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紧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在“用”字狠下功夫

1966-08-17

中国青年 1966年4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团支部著作

丰田,是黑龙江省泰来县的一个村庄。这里的团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一九五八年三月,成立了第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现在全大队一百零五名青年,有九十名坚持经常学习。丰田团支部是黑龙江省四好团支部的标兵,是青年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学校。

丰田团支部在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地引导青年活学活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以阶级教育为基础,紧紧抓住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引导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去帮助青年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革命目的问题,革命的精神状态问题,革命的思想方法问题等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三大革命运动,促进青年思想革命化。

一、用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等著作为武器,从阶级教育

入手,帮助青年解决世界观

的根本问题

丰田团支部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这两篇著作开始的。他们用这两篇著作为武器,抓住一定时期青年们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如“人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是高尚的人?”“当什么样的接班人?”“种田是不是干革命?”等,引导青年敞开思想,开展民主大讨论。这种专题大辩论,是针对青年的活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进行兴无灭资教育的好办法。不仅教育面广,而且解决问题深透。如“人活着为了什么?”的讨论,不仅广大青年参加,连一些中年和老年的社员也都被吸引了进来,很自然地形成了全民性的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活动。

在青年们反复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以后,团支部发现:一方面广大青年大大提高了革命觉悟,涌现了许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大苦耐大劳的好人好事;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青年,由于阶级立场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不牢固,做了好事后,没得到表扬,就不大起劲了。有的青年,在给贫下中农做好事的同时,却又到地主家里喝酒,套交情,阶级界限不清。青年乐景山,一天在地里干活时,看见地主焦万生身上有一块伤疤,便好奇地问:“你身上怎么会有伤疤?”焦万生说:“土改时给打的。”“谁打的?”“还有你爹哩!”没料到乐景山竟安慰起这个地主来了:“三大爷,你别放心上,我爹是我爹,我是我,今后咱爷俩好好处。”当时,象乐景山这样阶级观点模糊的青年,并不是个别的。有的青年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怪论:“不能老叫

地主是地主了,老叫人家会悲观。”因此团支部感到:不抓紧阶级教育,不用毛泽东思想去帮助青年解决阶级立场问题、同工农结合问题,青年的世界观这个根本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于是,团支部结合农村中阶级斗争形势,反反复复组织青年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青年运动的方向》这两篇著作。为了使大家能够深刻了解这两篇著作的内容,还请老贫农给青年讲他们过去受剥削受压迫的情况;请党支部书记阎祥讲村史;并且发动贫下中农青年去访自己的家史,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去了解家庭的剥削史。通过学习,青年们清楚地认识到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增强了对剥削阶级的仇恨,加深了对贫下中农的热爱。以后,他们再给贫下中农做好事时,就不是带着个人的目的,而是出自一种对阶级亲兄弟的真挚感情了;再去看地主时,阶级界限就分明了。原来怕地主悲观的青年懂得了:“让地主不悲观,我们就该悲观了。”原来责怪父亲不该打地主的乐景山,也懂得了:“从前我有眼不识敌人,和地主套交情,多危险!”他们再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时,体会就更深刻了,才真正懂得了张思德、白求恩为什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总结学习收获时,青年们说:“续过穷家谱,知道甜和苦,再学白求恩,革命劲更足。”

阶级教育是一把钥匙开百把锁,丰田许许多多青年的飞跃进步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例如:上面提到的乐景山,经过阶级教育后,学习毛主席著作更加自觉了,政治上进步很快,现在已经是团支部副书记,生产队的政治队长。小学教师林昌秀,开始,工作不安心,鄙视劳动,看不起农民,她常常告诉学生说:“你们好好念书,不然就会象你们的父母那样种田挨累。”经过阶级教育后,她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走和农民群众结合的道路,全心全意为农民子女服务,她不再嫌孩子脏了,除了教好学,还帮助孩子们理发、做衣服,成为群众称赞的好教师;并且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出身地主家庭的知识青年王凤莲,过去认为自己的家庭“不是靠剥削起家的”,“被分去土地和财物是冤枉。”经过阶级教育后,她坚决地同剥削阶级家庭展开了斗争,划清了政治界线,加入了共青团。下乡知识青年刘春范,刚到丰田时,和贫下中农格格不入,嫌他们说话粗声粗气,不讲卫生。经过阶级教育后,她主动给贫农烈属扫院子,象亲闺女一样地照顾贫农鲁大爷。她现在是团支部的副书记。

团支部从上述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解决青年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必须从阶级教育入手,而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青年运动的方向》这几篇著作,是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的基本教材,是青年的根本的思想建设。因此,他们作了一条规定:凡是回乡下乡的知识青年,都要先读这四篇著作。把这四篇著作作为他们上农业大学必修的第一课。

二、紧紧抓住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在革命的实践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丰田团支部,帮助青年初步解决了阶级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后,紧接着就组织青年在三大革命运

动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进一步促进青年的思想革命化。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最好的课堂,也是发挥青年作用的最大战场。引导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就抓住了最重要的课题,把劲儿使到了刀刃上,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在阶级斗争中,丰田团支部是怎样组织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呢?

结合本村两条道路斗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丰田团支部组织青年在阶级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必须紧紧抓住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而不能什么枝枝节节的问题都抓,冲淡了两条道路的斗争。他们抓两条道路斗争,又是从本村现实的阶级斗争开始的。因为,在青年身边发生的问题,他们容易理解,学了毛主席著作,立刻就能用上,马上可以见效,能够直接推动当前的斗争。

一九六二年的春天,丰田一些富裕中农受地富分子的怂恿,曾经刮起了一阵“单干风”。说什么“一个爹的儿子还要分家,大伙在一起怎能干得好。”有些青年不知道单干的苦处,听信了这帮人的胡说,也认为“单干大概不错,能多打粮”。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团支部认识到这是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于是及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并组织学习核心小组的青年,结合学习进行社会调查,看看究竟什么人主张单干,什么人反对单干。经过调查,了解到极力主张单干的原来是地主分子张荣久。有的富裕中农也跟着跑,主张“龙找龙,熊找熊,生产队的成员自由组合。”而广大贫下中农是坚决反对单干的。他们说:“公社化好得很,搞单干是走回头路”。通过这次调查,青年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回过头再和毛主席的教导一对照,深深感到毛主席关于经济地位决定对革命的态度的论断千真万确。核心小组将这些调查材料向群众公布,并办了“公社化好”的展览会。党支部、团支部又分别组织大家,结合这个展览会上的材料,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进行讨论。经过这样反复的学习,广大青年认识到,公社化这条大道,是贫下中农的幸福之路,可不能往歪道上走。这一场大辩论,顶住了歪风,坚定了广大青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解决被敌人“和平演变”过去的“老头队”问题,是他们运用毛泽东思想武器进行两条道路斗争所取得的又一个胜利。“老头队”,最初是由七名孤独的老年贫下中农组成的。当时大队给了他们三垧地,为的是让这些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干点活,增加一些收入,既能使他们生活得好一些,也可为生产队减轻点负担。可是,到一九六一年,有七名地富分子先后混进了“老头队”,从此“老头队”就开始演变了:他们是什么来钱多就干什么,甚至还雇工经营,倒卖农副产品。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发表以后,当时的团支部书记李天坤,在学习核心组的一次讨论会上说:“我看用毛主席的阶级分析的观点,把‘老头队的那些人和办的那些事分析分析,可以肯定这就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而且斗争还很激烈。它已经变成资本主义的避风港,处处挖社会主义的墙角。”于是,在党支部的指示下,一场关于“老头队”是不是反映两条道路斗争的辩论在学习核心组内展开了。他们运用毛主席阶级分析的观点,具体地分析了“老头队”的矛盾性质。最后得出了共同的结论:“老头队”的矛盾随着成员的变化而转化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不利于集体,而是在发展资本主义。青年们气愤地说:“我们不能支持资本主义,干脆把它砍掉。”大队干部接受了学习核心组的建议,解散了“老头队”,批判斗争了地富分子,对五位老贫下中农作了妥善安排。

丰田团支部由于紧紧抓住了两条道路斗争,组织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就使青年们能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得清,顶得住。一九六四年秋后,第二生产队副队长去交公粮时,受了富农分子的指使,把一个八十三斤重的大车轴混在粮食里过了秤,欺骗国家。这件事被青年们知道后,坚决地进行了斗争。

首先站出来斗争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责怪爹爹不该打地主的乐景山。

用毛主席所制定的阶级政策教育青年,既要孤立和打击敌人,又要团结大多数

丰田团支部组织青年在阶级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又一条重要经验是,要用毛主席所制定的阶级政策教育青年,使青年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丰田青年反复学习了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理论,一次又一次地经受了阶级斗争风浪的锻炼,对剥削阶级更加仇恨了,对贫下中农更加热爱了。但是,有一段时间,对于如何对待地富子女的问题,还不太清楚。有些团员不敢接近地富子女,怕“混了线。”有的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小地主”。团支部吸收出身地主家庭的王凤莲参加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有人就反对。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党支部指示团支部组织青年重新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原来对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还不全面。孤立和打击敌人,团结最大多数,本来是毛主席的一贯教导,但在运用时却容易偏执一端:强调阶级斗争,就忘记了团结多数;强调团结多数,又往往忘记孤立和打击敌人。接着,他们又按照毛主席关于“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的教导,端正了一部分人认为“地富子女根不正,不能变好”的片面认识,加强了对地富子女的团结、教育和改造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全大队十八名地富子女,都有程度不同的进步。他们能够自觉地向剥削阶级家庭展开斗争了,有的入了团,有的成了五好社员。这样就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进一步孤立了敌人。

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引导青年在反帝反修的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丰田团支部组织青年在阶级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要引导青年带着全国全世界范围内阶级斗争的重大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培养青年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革命胸怀。

一九六四年的秋天,丰田青年们从报上看到批判杨献珍错误观点的文章。当他们知道杨献珍的观点是反毛泽东思想的以后,一下子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说:“反对毛泽东思想可不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要坚决保卫毛泽东思想。”团支部书记李天坤、高勇军马上建议,学习核心组要好好参加这场斗争。党支部很赞同这个意见,并指定核心小组每周利用两个晚上,专门进行批判杨献珍的学习。同时确定,集中抓杨献珍的“求同存异”这个观点来批判。他们围绕这个问题,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用毛主席的观点,对照杨献珍的观点进行批判。毛主席说,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杨献珍认为:矛盾的统一性是绝对的,而且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毛主席说,对敌人就得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杨献珍却认为,要学会把对立的东西合起来。毛主席说,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对敌对阶级就要专政。杨献珍却认为,可以“求同存异”。这样进行对比,是真理还是谬论,大家就很清楚了。讨论时,还联系到实际。有人说:“我们贫下中农怎么也不能和地主合在一块,不是他坑死我们,就是我们对他专政。不是火灭就是水干。”有人说:“又想个人升官发财,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两个思想怎么也合不到一起,不是这个战胜那个,就是那个战胜这个。”对杨献珍错误观点的批判刚告一段落,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批判了冯定的资产阶级“幸福观”。他们越讨论越气愤,李天坤、傅亚军、刘亚杰、赵秀岚、王凤莲等,怀着满腔激愤,写批判文章一直到深夜。傅亚军说:“别看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我们有毛主席思想作武器,什么牛鬼蛇神都要把它斗倒!”

经过这次批判杨献珍、冯定的修正主义思想,丰田青年对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领会更加深刻了,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了。

为了引导青年参加反修斗争,报上发表的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丰田团支部都——组织青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引起了丰田青年的密切注意。起初,有的青年存在着和平麻痹思想,认为在朝鲜我们就和美帝国主义较量过了,它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长牛胆也不敢打到中国来”。团支部针对这些思想,及时组织青年学习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等著作,使青年们对帝国主义的本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说:“是狗改不了吃屎,蠢猪记吃不记打,帝国主义吃多少败仗还是要捣乱的。”于是青年们把对美帝的仇恨,贯彻到练兵中。他们经常在炎日下、在雨天中、在漆黑的夜里练硬功,他们时刻紧握手中枪,常备不懈,只要一声令下,就能迅速集合起来,整装待命。他们也带着对美帝的仇恨大搞生产斗争。他们说,“一想到我们增产粮食就是为反帝做出贡献,浑身都是劲!”

丰田青年在反帝反修的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懂得了不仅要做国内的革命派,还要做国际的革命派;不仅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也要为世界人民服务。他们说:“我们不但要爱丰田的贫下中农,还要爱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劳动人民;不但要恨丰田的牛鬼蛇神,还要恨世界上一切牛鬼蛇神。”

三、引导青年运用毛泽东思想 进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

丰田团支部组织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还用于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他们通过人的思想革命化去促进生产面貌的改变。他们把毛泽东思想用于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就是两种世界观斗争的过程。

丰田青年结合生产斗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用毛主席办农业的思想武装青年

丰田青年在生产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第一个阶段,着重学习了《介绍一个合作社》和《愚公移山》这两篇著作。

过去丰田是全县生产上有名的落后地方。风沙、干旱、内涝、病虫、碱五大害连年不断。一九五八年,全国各地纷纷传来丰收的喜讯,这里却依然发生缺粮的情况。有的社员看到粮食就那些,觉得没有前程。有的人甚至想搬家了。是躲避,是苦熬,还是战斗?这是摆在丰田社员和青年面前的极其尖锐的问题。这时,党支部提出,由学习核心小组负责组织全民都来学习《介绍一个合作社》这篇著作。这次学习大大长了丰田人的志气。要干,要革命,成了大家一致的意愿。过去想搬走的人,经过学习也认识到:“没有志气搬到哪里也好不了。”“都搬走了,这块地方谁来改变呢!”于是一场向大自然开战的斗争开始了。那时虽然已是深秋,土地冻了三寸厚,可是青年那股冲天干劲,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和成老年一道,一气深翻了洼地四十多垧,造林四百多亩;家家户户大搞积肥。他们辛勤的劳动夺来了一九五九年的大丰收。

最使人难忘的是一九六一年。这一年丰田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人缺粮食马缺草,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又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怎么办?这些困难能不能征服?有的青年说:“恐怕没有什么办法!”也有的青年说:“自己克服一些,让国家帮助一些。”于是,团支部又一次组织广大青年反复学习《介绍一个合作社》《愚公移山》,并且引导大家和应举社克服困难的精神作对比。“应举社的人能把困难踩在脚下,难道我们丰田人竟被困难吓倒?”这一学一比,向题十分清楚:只要有志气,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于是,他们在党支部领导下,发动群众出谋献策。有人建议这一冬多组织劳力上火车站装卸车;有人建议套大车拉脚;还有人建议打苇子、编炕席……。这些建议大队都一一采纳。这些活都是青年最能出力的地方,重活、脏活都是青年打头阵。青年和全体社员一道,奋战一冬,总共收入一万二千多元,除了解决口粮、种子、马草钱,还买了四台胶皮车和二十多万斤大粪,既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也为第二年的生产打下了基础。在最困难的一年,丰田人表现了最大的革命干劲,受到了公社党委的表扬。

丰田青年就是这样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这两篇著作和其他有关著作,树立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一,穷就要变,要干,要革命;第二,要用依靠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搞革命。这样就使他们决心和大自然斗争的革命精神大为振奋起来,经过几年的顽强斗争以后,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由过去的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社员生活显著改善,公共积累年年增加。

但是由于风沙、干旱、内涝反复为害,丰田还没有能摘掉低产的帽子。于是,怎样带着生产斗争中这个问题,进一步组织青年学好毛主席著作,就成为团支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正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的不断总结经验的指示发表了。毛主席的这个指示,象一场及时雨,他们如饥似渴地反反复复地进行了学习。越学他们的眼睛越亮。他们发现丰田当前的问题,正是毛主席说的总结

经验不够,还没有找到丰田这块土地的客观规律。于是丰田的青年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开始总结这几年生产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此他们的学习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用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去探索大自然客观规律的阶段。

引导青年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总结经验,认识自然规律

丰田的土地有洼地和岗地。洼地在不内涝的情况下,一般收成较好。岗地由于土质疏松,风大抽干的快,再加上这里十年九旱,收成一般很低。然而丰田土地中有三分之二就是这种岗地。过去,他们认为这种地是:“穷光地,硬梆梆,不收草,不打粮。”“岗地就这样了,只有靠天吃饭了。”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不断总结经验的指示后,认识到这种无所作为的悲观论点是错误的。他们坚信,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岗地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岗地的低产面貌是可以改变的。

他们首先总结岗地改土的经验。改土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盖一层洼地土。从一九六O年开始,这里年年都在进行试验,由每垧地盖二十车增加到一百车,最后增加到一百五十车。这次将历年的试验作了总结,认为一百五十车比较标准。岗地改土的另一个办法是深翻。在一九六二年的时候,有人偶然发现“瞎迷鼠”拱过的地方,因为拱出了黑土,长的包米特别好。一九六四年,第二生产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拖拉机深翻了五垧沙岗地,在翻出的黑土上,种上绿豆,秋后收割时比没翻的地足足多收两倍。可是岗地下面是不是都有黑土呢?黑土有多厚呢?翻到多深才合适呢?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研究。这次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在党支部领导下,核心小组的同志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志,将沙岗地的土地作了探测。结果证明,一般的岗地除上面是一层沙土外,第二层便是黑土,约二十公分厚。这样,对岗地土质的认识就进了一大步,肯定了深翻是改良岗地土壤的好办法,是增产的有效措施。于是,一九六五年春,他们立即行动,翻了一百零七垧沙岗地。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团支部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