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下高高兴兴地到农村去!到山区去!

1965-08-20

中国青年 1965年9期
关键词:知识青年工农上山

十年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在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向我国广大知识青年发出了一个伟大的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主席的这个伟大号召,与二十六年前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结合的伟大指示精神一脉相承,为我国广大知识青年,指出了一条献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广阔道路,指出了一条我国青年革命化的广阔道路。十年来,在毛主席这个伟大号召的召唤下,在我国青年中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的革命热潮。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怀抱着远大的理想,一批又一批高高兴兴地奔向了农业第一线。他们到了农村,和农民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他们的脸晒黑了,骨头硬了,思想红了。他们在农村干得越久,就越体会到农村确实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既是进行三大革命运动的广阔天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广阔天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广阔天地。他们越是认识到农村天地的广阔 ,就越感到在那里,确确实实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明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当人们被旧思想束缚住的时候,当人们被个人得失遮住了眼睛的时候,却觉得那里的天地十分狭窄,简直容不得身,去了就是“屈才”;或者,口头上也承认那里天地广阔,但所见不过是天苍苍,野茫茫,一望无边的大地,而看不出在那里能够有什么作为。这说明,同样一件事情,两种立场,两种世界观,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成千上万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站在革命的立场上,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利益来看问题,结论就自然大为不同了。

在有些人看来,农村风气闭塞,文化落后,生活单调,那里简直是一池死水,微风吹不起一丝涟漪。但是,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就可以看到那里真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所在,旧的势力在挣扎,新的力量在成长,被推翻的地主阶级不甘心死亡,小生产者的自发势力还在接受着资本主义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里,都充满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尖锐复杂的斗争。而在这些尖锐复杂的斗争里面,贫下中农是最可贵的革命硬骨头,是社会主义的擎天柱,是最维护集体利益、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因此广大知识青年把农村看成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是知识青年经风雨、见世面的地方,是锻炼自己的阶级立场,培养自己的阶级感情的大课堂。他们不但在这里可以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也有做不完的革命工作。

在有些人看来,农业生产不过是拿起锄头耪地,不过是“修补地球”,不过是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但是,在革命的知识青年看来,十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中田秀才。他们参加生产的时间越长,越感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反而越多。这里有学不完的知识,练不完的本事。它的经营管理的范围是那样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各种作业,包括粮、棉、油、麻、丝、茶、菜、药、杂各个方面。你说是“修补地球”吗?就在农民群众的锄头下,山改变了

面貌,地改变了面貌,荒山变成了米粮川,碱地变成了金银滩,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单季稻改成了双季稻。没有踏踏实实的劳动,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就永远不能摆脱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正是从这里,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越干越觉得需要使劲的地方不是很少,而是越来越多!

在有些人看来,科学实验就只能躲在大城市的大洋楼里进行,否则就出不了尖端。但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我国十六亿亩耕地,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室。它比任何学校任何科学机关里的实验室都广阔,它提出的研究课题有无比丰富的内容。农业“八字宪法”,每一个字就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尖端,八个字还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我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柳昌银为了让水稻躲开寒霜的袭击,不怕冷不怕热,废寝忘食,在田野一棵棵地选择良种,克服了一次次困难,选育出了耐寒、高产和早熟的水稻新品种。邓炎棠为了让水稻不在台风下倒伏,尝尽千辛万苦,培育出了既抗倒伏、又抗病虫害的早熟、稳产矮杆水稻品种。耿海莲搞玉米双交种,把玉米从亩产三百二十斤提高到了亩产一千零二十四斤。席瑞华从虫子嘴里夺出了五万斤粮食。他们管天、管地、管动物、管植物,越干越觉得跟大自然打交道有着研究不完的题目,越研究越觉得在大自然面前,还有那么多没有被人们探索到的认识领域,那么多没有掌握的各种事物的生长、变化、发展的规律。他们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觉得其乐无穷。

农村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广阔天地。有些知识分子读了些书,有了点文化科学知识,就自以为了不起。他们不懂得,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在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书当然不可不读,但是离开了实践光读书,书读得越多,人反而可能变得越笨。许多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根据他们亲身的轻验告诉我们,他们现在比刚出校门的时候,聪明得多了,能干得多了。原来在学校读的一些书本知识,当时看来似乎懂得了,其实并没有懂得透彻;至于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在没有到农村来之前,更是一片茫然。如今,经过不断的实践,他们的思想就逐渐从空虚转化为实在,他们的知识就逐渐从不完全转化为完全。他们从实践当中体会到了认识从实践来这个伟大的真理。他们从实践中,学到了许多从课本上从教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现在,他们中间有的成了治虫专家,那是由于天天和虫子打交道,才掌握了虫子消长的规律。有的人成功地培育了优良品种,那是由于他们一年两年三年甚至白天夜里都亲自到地里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各种细微的差别,经过实践、失败、再实践、再失败,才终于获得成功的。他们在谈到自己成长的经验时,还会情不自禁地以无限敬佩的心情告诉你,农民,就是那些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无知识的农民,有着非常丰富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际经验,正是从贫下中农那里,他们学到许多非常有用的知识。这就是说,上了小学,中学,又上了农村这所丰富的大学,把两种学校的知识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们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的必经之路,而农村则是实现这种结合的非常广阔的天地。

革命的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结合,农村就是他们同工农结合的最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要革命,要发挥作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愿意并且实行同工农结合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不了革命者,就谈不上有所作为。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有利于人民的,是有利于广大工农的。要实行同工农结合,当然也可以到工厂去、到矿山去,但对大多数青年来说,还是到农村去。我国五亿农民生活在农村,要同他们结合,就要到那里去。同农村中的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愿望,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贫下中农说的好:“不尝尝农民生活的酸甜苦辣,怎么替我们办事?”很多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告诉我们,他们正是在和贫下中农共同生活、一起斗争中,亲自看到了贫下中农是怎样在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时,把集体的利益摆在前头;怎样在生产斗争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吃苦在前;又怎样在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贫下中农这些优秀的革命品质,深深地教育了他们,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贫下中农不仅在过去艰苦的革命年代,用一切人力和物力,支援了革命战争,离开他们,便打不倒三大敌人;在今天的建设年代,又正是他们在风里雨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踏踏实实地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而离开他们,就建不成社会主义,就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有了这些亲身的感受,他们就对贫下中农发出了衷心的敬爱,和贫下中农用一个碗喝水,在一个炕上睡觉,盖一条被子,也不觉得脏了,相反倒觉得他们最干净最纯洁。只有在这时,他们的立足点才真正移了过来,他们自己思想上肮脏的东西,也就得到了清洗。思想感情起了变化,立足点移过来了,他们就能够一心一意为贫下中农服务,贫下中农需要干什么,他们就主动地去干什么。这样,他们就从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了。许多知识青年就是在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并且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不断地使自己在劳动化、革命化的道路上逐步前进。

我们高兴地看到,新的一代正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成长起来。他们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决走革命的路,敢于同旧的思想决裂的一代。和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同旧事物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一样,新的一代是在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几千年来历史上遣留下来的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剥削阶级观点,在我们社会上还有着较深的影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也尖锐地反映在知识青年下乡上山这个问题上。在这场斗争中,广大知识青年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下乡上山的革命行动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和落后的社会舆论进行了有力的冲击。

十年来,成千上万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山头,树起了一面面红旗,他们用自己的革命行动,打破了人们的旧观念,使得社会舆论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人们看到,一些过去被称做“秀才”“举人”的高小、初中、高中毕业生,还有大学生,现在也是两腿污泥,双手老茧,以此为乐,以此为荣。这些知识青年,用自己的革命行动,为以后千年万代的后继者冲开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们的事迹将要永远记载在我国青年革命化的史册中。

他们是不怕困难,不避艰苦,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敢于披荆斩棘的新的一代。荒无人烟的北大荒,不能动摇他们向地球开战的决心。高寒险峻的黎坪山,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劳动中的困难,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更是很快就被他们克服了。在和各种困难作斗争中,他们充满了乐观情绪和必胜的信心。这是我们青年一代极可宝贵的品质。正是这种敢于迎着困难前进的精神,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他们自己也在和困难作斗争中成长起来。

他们是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的一代。许多在农村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有了突出的成绩的先进青年,都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他们深深体会到,毛泽东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具有无穷的威力。有些同志说得好,他们即使在方圆几十公里见不到人烟的荒山野岭上安营扎寨,但只要有了一盏油灯,一部毛主席著作,他们就再也不怕那些迷漫的大雾,那些刺骨的寒风和吃人的野兽,再也不会感到胆怯和孤单,他们就有无限的胆量,去战胜不断出没的豺狼,有无限的勇气,去征服满山的荆棘。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就能够改天换地,这已经是无数下乡上山知识青年最亲切的体会了。

从这一代在农村扎下根来的知认青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他们有文化,又会劳动,他们不同于旧知识分子,也不同于旧农民,他们是完全崭新的一代,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既会脑力劳动又会体力劳动的共产主义新人的萌芽。他们中许多人,虽然还只是朝着革命化、劳动化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但是,他们的方向是对头的,只要他们今后继续坚持毛主席指示的方向,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己,他们就必然会逐步成长壮大起来,成为能文能武、又红又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通过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途径,通过知识分子劳动化,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养青年,训练青年,这是一个按照毛泽东思想培养新人的伟大创举,这是一个在社会主义时期就培植共产主义萌芽的伟大创举。这样培养教育出来的一代,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最坚强最可靠的接班人。从这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这一伟大号召的无限深远意义,它是在我国防止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今后,我国每年都会有一大批知识青年要走向农村,我们就可以在农村中不断地这样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我们就是要这样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地干下去,让这样的新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地成长起来,逐步消灭三个差别。

毛主席号召我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我们相信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多的青年奔向农业第一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任务,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任务,就是要在革命前辈取得的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有一大批听党的话,敢于革命,敢于自我牺牲的革命家和实干家,来担当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十年来,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下乡上山,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榜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知识青年,应当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高高兴兴地到农村去!到山区去!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去锻炼,去成长,去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知识青年工农上山
上山走“之”字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一二三 去上山
上山的路
“知识青年”回乡,应该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