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在“命”上,还是根在“志”上?

1966-08-17

中国青年 1966年8期
关键词:杨林志气面貌

穷,是命中注定的吗?请看杨林大队是怎样从宿命论思想中解放出来的。

湖北省广济县杨林大队团支部

我们杨林大队,四年前还是个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既怕旱又怕涝的穷地方。在这里,真是百人愁,千人怨,知识青年想飞,有手艺的青年想跑,女青年想嫁;飞不走,跑不掉,嫁不了的就只有混。群众说: “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要想改变杨林的落后面貌,那是痴心妄想。”我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穷的面貌改不了?为什么杨林不如别的村?人们想来想去,找出了四句话,说:“杨林人是穷在水上,输在牛上,差在土上,根在命上!” “根在命上”这个思想,象一条无形的绳子,紧紧地捆绑着杨林的群众。一九六二年以前,每逢腊月三十的夜晚,就有人偷偷地求神问卦,看来年的年成好不好。村里的群众干劲始终起不来。上级党委虽然接二连三派来了七八个干部帮助工作,但还是扭转不了我们这里的落后局面。

一九六二年春天,公社党委看到这种情况实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党委书记就亲自到我们大队蹲点。他来到我们大队以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最后,找到党支部的同志一道研究,说:“杨林缺水,牲口少,土质坏,客观条件差,这是实际困难。但是生产搞好搞不好的根本原因,却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杨林人究竟有没有改天换地的革命志气。只要树立了这种志气,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再差的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应该说杨林的穷,虽然是‘穷在水上,输在牛上,差在土上,但是,根却不是在‘命上,而是在‘志上。”

“根在志上”,这个说法,当时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相信,但这个新的说法,对旧的结论真是当头一大棒。好多天过去了,我们还在兴奋地争辩:究竟是根在命上,还是根在志上?

这时,我们团支部按照党的指示,组织青年大学毛主席的《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和《愚公移山》等文章,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青年。为了进一步鼓舞青年热爱杨林,建设杨林的雄心壮志,团支部又把知识青年组织起来访“三老”,写“三史”。许多老党员、老贫农和烈士的家属,都热心地向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启发人们回忆对比,发阶级之愤。许多人回忆了一九三0年杨林成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故事。那时,周围的白匪调来了大批匪军,向我们杨林进攻,杨林失陷了,但是我们杨林的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却一直战斗到底,宁死不屈。说故事的人问道:“烈士们的牺牲到底为了什么?不要忘记:杨林这块土地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啊!”

革命的火种在我们青年们心胸中燃烧,革命的志气在青年们心里树立起来。杨林人长了志气,杨林青年长了志气。我们下定决心,要把革命前辈用鲜血夺回的杨林,建设成富饶美丽的杨林。人们说:“要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就得从杨林开始。”一九六三年冬,党支部决定先在干湖开一条八华里长,一丈多宽的大港。解放前,大伙为了凑钱修这条港,不少人卖儿卖女,倾家荡产,才只修了一条二尺宽、两里长的小水沟。现在,一支一百多人的青年突击队,干了一个冬春,就把这条大港修通了。

一九六四年夏天,我们大队遇到了一百零六天的大旱,但由于一鼓作气挖开了四条大渠道,引来了百里以外的荆竹水库的洪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田地,变成了自流灌溉,夺得了有史以来的灾年大丰收!

在取得了这个巨大的胜利以后,党支部又提出要在二千四百亩水田里进行掺沙改土的宏伟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挖河沙五百多万斤,改田二百一十多亩!我们杨林的面貌改变了!过去的穷杨林,果然变成了生活日益美好的新杨林。

我们大队社员和青年通过自己的实践,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明确地认识到杨林过去的穷,不是根在命上,而是根在志上。现在,我们杨林人改天换地的志气越来越大,彻底革命的精神越来越旺,不仅要把掺沙改土的事业进行到底,还要彻底绿化荒山野岭,让杨林的山山岭岭都放射出社会主义的虹彩。

大寨式单位的豪言壮语

老一辈在日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留下的东西不多,咱们不怨。咱们这一辈子有共产党领导,有集体经济做靠山,总不能把这些穷山薄地留给下一代。咱们一定要揭掉这个烂疮疤,为社会主义创大业。

——山东黄县大吕家公社下丁家大队

山再高没有我们青年的志气高,山再大没有我们青年的志气大。石头再硬没有我们青年的骨头硬。一定要让高山低头,悬岩让路,一年建田万年在。

——南宣威县松林公社青年

猜你喜欢

杨林志气面貌
党员下乡行,支教践初心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他们请我去的
做屋
欲望与志气
欲望与志气
新·面貌
日本直销商面貌写真
生活历练了我,戏剧造就了我①——编剧杨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