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1966-08-17
对人民要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对革命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九六二年冬天,兰考车站上,北风吹,大雪飘,兰考灾民拥挤在候车室里……。焦裕禄带领县委委员们来到火车站,他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弟兄,是灾荒逼着他们背井离乡的。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同志们都沉默地低下了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要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首先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焦裕禄决心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他带头下乡去查风口,探流沙。
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焦裕禄组织县委委员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又回忆了兰考的革命历史。他说:“兰考这块地方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一连串的阶级教育和思想斗争,使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站起来了。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焦裕禄牢记住毛主席的这个教导。他经常住在老贫农的草庵子里,倾听群众要求革命、要求“翻身”的呼声,群众的智慧,更加坚定了他战胜灾荒的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贫、下中农革命精神的好榜样。一九六三年九月,县委召开全县大小队干部会。会上,焦裕禄请这四个队的代表上主席台,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号召全县学习这四个样板,向“三害”展开英勇的斗争。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兰考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一起劳动、战斗,终于扭转了兰考的局势,使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使那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使那几辈子不长草的老碱窝,长出了碧绿的庄稼。兰考的面貌正在起着翻天复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