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何须怕断头

1978-08-17宋文郁陈汉涛孙兴盛

中国青年 1978年1期
关键词:小韩王雷周总理

宋文郁 陈汉涛 孙兴盛

一九七六年清明时节,首都百万人民冲破“四人帮”的重重压制,满怀悲愤,为敬爱的周总理举行了盛大的人民祭奠。群众面对“四人帮”的淫威,勇敢地发出了震动世界的怒吼:“誓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周总理!”“打倒江青一伙野心家、阴谋家!”人民用自己的血和泪庄严宣告:总理丰碑不可撼,亿万人心不可侮!

这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被“四人帮”无情地镇压下去了……可是,镇压人民者必定灭亡。仅仅过了半年,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就代表人民,把“四人帮”押上了历史审判台。

在欢庆胜利的今天,我们不由得想起丙辰清明这场光明和黑暗、民主和专制、革命和反动的历史性大搏斗,想起为了今天的胜利,曾经英勇地呐喊冲锋、献出了血和泪的人们,特别是站在斗争最前列的青年们。他们曾被“四人帮”诬蔑为“反革命”、“暴徒”。可是,正是他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韩志雄,就是这些青年中的一个代表。 “同人民融合在一起,就有力量”

四月二日夜晚,北京市第二房修公司材料处机械队的青年工人韩志雄,约了中学同学王申,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悼念周总理。

天安门广场上,花圈如山,人潮如海。雄伟的纪念碑和纪念碑正面悬挂着的周总理巨幅遗像,耸立在花山之巅,人海之上,好象被花山人海高高托起在天空。傲然挺立在纪念碑座最上端的四块大诗牌,和迎风飘午着的许多大字横幅,喊出了人民的心声:“红心已结胜利果,碧血再开革命花,倘若魔怪喷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总理回眸应笑慰,斩妖自有后来人”……悼文和诗词,贴满了花圈、花篮、纪念碑座的栏杆和南面的松林。那火热的句子,使人心潮激荡,热血喷涌。人群挤满了宽阔的广场,在低头默哀宣誓,在流泪呼唤总理,在朗读和抄写诗文,在高声痛骂江青一伙……

小韩到这儿来,已不是第一次了。三月三十日,这个沉静腼腆的青年,曾经自告奋勇地在这儿面对群众高声朗读“北京市总工会工人理论组部分同志”贴出的第一篇悼词。他那浑厚的嗓音,洋溢着激情,感动得听众和他一起流泪。他觉得不是他一个人在读,好象有千百万人在同声高呼。他感到浑身是劲。打那以后,他每天一有空就来这儿。他投身在群众的洪流中,抄写诗文,尽情抒发心头的哀思和愤怒。

今天的壮丽情景,使他格外振奋。他狂喜地对王申说:“人民起来战斗了!”

他挺直了高高的身板,一双清澈的眼睛在端正的、轮廓分明的脸上炯炯发亮。他清楚地看到,奋起战斗的人民显示出了多么强大的威力!同人民融合在一起,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韩志雄早就渴望着向“四人帮”战斗了。

他从小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崇敬毛主席、周总理和革命老一代,立志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一九七五年,他高中毕业了,分配到第二房修公司学开挖掘机。走上社会,他看到了许多矛盾:生产混乱,歪风邪气蔓延,侵蚀着年青一代……怎样解释这些矛盾?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难道能漠不关心、随波逐流吗?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日记中写上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两句诗以明志。他果真“上下求索”了。他认真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和党中央的精神,观察中央新精神贯彻后引起的变化。他努力向工人师傅学习,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于是,他得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按照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的办法干下去,中国是大有希望的。他也确定了自己的道路:艰苦的劳动,顽强的学习,朴素的生活,自觉的改造。他在日记中勉励自己:“人就要在坎坷的道路上行走。胜利属于那些乐于吃苦、敢于吃苦的人。”他懂得:“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摆在我们青年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他业余自学数学和物理,差不多每天坚持到深夜。

突然间,《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发表了。接着,运动越演越烈。他惊愕不解。国家刚有点起色,为什么要搞这场运动?他跟亲友交谈,跟工人们交谈,发现大多数人都对运动不满。搞科研的姐夫严拱添对他说:“偌大一个中国,放不下一张书桌。”他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不理解,这就有问题了!”问题在哪儿?他想到了江青一伙。就是他们,高唱最革命的词句,睁眼说瞎话,破坏生产,不顾人民死活。就是他们,扛着“马列主义理论家”的招牌,控制舆论,颠倒是非。就是他们,残酷迫害革命老干部。特别可恨的是,他们竟敢丧心病狂地攻击敬爱的周总理,妄想夺总理小韩回想起过去听到的毛主席对江青一伙的批判……他明白了:这是江青一伙在阴谋!

正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打在小韩的心上:他日夜惦念的周总理和人民永别了!小韩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做悲痛。一想起周总理,他就泪流满面。总理啊,总理!要是我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您的复生……象千万个热爱周总理的人一样,小韩把周总理看成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我们伟大的党和光荣的革命历史的象征,祖国的美好前途的重要保证。他在日记中写着自己的悲痛和忧虑:“国家的命运今后几十年将掌握在谁手里?全体人民的命运如何?这是我这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感到最悲痛的地方。”他对王申说:“如果是江青、张春桥这几个人掌了权,咱们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复辟!”

周总理的逝世,使小韩感到肩上好象压上了千斤重担。有一次,在报社当校对的父亲悲痛地说:“总理把一切都献给了人民,自己连个孩子也没有……”小韩猛地一下站起来说:“谁说总理没有孩子?!我们都是总理的孩子!”难忍的呜咽使他再也说不下去了。是啊,“我们都是总理的孩子!”可是,这意味着什么呢?他痛苦地责备自己:“我还没有成长起来,我还没有

继承革命先辈事业的本领。”面对资产阶级阴谋家的猖狂进攻,怎样才能回击?“必须学习!”他开始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分析“四人帮”的阴谋手法了。

周总理逝世以后,“四人帮”一面压制人民悼念和宣传总理,一面加紧把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邓小平同志和许多革命老干部打下去。报刊上,电视里,成天就看到江青一伙在那儿蹦。小韩恨不得把他们一脚踹下台去。他拿着“供批判用”的邓小平同志的“言论集”对亲友说:“这上面哪一条不是为了咱们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

在这阶级大搏斗的严峻时刻,他飞速地成长起来了。他看到了祖国的危难,也听到了人民心底的雷鸣。他在一九七六年二月四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预言:“一场革命风暴正在酝酿,在周总理逝世之后,这种风暴更加成熟。……人民的怒火将有爆发之势。现在好象暴风雨即将到来。空气令人窒息。干柴已备,待点燃者。”他给自己尖锐地提出了问题:“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青年应当怎么办?这是我这个二十岁的青年应当想的问题,一个团支部组织委员应当想的问题。”答案是早就明确的,这就是周总理逝世时,他在纪念碑前立下的誓言:“我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不怕掉头……我坚信,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必然要实现的。”

《文汇报》对周总理的猖狂攻击,使人民的愤怒更加沸腾了。那些天里,他常常满怀激情地高声背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他象那勇敢的海燕一样,渴望着反对“四人帮”的革命暴风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要尽一份历史的责任”

四月三日,他请准了倒休,积极筹备组织团支部去纪念碑送花圈。可是,一个严厉而荒谬的禁令传达下来了:“清明是鬼节,扫墓是‘四旧”,“不要去天安门”,等等。小韩气得真要拍桌大骂。“人民悼念和捍卫总理的起码权利都没有了!这到底是谁专谁的政?!”

无边的悲愤,使小韩感到窒息。晚上,他凝望着周总理亲切慈祥的遗像,禁不住痛哭起来。可是,不要哭!“周总理希望于我们的,不是眼泪,而是战斗。”他眼前重又映现天安门广场那些火热的诗文。“人民唤起了我,我也要唤起人民。我要尽一份历史的责任!”

对周总理的怀念,对祖国命运的焦虑,对“四人帮”的愤恨,交织在一起。澎湃的激情,使他浑身颤抖。他左腿站着,右腿跪在椅子上,写下了郁积在心头的全部爱和恨:

“历史……在太空逝去,也在太空永存。历史有纪念碑,历史有斩妖台,历史是裁判员。

谁是历史的主人?我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历史将把人民的忠臣,敬写在纪念碑上——永远怀念。

历史也将把人民的奸臣,押上斩妖台——怒斩!”

他痛斥“四人帮”,把他们比作“插着孔雀羽毛的乌鸦”、“抹着香水的苍蝇”。

他勇敢地向“四人帮”宣战,无情地宣判了他们的必然灭亡:

“人民将把乌鸦身上的羽毛拔去,撕去他们身上的马列外衣,在纪念碑前,在人们的怒吼中,无情地判决他们——一小撮民族的败类!

“永垂千秋的纪念碑在地球上向着太空发出了雄壮、浑厚的声音:

“倘若魔怪喷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

写完了,他用大字抄清楚,署上含义深长的名字:“继周、斩妖”。

他予感到,镇压的魔爪可能伸到他头上。可是,冲锋之前的战士不会多想自己的危险。临出门前,他在日记中写了两句话:“害怕斗争的残酷,就不能在残酷的斗争中胜利。”

背上常用的黄布书包,深情地看一眼熟睡的妈妈、姐姐和小外甥,他轻轻推开房门,直奔人民英雄纪念碑,毅然贴出了战斗的檄文。

在浓重的夜色中,小韩挤在打着手电朗读和抄录他的散文诗的人群里,听着人们高喊:“痛快!骂得真痛快!”深深感受到了和群众共同战斗的快乐。他欣慰地想:“我也投了一把

火,尽了一点历史的责任。”

“我愿意坐牢一千年!”

小韩正沉浸在战斗的欢乐中,突然挤进一个中年人,神色紧张地低声说:“快别念了,刚才念的两个小伙子被抓走了。”

韩志雄这才发现旁边有个人,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他想摆脱跟踪,在纪念碑转了一阵,便迅速离开广场。他刚打开自行车锁,突然背后有人喊:“抓住偷车的!”小韩回头一看,有七、八个人喊着向他直扑过来。他以为别人误会了,忙锁上车,举起车钥匙上的税牌高声说:“这是我的车,我有税牌……”扑来的几个人不由分说就是一阵拳打脚踢。小韩这时完全明白了。他抗争着:“你们为什么打人?为什么无理抓人?来人呀……”广场里的群众听见呼救,就向这儿跑来。

一辆吉普车“嘎—”地一声停在面前,那几个人硬把小韩往车上推。小韩一边喊一边用脚死劲蹬着车帮。有个群众抱着他的腿帮他使劲。还有一位中年人气愤地说:“让人家把话说完嘛!”这时,车上一个人抓住小韩背着的黄书包带子,拚命勒着小韩的喉咙拖进车里,汽车“呼”地一声开跑了。

在一间黑屋里,韩志雄被剥光衣服毒打。打得真狠呀,一根水牛皮带被抽断了。

在另一个狭小房间里,韩志雄又被剥得赤身光脚,在深夜的严寒中冻了半个小时,伤痕斑斑的身体冻得发紫、颤抖。

之后,他被反剪双手戴上铐子。左手上的“紧铐”深深陷进肉里,血液突然中断,象被一刀砍断了一样。这种“紧铐”若戴二十四小时手就可能残废,而他被非法戴了十四个小时。

严酷的事实告诉韩志雄:在“四人帮”及其在北京市公安局的亲信的把持下,无产阶级的专政机关已经开始变成残酷镇压革命人民的工具。要丢掉幻想,准备迎接更严峻的考验。

四日晚上九点,他被带进某处的101予审室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反正不是旅馆。”韩志雄冷冷地回答。

“这是公安局,无产阶级专政机关。”

“不,是法西斯机关。共产党没有这么毒打人的。你们太卑鄙了,污蔑我是偷自行车的,为什么当场不敢当政治犯抓我?!”

“你去天安门干什么?”

“悼念周总理。”

“周总理给了你什么好处?”予审员冷笑着。

韩志雄一听,怒火轰地一下冲上头顶:你敢明目张胆地攻击敬爱的周总理!你们真是法西斯!历史的罪人!他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直瞪着一双大眼,喷射出两道仇恨的光芒。

审讯者心虚了,害怕了,连忙转移话题:“你写了什么东西,老实交待你的反动思想。”

“我写了《悲情悼总理,怒吼斩妖魔》。”

韩志雄慷慨陈词,愤怒控诉“四人帮”一伙压制悼念周总理,要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

“你这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中央首长,是反对毛主席。”予审员企图用帽子和棍子压服小韩。

“江青不是忠于毛主席的!”

予审员急了眼:“应该叫敬爱的江青同志”

小韩轻蔑地一笑,说道:“我要是叫她敬爱的,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你老实交待自己罪行。”

“我没有罪。《文汇报》攻击敬爱的周总理才应该定罪。”

“你把诗贴到天安门去,就是干扰批邓大方向。”予审员又把“棍子”打过来。

“我就是对你们批邓不满。”韩志雄坚定自若,热情地赞颂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大讲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邓小平同志,他说:“我不相信小平同志是搞修正主义。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关心群众生活有什么罪?我拥护邓小平,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还说是人才难得哩。”

“邓小平上台,你一定能捞个一官半职吧?!”予审员阴阳怪气地说。

韩志雄鄙视地回答:“我要想当官,也就跟你们一样卖劲批邓了。”

“你这么小就这么顽固,一辈子也出不去。”予审员威胁说。

“我愿意坐牢一千年!”

韩志雄把这予审室当作声讨“四人帮”的讲台,捍卫真理的战场,从晚上九点一直战斗到五日凌晨二点。

紧张的战斗使他极度兴奋,三天来,他不时披着被子在牢房里走动。他发现这两天监狱里气氛特别紧张,不断有成批的人关进来。他意识到斗争会更加残酷,既担心战友们的安全,也想到自己的牺牲:我就是牺牲了,也要让活着的人们知道我为什么被捕,知道“四人帮”一伙如何迫害捍卫周总理的革命青年。他从床板上抠下一枚图钉,在那红色塑料洗脸盆的外边,愤怒地用力刻下了“因反文汇报被捕入狱”几个大字。

“捍卫总理,愿抛头颅洒热血!”

韩志雄被列为重犯。又是一连三天三夜车轮战式的审讯,追问“同伙”和“后台”。

由于毒刑拷打,加上这种“精神上高度压力,身体上高度消耗”的折磨,使韩志雄得了肾炎,尿血。

时间象是带上了沉重的脚镣,艰难地消逝。“五一”节要到了,韩志雄捏着要他写“交待”的千斤重笔,伫立铁窗之下。窗外的风吹动着小韩的心潮。东风啊,请你们把囹圄中这颗赤子之心,带到中南海,报告给毛主席他老人家知道,带到撒有总理骨灰的江河,带给战斗着的人民吧。这是第一个没有人民的好总理同人民一起欢度的“五一”节,韩志雄再也抑制不住,他高举起手中的笔杆在墙壁上竖着写了四个大字:“捍卫总理”。犹未尽意,又在对面墙上横着写下:“捍卫总理,愿抛头颅洒热血!”周总理的业绩是永存的,周总理的精神是不朽的,忠诚捍卫周总理的中华儿女是无敌的。

这是仅有的三角六分钱啊……

六月初,韩志雄得到通知:准备开批斗他的大会。

斗吧,有什么好准备的呢?!

他发现身上的衣服太脏了,那条旧绿军裤更是破烂不堪。他想,我不能这样去见群众。我是正义的,正义者不应该是狼狈的样子。我来自群众,要让群众见到我焕发的精神、整洁的容貌而感到欣慰和鼓午。可是,身边仅有宝贵的三角六分钱……好!就让这些钱为斗争服务吧。他花了二角七分钱,买了一袋洗衣粉把身上的衣服洗干净。然后把上衣口袋布撕下来,垫在裤子的破口处,坐在地铺上一针一线地补起来。他把对真理的坚信,对事业的忠诚,全部倾注在这一针一线里面。他补好、叠齐、压平。要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向“四人帮”示威!

六月四日和九日两次大会批斗。当韩志雄在台上一出现,台下就一阵哗然。凡是接近过小韩的人,都知道他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劳动踏实,忠厚正直,乐于助人。即便是不认识小韩的人,由于共同的爱憎,也为他愤愤不平。整个大厅里,议论纷纷,始终是乱哄哄的。它表明:这个批斗大会是不得人心的。韩志雄更加深切地感到:人民群众是了解我们的,他们正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同情我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他听到那些空洞无力的批判,越来越坦然自若,坚信真理在胸,正义在手

身陷囹圄,心忧天下

九月四日上午,韩志雄又一次调了牢房。同牢房的还有另外两个人。午睡时,三个人并排挤在一个通铺上。小韩躺在中间,翻来复去睡不着。躺在右边的小伙子突然捅捅他,悄悄地问:“你是不是在天安门写诗的?”小韩点头。小伙子说:“我也是。我叫王雷,是北京钢铁学院的进修生。你是那天被抓的?”小韩说:“四月三日。你呢?”“五月一日。”王雷回

答。他们交谈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要靠观察对方嘴巴的动作来帮助听觉。然而“天安门”三个字把这对难友的心一下子连结起来。王雷告诉小韩:同牢的另一个人是个刑事犯,他不会给我们招事的。

韩志雄身陷囹圄,心忧天下。他深知被“四人帮”控制的报纸是骗人的,假话连篇。他日夜渴望知道自己被捕后发生的一切。王雷绘声绘色地向他描述了斗争的情景。丙辰清明那天深夜,“四人帮”害怕革命的烈火越烧越旺,下令强行把百万群众悼念周总理的花圈统统收走,而且还抓了人。第二天,怒不可遏的人群,奔走呼号:“还我花圈!”“还我战友!”丰碑不可撼,人心不可侮。……“四人帮”吓破了胆,终于露出了法西斯的狰狞面目,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小韩听了,心如刀绞,义愤填膺,过了好一会儿才一字一句地说:“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我们要继续战斗!”王雷说:“是的。我们是不会关一辈子的。”“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二十年!”他们肩挨着肩,对斗争的未来充满胜利的信心。

九月九日下午,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的噩耗传到了狱中。韩志雄一下子惊呆了,趴在王雷的身上,失声痛哭。整个牢房一片哭声。小韩擦了擦眼泪,无限忧虑地对王雷说:“毛主席去世了,那些人会更加猖狂,局势更加复杂了。”王雷说:“是啊,我们要准备更加艰巨的斗争!”小韩说:“对。要是咱们能出去,我看光用诗词进行战斗就不够了。得研究武装斗争,钻研毛主席的军事著作。”

小韩在单身牢房时,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如今,他又反复研读毛主席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小韩甚至把毛主席著作中引用的《曹刿论战》那段文字及有关注释都背了下来。尽管他的想法和作法还带有某些天真的成分,但小韩这种为党和国家命运担忧,誓为光明的中国战斗的赤诚,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为了明天的斗争

一天,王雷和韩志雄议论起《红岩》的故事。《红岩》的英雄们坐牢,为的是建立新中国。我们今天坐牢,为的是捍卫她,建设她。在狱中,要坚持钻研革命理论,斗争才有方向;要坚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有建设四个现代化强国的本领;要坚持锻炼身体,才能看到一切。小韩从小喜欢数理化,王雷对文史哲颇有兴趣。他俩商定互教互学,订出了一个学习锻炼计划。

清晨,当朝阳透过铁窗射进牢房时,小韩起床了。他在仅有的一束阳光下,吟诵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声音是那样低沉而悲壮,在囚室里轻轻回荡。接着,他们开始作自编的狱中操、“弯腰”和“俯卧撑”。没有双杠,小韩把书籍和塑料脸盆摞成两摞来代替;没有哑铃,他们就拎马桶,一次,两次,几十次,直练得满身大汗为止。

早饭后,王雷笑着说:“‘韩讲师,开始吧!”小韩先把有关的数学公式背一遍,用铁钉划在墙上,然后详细讲解,最后出题让王雷演算。在王雷作数理作业时,小韩就捧着王雷通过某个好心的予审员带进狱中的《马恩列斯论思想方法》、《联共(布)党史》、《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和毛主席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贪婪地读起来。

下午,学习语文、诗歌和读报。小韩风趣

地说:“‘王教授,该你的了!”王雷很喜欢诗词,能背出毛主席诗词三十几首,还能背不少李白、杜甫以及裴多菲等古今中外的名诗。他一首首地讲,小韩听得津津有味。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外,小韩还特别喜欢革命烈士诗抄中的:“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小韩把它抄在草纸上,反复吟诵。狱中的学习条件是极艰苦的。没有纸,没有笔。他们就用从菜里挑出的竹签子作笔,蘸着写“供词”时悄悄倒在肥皂盒里的墨水,写在每日节约下来的一点大便用的草纸上。这一切都是背着看守干的。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韩志雄日复一日,坚持学习,用竹笔在草纸上记下了七十首诗和读书笔记。王雷也写了不少读书笔记,还把小韩教他的数理公式,用竹笔记下来,装订成长三寸宽二寸的“简明数理化手册”。亲爱的读者,你如果看到他们从狱中带出的这些在小块草纸上写得密密麻麻而又十分工整的实物时,一定会赞叹不已,肃然起敬。

晚饭后是他们的娱乐时间。讲故事,讲见闻,天南海北,饶有趣味。韩志雄有个习惯每晚躺到铺上,就象个铁面无私的法官一样,严格检查一天学习锻炼计划执行的情况。然后盘算明天的计划,为教王雷的数理化备课。有时为出一道难题,甚至彻夜不眠。王雷有几次半夜醒来,发现小韩未睡,才知道他是为明天备课呢!王雷深深地被小韩的坚毅认真精神所感动,为他写了一首诗,《赠难友》:

二十春秋何所得,年少志壮笑坎坷。

猛虎虽瘦雄心在,一世风霜奈君何。

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十月二十二日晚八时,广播传来了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消息。韩志雄一下子和王雷紧紧拥抱起来,激动地高呼:“胜利了!”“胜利了!”整个牢房顿时一片欢腾。“打倒四人帮”的口号,此起彼伏,简直要把牢房冲破似的。

韩志雄高兴地举起右拳:“打倒‘四人帮!”“自由属于人民!”王雷也笑着举起了右拳。他们用白开水当酒,为胜利而干杯!

没想到,看守队长却找小韩训话了:“你别高兴得太早了。你仍然是参与反革命事件的反革命分子!……”这一番话,象当头一闷棍,气得小韩一声未吭。

回到牢房,小韩把这一切告诉了王雷,然后说:“看来问题不那么简单,还有一番斗争呢,咱们头脑要冷静。狱中学习锻炼计划还要坚持下去。”王雷说:“大不了,再呆它几年。”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王雷获释出狱了。可是,韩志雄还在狱中。北京第二房修公司党委几次打电话与公安局联系,要求释放小韩。公安局竟以“需要研究”为由,不予同意。直到一九七七年三月三日,公安局才把韩志雄作为“教育释放”的对象,放他出狱。公安局还背着小韩,在结论中硬说他的诗中“所提三只乌鸦在赫鲁晓夫那里得到秘诀,是影射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这个歪曲事实强加给小韩的“尾巴”,压得他简直喘不过气来。小韩回到家中,才知道他被“四人帮”抓起来后,一家人都受到了株连。姐夫严拱添竟也作为他的“后台”,被投进了监狱,姐姐被隔离审查,父亲被停职审查。他的同学徐柏芳也被抓起来了,王申受到隔离审查……

然而,小韩并不因此气馁,他一边坚持劳动和学习,一边向有关方面申诉。第二房修公司党委几次主动与公安局联系,要求为他彻底平反。经有关方面的促进和干预,直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底,公安局才为他彻底平了反。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今,他光荣地当选为共青团十大代表。可是,他却觉得革命的征途对自己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为了祖国迅速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革命到底,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猜你喜欢

小韩王雷周总理
我们像自家人一样——趣说“老汪头”和“小韩”
骨灰盒里装的是木炭灰
卡片背后的故事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途径
讲历史获自信,12岁少年沉迷学习“难以自拔”
风吹蜡烛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存储卡盒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