不稳定的加剧:石油、中东和巴尔干……。

1985年7月27日,在西德海德尔堡,美国驻欧陆军参谋长向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来访者介绍完情况后,美国驻欧陆军司令接着站起来讲了话。他认为美国驻欧洲的陆军情况,比任何人设想的、特别是比俄国人所设想的要好些。他们的体制更新了,现代化了,战备教育一直抓得很紧。他们既熟悉这里的地形、气候,也了解自己的敌人。总之,他们懂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也可以守住防线。这位司令还说,中部集团军中的德国盟军的两个军,实力和编成同美军相似……。

也许这位司令官还有更多的话要说,但他没有说下去,会议室的门突然开了,一位参谋匆匆走进来,交给这位将军一个纸条。大家屏息无声。

这位将军说:“我接到通知,说几小时以前有相当数量的苏军越过边界进入南斯拉夫。”

……

1985年夏初的形势是危机四伏,动荡不稳。年初,苏联就试图利用其军事力量达到政治目的,以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对于是单独处置南斯拉夫还是在欧洲全线挺进的问题,苏联曾有意见分歧。但苏联为响应来自南斯拉夫国内某方面的求援呼吁而采取有限行动,无论如何是有吸引力的。他们认为美国不大可能采取有效的反干预行动。假如美国这样做,苏联就有理由利用这一点而从波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向西方发动一次更全面的进攻。

西方由于认识到苏联的选择之一必定是在欧洲发动战争,包括重新夺取南斯拉夫,因此已作出了认真的努力来弥补北约欧洲盟军常规部队的缺陷和弥补联合王国至关重要的防空中所存在的缺陷。

1985年7月27日,苏联的一个空降师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着陆,占领了通向贝尔格莱德的要道。与此同时,苏联的一个摩托步兵师从匈牙利沿着布达佩斯至萨格勒布的公路越过南斯拉夫边界;紧接着又开进了另一个摩托步兵师。亲苏的“保卫南斯拉夫委员会”被承认为南斯拉夫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的边防军经过短时间的交战后,很快被迫撤向萨格勒布。

西方自然对那里发生的事情十分关心,因为南斯拉夫的继续中立显然对西方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北约不得不作出决定,终于使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得以从意大利出发,在南斯拉夫的里耶卡(阜姆)、卢布尔雅那和达尔马提亚群岛一些岛屿上登陆和着陆,没有遇到抵抗。在二十四小时以内,他们便与苏联的空降部队和装甲部队处于敌对行动的状态。

于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苏美军队的一次初次交锋发生了:进攻斯洛文尼亚的苏联部队在卢布尔雅那和萨格勒布之间的科斯塔温维察郊外同美国海军陆战队迎面相遇,发生首次遭遇战斗。

苏联的军队参与了同美军作战!这是一个惊人的、几乎难以置信的事件。它把人们长久以来所担心的事情变成了严酷的现实。苏联和美国已经在战场上兵刃相见。瓶塞已经打开。对苏联来说,现在只能是对西欧发动一场早已周密准备的全面入侵,向莱茵河挺进。除此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1985年8月4日,星期日,中欧时间凌晨4时前不久,激烈的战斗首先在内层空间爆发了。美国的通信卫星和侦察卫星遭到了广泛的和显然是经过十分周密准备的袭击。

几分钟过后,大约四点钟的时候,华约的飞机和导弹使用高爆弹药和化学弹药,对在西德的北约中部地区的机场、司令部驻地、后勤地域以及隼式和奈克式防空导弹发射场实施大规模袭击,拉开了大举进攻的序幕。

华约军队的突然袭击绝不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可是料想进攻还不会立即发生,这种估计至少在开始的时候削弱了后方地域的保护性措施和防御性措施的有效作用。

从一开始进攻,华约军队就使用了化学战剂。但只是在战线的某些地段使用过。对美军的两个军没有使用化学战剂,这或许是因为美军也拥有进攻性化学武器的缘故吧。

各主要机场遭到了化学战剂的袭击(通常是芥子气或者是G型与V型神经毒气),这些化学战剂是用导弹发射的。后勤设施和通信设施也遭到化学袭击,人一旦吸入或由皮肤吸收哪怕很少量的氰化氢之类剧毒性化学战剂,若不立即医疗,几分钟内就造成死亡。但化学袭击的主要效果与其说是造成伤亡,不如说是严重限制了人体的活动,穿着笨重的防护衣、又要避开沾染地区,使部队的活动能力和机动性大大下降。

华约军队在进攻之前,还从分界线东面进行了很广泛的电子干扰和反雷达活动。开头的时候,这种活动绝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很快就发现它远远比不上西方所拥有的电子战手段了。

敌军在地面进攻的火力准备开始之后不到一小时,派出四路强大的装甲突击部队。每一路在一个师的正面上,以诸兵种合成的一个团兵力的先头部队为前锋,通过边防线上迅速开辟的通道,进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境内。紧随着坦克师的是摩托化步兵师,它们随时准备扩大突破口。

已经进入全面戒备状态的盟军战术空军和防空部队,在敌人进攻一开始的时候就立即作出了反应,力图削弱苏联空军的活动。

北端的不莱梅机场被得到苏联空降步兵支援的敌方第五纵队夺占。汉堡市受到一支强大苏军的牵制,这时正被苏军进攻部队迂回过去。因为汉堡市政府曾强烈要求盟军宣布汉堡为不设防城市。

欧洲爆发战争那一天上午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1966年退出北约组织的法国政府宣布要完全履行根据大西洋公约承担的义务。因此,这时法国已同苏联及华约盟国处于战争状态。这对盟国起了一定程度的鼓舞作用。

苏军的攻势来得猛,他们不论在哪里进攻,都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甚至不顾一切后果,因此,一处或几处突破在所难免。突破以后,第二梯队的部队就紧跟而来竭力迅速扩大战果。

后来的五天里,由于南面的法军日益增强的实力对于稳定右翼起了很大作用,就越来越清楚地看出,敌军主攻方向将继续在北面。

到8月7日,西方的北部集团军不断加强防化学措施的情况开始引起忧虑,野战指挥官们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报复行动的压力增大了。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觉得要在化学战方面给予北部集团军一定的支持。于是载有洒毒箱的F—4鬼怪式飞机大量地集中使用了持久性致死毒剂来袭击苏军第二梯队和预备师。这些袭击迫使苏军部队不得不采取事先没有计划的行动。

8月4日,苏军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就从科拉半岛进入了挪威境内;8月6日和7日,南欧盟军司令部,连同紧急拼凑起来的意大利流亡政府搬到了西班牙,意大利半岛完全落到苏军手里。8月10日,荷兰的马斯河以北的那部分领土被苏军占领,荷兰政府迁到了埃因霍温。8月12日,中部集团军司令部的主要指挥所遭到一枚导弹的直接命中,集团军司令官当时正在主要指挥所,当场牺牲了,接替他的是美军第5军军长。

8月13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公布了两项决定:第一项决定是他最后拒绝了他手下指挥官要求允许使用战场核武器的任何紧急请求。第二项决定是关于预备队投入战斗的问题。

但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掌握的战区预备队只有七个师左右的兵力,大都配置在黑森和莱茵兰。而没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命令,中部集团军根本不得动用这些部队。如果没有预备兵力可用,那么防止崩溃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启用战场核武器来支援了。

盟军最高司令是了解美国总统的心情的,他要几乎不惜一切地谋求美国城市免遭核袭击。因为一旦双方开始互相使用战场核武器,要想使城市免遭核袭击就不容易了。

8月8日有四支船队从美国启航,横渡大西洋运送两个整军的几乎全部重型装备和剩下的兵员(大部分兵员已空运到欧洲),这些船队启航不久便遭到了苏联潜艇和飞机的猛烈而顽强的袭击,损失很重。将近五分之一的运输船只被击沉。增运的兵团人员,总共约有七万名,大部分已空运到英国和法国西北部。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海战是由一艘英国潜艇和一艘苏联潜艇进行的。8月5日,它们在设得兰群岛和法罗群岛之间的海域里相遇。这个海域连同其延伸到冰岛、而且越过冰岛一直到格陵兰的海域,后来成了这次大战中的主要海战的战场。那天,英国核动力潜艇邱吉尔号奉命在设得兰群岛与法罗群岛之间的海域进行反潜巡逻时,发现对面有一艘T级潜艇,邱吉尔号立即发射鱼雷击沉了敌艇。

华约军事行动的政治目的是:先占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并使之中立化,然后要求停战,谋求与美国谈判。华沙的军事行动尽管遭到了北约军队猛烈的抵抗,但他们凭数量上的优势已达到大部分夺取领土的目标。能否扭转这种局势,完全取决于海运增援部队能否安全及时到达。

8月7日夜间,争夺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间隙海域之战打响了,北约赢得了第一回合。

8月8日,一批护航运输队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启航,以23节的速度航行。它们能在14日以前把部队和装备运到法国北部港口。但是,8月4日从科拉湾开出的一批苏联潜艇这时正穿越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间隙海域。它们是领受了严格的命令,要集中力量对付运兵护航队的。8月11日,发生了第一次攻击,从两艘C级核动力潜艇上发射来16枚视距超音速巡航导弹,其中8枚导弹经过诱导而偏离了目标。另外8枚一下击中了护航运输队的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在内的6艘军舰,航空母舰当即爆炸沉没。第二次攻击发生在四小时以后,苏联潜艇一次齐射4枚导弹,在几分钟之内4批共16枚导弹相继飞来,又有半数击中目标。以后两次攻击发生在两小时以内。但大西洋盟军满意的是,有许多导弹被宙斯盾反导弹系统所击毁,而且有两艘实施攻击的苏联潜艇被发现和受到追猎,其中一艘不久便沉没了。

这时,苏联北方舰队司令决定发动空袭,他派了40架逆火式飞机,以单机为单位飞到纽芬兰和英吉利海峡入口处中间的一个会合点。逆火式飞机用AS—6空对舰导弹进行袭击,使北约的一支“骑兵”护航运输队遭受惨重损失,7艘运输舰被击中,其中4艘迅速沉没。人员的伤亡是骇人的。5艘护航舰被击沉或击伤。15架逆火式飞机被击落。

两小时以后,苏联潜艇又发动了一次攻击,但这一次没有象俄国人所希望的那么成功。

8月12日,美国的大西洋攻击舰队开始猛攻苏联在科拉湾的一些海军基地和机场。

还有一个危险有待消除,勒阿弗尔港的扫雷部队正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以保证进港水道畅通,因为他们在8月13日到14日的夜间发现了苏联布的水雷。

这一次运兵护航队没有再发生伤亡。从美国和加拿大启航的48艘运输舰当中,有12艘被击沉或者受了重伤。但是它们终于按时到达了。

海战一直持续到北约军队的反攻在中部地区制止了敌人前进的时候。苏联海军拦截从北美直接海运给欧洲盟军的增援部队,其成功率不超过25%,这就在支援苏联陆军方面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而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和西部通道盟军联合司令部彼此配合,使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得到了决定性的支援。

苏联在中东的海军和空军曾在一段时间内成功地控制了红海和阿拉伯海。但是在印度洋活动的美、英、澳三国联军最后终于压倒了它们。

等到人们可以对1985年战争总的结局作出估计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也许会把苏联的崩溃归咎于戈尔什科夫这位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统帅。因为正是戈尔什科夫大力鼓吹不断加强苏联海上力量的做法收到了效果,才把他的同志们引向了灾难——当海上风浪太大的时候,熊便淹死了。

在地球的从三百公里到至多三万二千公里的内层空间,交战双方也进行了生死搏斗。

1985年8月2日,东部标准时间6时0分,从肯尼迪角发射了一个轨道飞行器企业101号,上面载着四个人,由美国空军上校“细长个儿”温特沃思担任指令长。这是一次多项任务飞行,要求飞船在定期飞越俄国和东欧上空时进行摄影和全面电子侦察。到8月3日午夜,企业101号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40个小时。它的所有系统的工作状况都非常好,一直定期把拍摄过的胶卷的装运箱送回大气层供回收和处理。但是飞船已经受到苏联的严密监视,俄国人对于已经处于战争边缘的时刻竟然有四个美国人每天十次安然飞过他们国家的上空是无法忍受的。

8月4日凌晨,苏联发射了联盟49号,上面有两个乘员,在围绕轨道运行第四圈时,它作了机动飞行来到距企业号150米以内的地方。温特沃思当时正在用肉眼进行观察,当联盟49号第一次用激光扫描企业号时,激光扫过了他的视线,把他的眼睛搞瞎了。接着,企业号的五个喷嘴坏了,升降副翼也坏了,最严重的是,他们的太阳能电池似乎也遭到破坏:他们已不可能自行返回大气层。

空间控制中心在过了五分钟之后宣布,刚刚回收了一个卫星返回基地的企业103号将尽快作好准备,然后就上去把他们接回来。可是这时战争已经开始,美国的监视工作受到破坏和干扰,参谋长联席会议冷酷地决定:在企业103号准备就绪以后,必须等着替换最需要替换的卫星。温特沃思上校和他的部下是在大战爆发前离开地球的。他们在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轨道上运行,直到1985年8月底,当局才回收了他们的尸体。他们成了空间战争的第一批牺牲者。

自从8月4日早晨全世界的人们醒来时发现再次爆发了一场大战以来,在主要战场的欧洲中部地区及北大西洋水域,敌对双方经过了残酷的较量。到8月15日,整个欧洲战局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盟军从后撤转而固守,又由固守转而反攻。北部集团军8月15日开始反攻后不久,在克雷费尔德突出部的苏军几个师很快就后撤了,这是在华约整个前线有条不紊的后退的开始。到8月18日,在东西德分界线以西得到解放的中部集团军地区,已经不再有华约军队的踪迹。8月20日,不莱梅解了围,8月23日,除了在汉堡(尽管汉堡市政府曾宣布为不设防城市,但它还是被俄国人占领了。)周围以外,华约军队已在东西德分界线全线设防固守。

大战爆发以来,惊涛骇浪的三个星期过去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领土这时只有一小块仍然掌握在敌人手里。不莱梅成了一片废墟。汉诺威也受到十分严重的破坏。目前虽然还看不到和平,但是最严重的局面看来已经避免,至少是暂时避免了。华约军队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入侵已经失败,大西洋联盟保存下来了。

正当苏联在欧洲的进攻停顿下来,海上战争不仅突出表明了苏联作为一个海上强国在地理上处境不利,而且还表明它在克服这些不利条件方面举措失当的时候,在克里姆林宫内外开始出现了政治不稳的种种迹象。

苏联决策者预见到华约分崩离析和国内不满的危险,再次发生了分裂:鹰派大叫大嚷,鸽派主张返回俄罗斯本土。前者争辩说,虽然常规战斗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发展,但是核军备仍然完整无损。与其在政治上慢慢衰亡和被迫丧失殖民地,还不如来点同归于尽为好。苏联大片地区非常落后,这使它同美国进行核交锋之后能够较好地生存下来。此外,苏联有足够的弹头,可以向中国的目标也发射一些,从而把中国的威胁推迟一代人的时间,而受到中国报复的危险是微乎其微的。还有,如果他们真的准备走那么远,那就很可能在发生破坏之前同美国作成一笔交易。比如他们可以对西欧的目标进行一次或几次核突击,以表明他们是真的要这样干的,而同时向美国建议订立一个维持现状、并把世界划分成两个势力范围的协议。两国使欧洲保持分裂局面,双方一起采取行动来保持中东的秩序,会使两国都得到好处。只要对方不干预,它们每一方都对付得了中国。

这是一幅有说服力的图景。但是来自东欧和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越来越多的消息却已在支持鸽派提出的相反的论点。

政治上的背离趋势后浪逐前浪,越卷越高,使苏联总参谋部觉得再要依靠那些有很大部分士兵是这些地区的人的部队已不复安全。大量的可靠部队不得不从真正可称之为俄罗斯的军区往东调。因此,留在波、匈、捷维持内部安全的部队就少了。苏联的兵力不但要抵抗在德国越聚越多的西方军队和需要对付中国的潜在威胁,而且同时还要在两条战线上对付反抗苏联的民族起义,所以已经分散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

在西方那一面,也展开了一场争论,他们争论的问题是:进军,还是不进军。但在他们还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时,在莫斯科的辩论中却出现了新的戏剧性转折:

克里姆林宫统治集团里的“核”派人物认识到时间对他们不利,因此同主席兼总书记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反对派则被枪口挡在会议之外。他们坚持要立即采取步骤,以核战争相威胁。只要对西方的某一个目标进行一次原子袭击就足以表明他们的决心了。与此同时要向美国发出信息,建议立即从非洲和中东撤走一切外国军队,举行双边谈判以确定美苏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趁西方在英国举行最高级会议的时候袭击英国的某一个目标将是适宜的,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深知,除了走苏联所建议的道路之外,其他任何道路都是危险的。不要把伦敦本身作为袭击的目标,这会使盟国的对抗和决心都加强到使这种袭击产生反效果的程度。伯明翰就行了。它是一个工业大量集中的城市,也是军火工业中心。而且离首都伦敦很近,用不着把伦敦夷为平地就可以让伦敦感受到那里的爆炸。沃罗特尼科夫主席除了同意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重要的是一定要使美国人十分明确地知道,这只是一次单独的袭击,旨在说明如果他们拒绝苏联的要求的话会出现什么局面。不要把它看成是全面核进攻的前奏。必须预计可能招致某种报复行动,但是如果发出的信号为对方所理解的话,这种报复行动只会局限于一次规模差不多的袭击。

一个预告性通知通过华盛顿送交了在伦敦的美国总统,告诉他,苏联主席将在第二天,即8月20日格林威治时间10时20分通过热线同他讲话。没有任何人料到,伴随着提出谈判建议的是一次广岛式的示威。因为在通话的时候,苏联主席宣布已经发射了一枚导弹,接着就要求美国在一星期内派出代表谈判苏联的建议,不然就要再进行有选择的打击。如果有任何人想用一次先发制人的全面核进攻来防止这一点的话,那么对方向汤普森总统提醒了,苏联拥有强大的第二打击能力。

8月20日上午10时30分,苏联的一枚SS—17导弹的核弹头在英国伯明翰市温森格林监狱上空三千五百米爆炸。在几分之一秒内,爆炸所形成的接近太阳温度的火球的直径已达两千米,朝着伯明翰市中心降落。爆炸发出的亮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闪光在伦敦都看得见。尽管两地相距那么远,在伦敦看见这个火球的人也有短时间目眩失明,脸部也微微觉得发烫。

火球释放出来的巨热对二十公里以内的人和物产生的影响更大了。距温森格林监狱大约十九公里的切斯沃特湖上,游艇上衣服穿得极少的人在受到火球的热浪连续不断的袭击时觉得身上的皮肤开始象火烧一样。有头脑的人潜入水中逃避热浪。凡是没有潜入水中的人,暴露在外的皮肤都烧起泡来。游艇上的漆都卷了起来,尼龙帆溶化了,艇上的报纸着了火。只有穿衣服多或者被某种东西遮挡住了的人,才没有受到严重烧伤。

越靠近温森格林监狱,火球发出的热所造成的影响越明显。树叶枯干了,矮灌木冒烟欲燃。干草堆燃烧了,建筑物和车辆上的油漆烤起了泡泡。凡在室外的人都被烧伤,需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离火球越近,热度越高,热浪所到之处,轻的东西都起了火,金属和其他物件都烤焦变形。人身上的衣服已不再能起挡热作用,衣服烧光了,室外的人烧伤面积之大,即使得到第一流的治疗也没有什么治愈的希望。显然,温森格林周围三四公里之内几乎成了一片火海。

核弹头爆炸以后,几秒钟之内巨大的冲击波就继热浪而来。爆炸后还不出一两秒钟,冲击波就袭击了火球下面的市中心。巨大的压力转眼就把下面所有的建筑物摧毁,剩下的只是一片废墟。冲击波咆哮着从中心往外冲,地面上没有任何建筑物能抵挡住这种巨大的压力和爆炸所引起的暴风。在温森格林周围三公里以内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幸免,所有的房子和建筑物都成了瓦砾,整个地区看起来活象一个大垃圾场。

被热浪灼伤痛苦最甚的人,被随之而来的冲击波了结了性命,免了活受罪。本来在室内的人现在已埋在山一般的瓦砾底下,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在温森格林三四公里以内,没有几个人能逃过爆炸的直接杀伤。空中到处是横飞的物体,它们是被从温森格林向外冲的风卷上半空的。直到离那里四五公里处,风速仍达每小时五百公里。暴风把沿途的东西卷得象碎纸似的乱飞。汽车和其他车辆被刮得不停翻滚;在室外的人被卷到空中;瓦片、砖块和所有被卷起来的东西都象飞弹一样在空中飞射,冲破一切障碍,砸伤了许多人。在距离中心七八公里以外的地方,破坏程度开始减轻,但所有轻型结构也全被吹塌,屋顶被刮跑,高大的建筑物遭到的破坏很大。

距离温森格林十二公里的伯明翰机场遭到的破坏比较轻,但是机场上的风速大约为每小时一百六十公里,许多飞机的机翼或尾翼不见了,或者被冲击波冲得侧卧在地上。

冲击波从中心向外扩散的速度同音速差不多。在核弹头爆炸后大约三十秒,冲击波传到伯明翰机场,那里,爆炸声也极大,持续了十至十五秒钟。过了大约八分钟,巨响在伦敦也听见了,那轰隆隆的声音从八分钟前看见火球的耀眼闪光的方向象滚雷似的传来。伦敦的有一点核武器知识的人都很明白出了什么事。

一分钟内,核爆炸的惊人的直接杀伤破坏停止了。在彻底遭到破坏的伯明翰市中心的上空,庞大的蘑菇云上升到了十五公里高空,已扩散到直径约达二十公里。在以温森格林为中心的半径五公里的范围以内,似乎一切都在燃烧;在这以外到八公里的范围内,几乎没有一座建筑物或幸存的东西没有起火。在这个范围以外,着火的东西就不那么多了,但一直远到十五公里的地方也还有一些建筑物着了火。

以温森格林为中心的半径大约十五公里的圆圈内燃起来的火开始越烧越旺,特别是伯明翰市中心的倒塌的房屋的火开始猛烈燃烧。火焰窜得越高,越把空气往里卷,结果,风开始从外朝着火焰里刮。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火势,以致离最初的爆炸还不到二十分钟,伯明翰市中心约三十平方公里的地区已经是一片火海。

这枚核武器的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惊人的。这一天阳光灿烂,许多人衣服穿得很少,露在外面的皮肤很容易烧伤。大约有两百万人遭到了浩劫,其中有将近三十万人在几分钟内就死于核武器的热辐射和击冲波,或者在后来由于得不到任何医疗或急救而死亡。还有二十五万人受到严重的砸伤或烧伤,急需住院治疗。另外有五十万人受轻伤。受伤者如此惊人之多,而诊疗所和医院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消防部门同样遭到严重破坏。伯明翰市政机构和组织几乎都不存在了。警察、消防部门、医疗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正常电话联系全给破坏了。再一个问题是伯明翰整个地区断电。供电系统广泛遭到破坏。

到8月20日日终,伯明翰周围的六百平方公里的地区依然被数不清的火光照得通明,让火自己烧完熄灭。黄昏时,在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地区,人们几乎把全部力量都集中起来去对付伤亡人员了。到处要求医院治疗,到医院去的人之多,到了需要警察来保护医院的地步。即便如此,人们想得到治疗或设法让别人得到治疗的心情十二万分的焦急,以致开始发生暴力行动,几家幸存下来的医院外面发生了骚乱。

这一天里,全国都惦记着伯明翰的情况。人人都知道,一个核装置爆炸了,大多数人还确信,这只是许多核装置中的第一个。

政府已命令联合王国陆军司令部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支援伯明翰,只要不影响其顶住进一步的核袭击的能力就行。

伦敦市民看到了伯明翰上空核爆炸的闪光,听到了爆炸声。在他们观看高空中的蘑菇云聚而又散的同时,政府已经采取行动。军政人员立即开始执行预防核袭击的应急计划。政府宣布首相将于中午在电视和电台上向全国发表讲话。

中央政府已经迁出了伦敦。疏散计划的初步阶段在8月4日就已经执行。各军政总部的主要班子不久也迁到地下作战指挥地点。

首相发表广播讲话时,说明了英国第一座城市——实际上也是西方世界的第一座城市——遭到核袭击的情况,并概述了正在做的救灾工作。她一再要求灾区以外所有的人都留在原地;谁都不知道联合王国是不是还会——也不知是在它的什么地方——再遇到一次袭击。

首相接着宣布,敌人遭到了核袭击的回击,其威力超过了他们对伯明翰的袭击。这是官方第一次宣布苏联城市明斯克已被摧毁。

核武器在伯明翰上空爆炸刚过几分钟,当爆炸造成的巨大破坏接着又大火迅速蔓延,不列颠诸岛各地千百万人听到电视和电台紧急广播以后惊得目瞪口呆之际,美国总统正在同英国首相通电话。此时是格林威治时间10时35分。两人立即得出了一致的看法,认为即使仅仅为了避免士气和民心一落千丈,也有必要立即采取报复行动。给法国总统打了电话,他马上表示赞同。在陆续通知其他盟国的同时,就已经向两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一艘美国的,一艘英国的)下达了命令,要它们各发射两枚导弹,目标为明斯克市。爆炸中心应该正好是在市中心上空,高度三千米。两艘潜艇都报告发射顺利无阻,完全准时、准确适应其任务要求的四枚导弹的多弹头飞快地一个接一个命中目标而爆炸。效果是惊天动地的。这是伯明翰恐怖爆炸的重演,但是比伯明翰更严重许多倍,民防的预防措施几乎一点也没有减轻所受的损失。电视或电台都没有报道这次袭击。但是消息却象野火蔓延似地一下子传遍了全世界。这件事在各地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对苏联本国及其卫星国的影响之大更是超过了任何别的地方。

西方仍通过热线告诉苏联领导人,这是作为不可避免的报复行动而下令进行的一次有限的袭击,并且说关于举行谈判问题的答复将在三天内发出。但是结果证明这是没有必要的。

这次核交锋,就苏联方面来说,在发动之前根本没有装装样子同其附庸盟国协商,更不用说同它自己的各加盟共和国协商了。结果这次核交锋却成了引起郁积未发的民族主义情绪爆发的导火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苏联的武力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受到挫折;它强迫自己的附庸国到非洲参加民族解放战争,可是又不让他们在本国国内享有民族自由;中国向中亚国家以及西方向欧洲卫星国表示愿意提供外来援助;现在又增加了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认识到俄国很可能已经发动了一场核战争,他们若不立即脱离俄国的控制就可能都陷进去。这种反抗情绪的爆发在东方来得较快也较猛烈,在欧洲则较婉转曲折但却更具有决定意义。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首先开始行动,他们促使当地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和不承担义务的宣言。驻阿拉木图的苏军司令准备进攻现由当地警察和民兵守卫的苏维埃大楼,但是他不习惯于在当地果断行事,因而请求莫斯科给予指示和授权。而克里姆林宫当时正忙于准备核战争,并且由于内部意见不同而陷于分裂,顾不得给予答复,于是失去了战机。兴高采烈的群众涌向街头,举着宣布同俄罗斯人民友好和要求俄罗斯军队和平地撤回他们自己国家的横幅标语。中国的威胁看来比本地的“骚乱”更加危险,因此这位将军就带着他的大部分驻军前往增援边境去了。

在同中国或伊朗交界的其他共和国,由于边界上的军事活动牵制着苏联军队使其不能投入国内保安工作,宣布独立的行动同样取得了成功。但是在乌兹别克共和国没有这一有利条件,驻塔什干的苏联军队对民族主义领导人采取了血腥的报复,暂时阻止了争取独立的运动。在这同时,在西边发生了更严重的麻烦,它最终给了苏联统治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致命的一击。

明斯克的毁灭加速了苏联西部边境地区事态的发展。明斯克是一个选得很好的目标,是从理论上说来具有自治地位的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首都,它西近波兰,又是乌克兰的北邻。波兰和乌克兰都迅速得出了必要的结论:除非它们采取步骤改变历史的进程,否则下一次就可能轮到它们了。波兰国防当局动用了秘密联系途径,指示所有的波兰部队坚守自己的阵地,抵制任何(再重复一遍,是“任何”)其他调令,并且抵抗任何方面对阵地的袭击。同时,他们同地下组织进行了联系,并布置后者通过其秘密电台向伦敦发出急电,报告波兰当局已经采取了什么行动,并且要求盟军将不进攻波兰部队阵地。波兰政府收到了令人鼓舞的肯定的答复,于是悄悄地起草了一份波兰退出华沙条约的宣言。

但是,真正决定性的打击却来自一个意料不到的方面。苏联的政策一向是费尽心机镇压或者安抚乌克兰方面任何独立思想的征兆。乌克兰对苏联的粮食供应贡献巨大,它地处苏联面对西方并同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接壤的地区的前线,它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这一切都使它成了苏联仅次于俄罗斯本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966年,在基辅开庭审判了一批鼓吹脱离苏联的人,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情绪受到了镇压。但镇压只是把这种情绪引向了更有力量的地下活动的渠道。乌克兰人民族主义情绪的现代代表人物懂得革命只有从最高层开始才能成功的道理。他们决心利用乌克兰居民尚存的唯一的一项重要的自由权利——个别的乌克兰人有机会在苏联的中央机构中取得有实权的地位。有好几位将军就很得志;现在民族主义者最得人望的代表人物就竟然披着秘密警察这样一种人们想不到的伪装。

瓦西里·杜格连科1960年从基辅警察学院毕业之后,就由赫鲁晓夫的一些乌克兰老朋友推荐给赫鲁晓夫,被调到莫斯科克格勃总部。由于他当时职位还低,所以他平安渡过了赫鲁晓夫倒台这一关,以后又沿着权势的危梯爬上了专门负责克里姆林宫安全保卫工作的副头头的高位。他同乌克兰共产党里民族主义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自然还把好些乌克兰同胞安插在克格勃内、特别是负责克里姆林宫安全事务的那一部门内担任适当的职务。

因此,一套强有力的班子已经准备妥当,明斯克的核爆炸为使用这套班子提供了机会,也造成了使用它的必要性。杜格连科和他在乌克兰党组织的朋友们不希望参加俄罗斯毁灭的最后一幕的演出。虽然他们模糊地知道波兰即将发生什么事,但是他们对于局限于乌克兰的分离运动前途感到没有把握。必须对苏联体制的中央堡垒发起进攻。

在中央,他们可以联合“鸽派”集团。随着从东方和西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鸽派”集团的影响甚至在武装部队当局的某些机构中也扩大了。为使政变安然渡过危险的最初几个小时,在武装部队当局争取到一些朋友是至关重要的。

军队里的这个集团甚至在伯明翰受到核袭击之前就断定,核战争既不能使苏联实现其在西方的目的,也不能恢复东方的秩序。如果有意识地把一些部队调回俄罗斯的心脏地带,将来建立一套有条不紊的统治体系的希望倒会更大些,在这样一个体系里,武装部队将能发挥有效作用,武装部队的司令官们将能维持一种尚称安稳的生活。

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双方在把各自的最终目的秘而不宣的情况下,为了压倒中央委员会里的强硬派十分可能坚持采取核自杀行动的主张这样一种策略上的目的,而建立起了谨慎的联系。

无论如何,事情刻不容缓。政治局预定8月22日开会,以便决定在一旦美国人不接受要他们参加维持现状的谈判的最后通牒的情况下,进一步该如何行动。

在举行这次决定命运的会议的那一天上午,杜格连科的上司,即克格勃的首脑,在乘车驶入莫斯科的路途上遇到“车祸”丧了命。这时已经在克里姆林宫里的杜格连科可以相信他将有机会参加政治局会议了。他所依赖的是两件事:其一是,采取的行动完全出人意外,因此,除了执行计划所需要的十几个秘密警察(其中大部分是乌克兰人)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计划的细节。其二是,当时的苏联行政机器总是顺从地接受最高领导层下达的命令,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命令。这实际上是他决心加以改变的一个特点,但是在这一次这个特点却帮了他大忙。当政治局会议开始举行、他被召进去汇报他的上司遇到的车祸的情况时,他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不是一札文件而是一支手枪,他用它击毙了沃罗特尼科夫主席,在会议室外面早已作好准备的杜格连科的同谋们一听到这个信号就一拥而入,解除了政治局其他委员的武装。杜格连科宣布他担任主席和党的总书记的职务;在武装警戒下,他下令解除了几个主要的强硬派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并且得到了其余委员的归顺。这些委员在四周都还有枪口对着他们的情况下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其后几个小时里,他们紧张地抢时间采取行动,赶在任何反行动还来不及采取、任何发射核武器的草率命令还来不及下达之前,就有效地掌握武装部队的指挥权;设法使老百姓放心;同样十分重要的是还要使美国人放心,让他们不要产生采取先发制人的核袭击的念头。当杜格连科完成了在莫斯科必须立即采取的行动以后,最后通过热线同汤普森总统通话的时候,他能够很有信心地向汤普森总统保证苏联核部队已奉命解除戒备状态,并且恳求汤普森总统也对美国的核部队下达相应的命令。另外,杜格连科还建议在十二小时内完全停火,并且及早在赫尔辛基召开会议来拟出媾和条件。

甚至连西方最有经验的克里姆林宫问题观察家也感到意外。在其后几小时的混乱当中,当美国正在准备作出答复的时候,有些人表示他们坚决认为这是一个诡计,有的人则极力主张,如果在莫斯科确实发生了颠覆政府的事情,那么现在正是趁机推进,把俄国人干掉的好时候。另一些人更明确地提出,这只不过是俄国人的策略上的改变;这个新的、比较开放、权力比较分散的政权从长远来说对西方比它的前任更危险。因此,不应当作出让步,应当保持警惕,如此等等。但是最后终于商定,同意对这样一件虽然不一定是永久的然而还是很大的幸事表示领情,对苏联降低核部队戒备水平的行动作出响应,接受停火,并且在采取应有的谨慎态度的同时为召开会议进行准备。

杜格连科不得不作出比这还更艰巨得多的决策,要决定苏联的前途这样一个大问题。在仓促召开的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代表参加的会议上,实际上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能承认联盟已经解散;现在乌克兰公开宣布它的目标是独立。这是亚洲的许多共和国已经实现的目标。俄罗斯人这时显然不得不接受,不管他们愿意与否,他们只有单独自成一国了。

会上还普遍同意,他们将组成一个联合代表团去出席赫尔辛基会议,同时将商定各共和国分离的办法。处置欧洲、非洲和中东的原苏联部队这个庞大的问题,正由联合国救济和遣返组织负责解决。

这次赫尔辛基会议,正如许多会议所采用的形式一样,分成了一系列的会议,其中有一些如今仍在继续进行中。苏维埃联盟的崩溃意味着欧洲的大规模敌对行动的结束,但它并不意味着全球和平的实现。世界上还有一些冲突迄今尚待解决,战斗仍在继续进行。现在看来苏联正分裂成若干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没有完全确定。原华沙条约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分歧,它们同不久前刚交过战的西方联盟成员国之间也有分歧。要解决这些分歧,既费时日,也远非易事。同时,在欧洲之外,仍有战事。

然而,完全可以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以华沙条约1985年8月下旬的崩溃和大国之间停止直接敌对行动而告结束。

猜你喜欢

苏联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苏联解体30周年:多数俄罗斯受访者怀念苏联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我错失“苏联版5元券”
浅析苏联外交决策机制的特点
文化规制的悖反效应
戈尔巴乔夫惋惜“苏联不复存在”
雾在做迷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