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泉人的新故事

1964-08-29梁因

中国青年 1964年12期
关键词:支委队里团支部

梁因

在山东沂源县边沿上有个村庄,叫凉泉,人们可以听到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次新颖的团支部会

头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九五七年。

有一天,青年赵友瑞来到大队办公室,郑重地对大队会计、团支部书记毕研诗说:“我拾到一角钱,交公吧!”

“一角钱!可不可以开个会讨论?”毕研诗收下了钱,心里出现这个念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赵中庆,很支持他,还说:“树立新风气要靠青年带头。这一角钱是咱村新风气的苗头,团支部可以抓一下。”

于是为这一角钱专门开了一次团支委会。

“嗨!一角钱还值得开这个会讨论,真是土圪垃当大山搬,多新鲜!”会上,有个支委这样说。

“一角钱不咋,人家拾了不含糊,这可不是小意思!……”另一个支委赵成贵说。

经过了一番讨论,七个支委的认识都有了提高,一致认为小题目可以做大文章;并决定第二天晚上开团支部会,请青年也参加,让大伙议论一下这桩“新鲜事”。

果然不出所料,在团支部会上,大家的认识也是不一致的。

许多人都说:党支部号召过,拾了东西要交到队里,好叫失主去领。赵友瑞这样做了,说明他听党的话,风格高,应当向他学习。

但是有人却说:“一角钱不多,要是一元两元,十元八元的……”依他看,拾金不昧,只能在拾到少量东西才可能做到。

会上,有的人点头表示同意这种看法,而更多的人则不同意,

“不!只要觉悟高,就是拾到金银财宝,也决不贪图。……”

“对!要是贪财爱钱,自私自利,不用说拾到一角钱,就是一分钱,我看也会塞进自己的口袋里!”

发言的人十分踊跃。九十五个年轻人经过这场辩论,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将这一角钱交到队里的意义,表示要学习赵友瑞的高尚的行为。

随后,团支部把赵友瑞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写入了“拾物登记簿”。

两穗麦子意无穷

团支部会过后不久,村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社员毕研武的女儿小艾,拾了队里的两穗麦子,被她父亲发觉了,他责备女儿说:“人家拾了东西交到队里,咱怎能把队里的东西往家拿?赶快送回去!”小艾自觉理亏,不敢送去。于是父亲陪着女儿,把两穗麦子送到队里,还做了自我检讨。

党支部发现了这件事以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苗头,运用它来教育群众。在一次社员会上,党支委、大队长王士勤表杨了毕研武。从此,拾金不昧的风气,很快就遍及了全村。

蒙阴县上赞凉泉

一九六一年秋天,党支部接到蒙阴县面粉加工厂的一封来信。信上写道:“我厂职工失落的东西,原物收到了。为此,特地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号召全体同志向你们学习!……”原来这是六月间发生的事情:社员赵勤宝到草埠煤矿推煤,回来的时候,看到路上扔着一件褂子,当时四处无人,他拾起来一看,嘿!口袋里装着二十元现款,还有其他东西。但这笔“意外”之财,并没有使赵勤宝感到高兴,他沉思起来:这褂子是谁丢的?他现在一定很焦急!赵勤宝赶回村里,把褂子送到大队,请大队同志帮他寻找失主。褂子终于回到主人的手里,工厂随即寄来了这封感谢信。

凉泉人自觉的行动

凉泉村有八千多棵果树,分布在七坡十道沟里。每年果子快成熟的时候,村里总要开各式各样的会,让群众讨论怎样把每个果子收到手。社员会上,大家算账对比:果树每年收入两万多元,占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家庭会上,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们说:瓜果梨枣,谁见到谁咬,但不能咬集体的。因此,每当果子成熟的季节,不论大人小孩,上山下坡,干活抬柴的,没见到一个人摘过队里的一个果子。即使在自然灾害袭击的困难时期,割麦子,刨地瓜,运山果,也没有一个社员往家里拿一把麦子、一个地瓜、一粒软枣。

不受“意外”之财,已经成为凉泉人自觉的行动。从一九五七年至今,全村拾金不昧的就有一百八十多人次,拾物达三百多件。其中

有现款、金笔、毛巾等等。拾者有干部,有社员,有年过八十的老人,也有年仅十岁的儿童。

更上一层楼

有一回,党支部书记赵中庆听说有个青年发秋没有拾到东西,他感到这个问题很值得注意,便对团支部书记说:“哪儿有那么多东西可拾?这个青年反映的问题提醒我们,要向大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比如为集体做一件好事。……”的确,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凉泉人更上一层楼,发杨了热爱集体,先人后己,因公忘私的精神。

一九六一年,有一天,一场大雨,山洪爆发,低洼地都被水冲土压,社员赵喜宝听说庄稼被水冲倒了,抽空要去看看。走到半路上,发现队里的南瓜淤在水里,他心疼地连忙走进南瓜地,俯下身去把南瓜一棵一棵扒出来扶好。当他把三百棵南瓜抢救出来,天已经很黑了,回到家里,他对谁都没有说一声。直到队长四处打听做这件好事的人是谁,准备在“好人好事登记簿”上记功,他才说:“大河没水小河干,给队里做点事还记什么功!”

保管员兼修理工

“以社为家”的思想,在凉泉人的心中,已经牢牢地扎下根。保管员黄学庚,就是这种人。社员借了队里的农具,要是没有及时归还,他便上门去要。队里的农具坏了,他总是带回家自己动手修理。几年来,他给队里修理了二十多件农具,社员要给他记工分,他说啥也不要,说:“都是闲功夫干的,不干也是闲着,不能要工分。”这样的事例,在村里到处都可以见到。由于群众对集体财产的爱护,使队里节省了开支,社员增加了收入。大队从一九五七年以来,购置了二百五十件农具,至今一件也没有损坏。十七部水车用了七年多,一个零件都不缺,二十四把小车完好无损。

“感谢党才是正理”

随着革命精神的高涨,凉泉的劳动农民树立了新的人与人之是的关系。他们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生活在一个革命的大家庭。他们摆脱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搬弄口舌,为一针一线吵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种种恶习。生产队干部有五年多不为解决社员的家庭纠粉而操心了。在这里,人与人、户与户、队与队之间,亲密无间,处处表现出阶级友爱。在这里,一人有事,人人帮忙,一家有事,大家支援。社员赵有才的女儿赵英宝,今年就要出嫁了,但她身患重病,在乡下遍求医生,未能治好。党支部知道了,便同社员商量,设法帮她治病。结果,全村都伸出了友谊的手,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大家凑了三百多元,绑起担架,送她到博山工人医院治疗。赵英宝的病治好了,她父亲十分感动,含着热泪挨家挨户去道谢,但是家家户户都对他说:这是党叫俺这样做的,你得去感谢党才是正理!

“站在家门口,望见天安门”

“站在家门口,望见天安门”。凉泉人用这句话来表达他们热爱国家的心情。一九五七年以前,这个村连年吃国家的供应粮,一九五七年以后,特别是成立了人民公社,生产发展了,才开始向国家出售粮食。他们出售的粮食,不但数量逐年增长,而且都是挑选出成色最好的交给国家,因此每年出售的粮食,都被国家留作种籽。凉泉人以此感到自豪。在困难时期,凉泉的社员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九六○年,社员卞兴理攒了二十斤鸡蛋。有一天,一个陌生人登门要买鸡蛋,出价两元一斤。当时牌价,每斤七角,要是卖给他,可以多得二十六元。但是金钱并没有打动卞兴理的心,他愤慨地对陌生人说:“不用说两元,就是万两黄金,也买不动我的心!”卞兴理把二十斤鸡蛋照牌价卖给供销社。这就是凉泉人的风格!

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凉泉农民不但精神境界高尚,生产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年来,凉泉连续被评为农业先进集体,曾经派代表三次出席过省的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

凉泉人,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闪现出感人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芒!

猜你喜欢

支委队里团支部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咏 松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实行轮值制度,发挥支委特长